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 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具学具:教具:课件和实物展示图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课时:2教法:指导练习学法:练习交流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口算69 30+15 4262 、脱式计算7230 4664
2、 6397二、解决新知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分步计算:2925=54(人)549=6(人)综合算式:29259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引入:“( )”-小括号-先计
3、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2925)9=549=6(条)答:至少需要 6条船。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完成P9中的“连一连”第2题。5(36-29) (83-35)6 94(2519)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注意:做完括昊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四、课堂小节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五、作业设计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板书设计:过河(混合运算)混合运算预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 法一: 29+25=54(人)有小括号 549=6(条)先算小括号里, 法二: (29+25)9再算小括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