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夯实基础知识,落实实处 参加龙口镇中心学校教学开放日有感 和里中学 李英 10月17日,参加了龙口镇中心学校组织的教学学开放日活动,观摩了两位老师精彩的示范课,获得很多的启示。在此联系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想法,说说我的感想。小学语文的教学一共有三个目的,那就是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分析能力,培养人文素养,这三个目的是相辅相成的,而且紧密相连,后一个目标的达成往往以前一个目标为基础,前一个目标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下一步的发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要做到夯实基础知识,并且展开课文的分析与思考,带领学生去归纳和概括课文主旨,最后要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就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
2、标,教师要立足于课内,同时要投之于课外,以课文为单位,教师每教一课,都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把住重点和知识点,一学一得。语文课应回语文味,抓住课本中的关键字、词、句来读懂、读透,读的时间应充足,以求读中感悟,并就此进行展示,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适当的生成展示。至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的展示课更应该放在字、词的扩展和朗读的展示。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不但时间不够,而且什么也没抓到。一节课才40分钟,怎样在40分钟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主导作用,要指导朗读。1读准字词的发音。2 断句是情感朗读的基础。3 理解作品
3、时代,作者写作的情感,移请入文。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语感,情感自然流露。 第二,体现出学的过程。学生从无知到有知,要“授之以渔”。在学的过程当中,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字,词,句的记忆与训练,抄,写,积累,反复阅读。教师要耐心指导与督促学习,仿写句子片段,日积月累,“语文”的工具性自然就体现了,要学有所用。 第三,基础知识进入语境。词语学习离开语言环境,便会陷入信马由缰的境地,学生不但是机械呆板地理解词语,而且对词语形不成语感,也很难训练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有的词语具有多个方面的意义,对这类词语的理解就得结合具体的语境,这是小学生词语理解的难点。“骄傲”一词,有时含褒义,有时含贬义,就得看是在什么语言环境中了。“一尘不染”有时指环境干净,有时指一个人的人品很好,就得看具体运用的语言环境。如果教学中注重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词语教学,学生是易于理解接受的;如果脱离语言环境单讲词语感情色彩,学生就会觉得干瘪无味,同时更会铸成教学事倍功半。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掘出知识,能力和情谊的培养点,做到学生的全面与协同发展。夯实基础知识从点滴入手,落实实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