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中石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故事围绕着“找石兽”展开,针对这个事件,出现了三个深处不同环境的三个人物:僧人、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意见。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最后,老河兵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知晓文章大意。2:积累文言词汇,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3: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讨论质疑理解文言词义,句子翻译。4:体验作者对僧人、讲学家的批评态度,发展和提升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落实
2、重点字词,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三类人“寻找石兽”的方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知识反馈PPT展示标题、作者 河中石兽 纪昀师:大声朗读,读出古味,回忆内容,回忆字词。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做学案卷字词检测(第一课时讲解内容)PPT展示:1:山门圮于河 2:二石兽并沉焉 3:阅十余岁 4:尔辈不能究物理5:是非木杮 6:众服为确论 7:乃石性坚重 8:湮于沙上二:第三段新知识讲授1:落实第三段重要字词PPT展示:如是再啮: 如: 啮:转转不已 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流:如其言 如:然则天下之事 然则:但知其一 但: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2:
3、结合字词挑战自己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2):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与上流(状语后置句)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强调“盖”的翻译)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5):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为坎穴。()6):遂反流逆上矣。7):一老河兵闻之。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再次朗读,整理内容。三:研读人物PPT展示三类人:寺僧-出家人,居于寺庙,四大皆空讲学家居于私塾,研究经史,讲学教书老河兵长年驻扎河边,巡河,镇守河道思考:在寻找石兽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明确:僧只考虑水流性质,考虑问题不全面;讲学家只根据书本知识,考虑石头和沙子性质,空谈事理,不合实际。思考:为什老河兵能提出正确办法?明确:老河兵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从水流性质,石性和沙性出发,全面考虑。四:分析问题1:问题一: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问题二: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五:结合实际谈谈学本课的感受,谈谈“时间出真知”在学习生活中的运用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