1、人人平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学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正确行使平等权。2、通过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对“平等是法律规定范围的平等”的问题的思考,并通过讨论得到正确的方法。3、了解平等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知道平等是法律规定范围的平等,明确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教材分析】平等待人是一项基本美德。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学习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平等的待遇,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宽容和尊重。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平等待人、宽容待人的。我们在埋怨、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够尊重、平等、宽容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尊人者,人尊之;
2、敬人者,人敬之。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宽容是一项基本美德。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它能使人跃上新的台阶。培养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平等待人是本课的核心目标。【重点难点】“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重难点。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虽然经常能够听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却并不十分理解平等的真正含义。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十分重要。另外,在学生中间学习成绩好坏、家长社会地位的高低、贫富、性别、相貌美丑等差别始终存在,学生缺乏“平等意识”,经常存在歧视他人的现象。因此,让学生“知道人在人
3、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学习过程】一、事例导入教材57页上的故事:八路军改称谓。提问:刘伯承为什么要改革机关人员的称谓?这一改变的意义是什么?从八路军改称谓的事情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校里不同岗位的成员?我们在平时对待他人的问题上用的是什么态度?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其他事例,如:肖伯纳的故事。肖伯纳于1856年7月26日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于1950年11月2日去世。从1892年至1949年共计创作了五十一部剧本。创作于1892年的鳏夫的房产是他的第一部戏剧作品。著名的英国戏剧家、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肖伯纳在苏联访问时,曾发生
4、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天,他漫步在苏联街头,遇见了一位漂亮可爱的小姑娘,并和这位小姑娘玩了一会儿。临分手时,肖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上有名的肖伯纳。”小姑娘听了他的话,学着他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娜塔莎(小姑娘的名字)。”听了小姑娘的话,肖伯纳很吃惊,并立刻感觉到自己太傲慢了。后来,他常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论他有多大成就,都不能眼中无人,而应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这是那位苏联小姑娘给我的教训。”二、人人平等,意味着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活动导入教师可以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平等的态度,将调查结果作为资料。既可以
5、客观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增强教学针对性,避免空讲道理,又可以让学生感觉平等待人离自己很近,或者就是在谈论自己的情况,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调查“你认为未来社会中最应提倡和最不能容忍的品行是什么?”)本内容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1)平等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参考书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一个国家的公民享有哪些权利,是由国家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制度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公民享有许多权利。平等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基本精神就是禁止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
6、言、宗教、政治信仰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原因享有特权或遭到歧视,禁止将这些因素作为法律区别对待的分类标准。更具体地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2)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3)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惩罚。本课虽然涉及相关法律
7、、法规,但是对于法律本身不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平等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联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不平等待人的现象,如:以学习成绩好坏、家长社会地位的高低、性别、贫富、相貌美丑等区别对待同学。具体分析,避免脱离学生的实际。(2)要在法律范围内正确行使平等权利。法律规定我国公民平等享有的权利有很多,与中学生相关的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受抚养的权利、合法财产所有权等。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要经过公民做出或者不做出某种行为来实现。法律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所以,公民在行为选择时,要依法行事,依法享受权利。不得超越合法权益的范围,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必要时也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8、益。建议教学时,用案例分析法。案例的呈现方式可以多样,如教师讲述、学生讲述,或播放音像资料(如今日说法),小品表演等。如,材料:在某中学的校门口,经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拦截该校低年级的学生,目的是向他们要钱。有的学生见到他们就跑;有的学生因为惧怕他们,只好拿钱给他们;有的同学因为挨劫,便找自己的朋友帮忙,对他们进行报复;也有的同学将此事告诉家长、老师。该材料用来说明受到不法侵害该怎么办。可以由教师讲述,学生讨论;也可以设计情境,进行即兴表演。三、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人人平等不意味着人人一样,差异是客观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包容差异。结合课本58页材料和恩格斯的名言加以理解。各抒己见有
9、人认为:“人与人充满差异,不一样还谈什么平等?”有人则认为:“你个子高,我个子矮。你是男性,我是女性。平等并不是要抹掉差异。”你如何看待平等与差异的关系?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中学生与家长、老师、同学的地位是平等的。中学生要正确估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可设计教学活动:猜猜他是谁活动步骤:步骤一:分别让父母、同学、老师填写“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自己填写“我
10、眼中的我”。自己比较一下“我眼中的我”与“他人眼中的我”有哪些是一致的,有哪些是不同的。步骤二:教师收齐学生填写的内容,选取几份在课堂上宣读(隐去同学姓名),让学生根据所读内容猜猜他是谁。步骤三:让同学们尽量挖掘、评价该同学的优点。步骤四:教师总结。侧重在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要学会尊重他人。四、平等相待,才能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课本59页材料和加藤谛三的名言来理解。你给别人起过绰号吗?别人给你起过绰号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中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则,不
11、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五、回音游戏。看课本59页回音游戏。思考解决:“人心与人心也像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着对方的心灵呼唤什么,对方的回音便是什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通过该活动体会得到尊重和得不到尊重的心理感受。该活动和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结合得十分紧密,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使用。 六、课堂小结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让学生明确平等待人的重要作用,以及怎样做才能做到平等待人。着重介绍“尊重”。对他人的尊重既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对他人尊重,就是尊重自己。板书设计 人人平等,意味着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人人平等 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尊重人与人的差异 平等相待,才能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七、作业布置搜集体现平等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