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广西贵港市荷城初级中学 杨琳斌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3.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 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2. 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请学生朗读课文,复述故事: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二、新知识点探讨:1.小组讨论,教师归纳:文中讲了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的理由是什么?结果如何? 2.请学生画出四种寻找石兽方法的示意图,老师借助图片资料进行讲解。3.小组探讨: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老师进行点拨、归纳:僧:1.没考虑流水流水、石兽与泥沙的关系。 2
2、.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4.再读课文,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所代表的形象。寺僧:代表不深思熟虑,主观臆断,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空谈事理,脱离实际。代表“据理臆断”的态度。 老河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实事求是的作风。5.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了解课文写作方法。三、拓展延伸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请说出一两个例子。四、小结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五、作业1.背诵本文。 2.讨论并整理课后练习二的答案。附板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