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职学生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上海市3所中职学校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3887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9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生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上海市3所中职学校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职学生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上海市3所中职学校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职学生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上海市3所中职学校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 方 职 业 教 育 学 刊JOURNAL OF SOUTHERN VOCATIONAL EDUCATION第 13 卷 第 2 期2023 年 3 月Vol.13 No.2Mar.2023一、问题的提出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1。对中职学生专业认同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现实考虑。一是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指出,职业教育的发展任务之一是强化中职教育基础性作用,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2。专业认同作为影响中职学生学习动机、

2、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无疑是展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作用发挥的关键一环。二是从中职学生群体来看,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群体,中职学生群体恰恰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对自身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明确认识,更容易存在专业认同构建困境。厘清专业认同构成和影响因素是展开中职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不同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对专业认同的构成维度进行了研究。相关研究者在借鉴组织认同理论基础上,将专业认同划分为认知、情感、持续三个维度3;也有研究者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将专业认同分成专业认同行为、专业认同情感、专业认同评价和专业学习观这四个维度4;此外,有研究者从凯尔

3、曼的态度形成理论出发,认为专业认同包含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意志行为这三个维中职学生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 3 所中职学校为例成楚洁(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摘 要: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对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从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倾向三个维度编制中职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调查表明:中职学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专业情感得分最高,专业认知次之,专业行为倾向得分最低;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在年级、生源地、专业选择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个人特质、专业教育、身边他人和社会环境四个维度编制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调查表明:个

4、人特质、身边他人和社会环境三个维度会显著影响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其中个人特质维度因素影响程度最大,身边他人维度次之,社会环境维度最小。为此,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以期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关键词: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73X(2023)02-0071-09收稿日期:2023-02-06作者简介:成楚洁(1997),女,浙江余姚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南 方 职 业 教 育 学 刊72第 13 卷度5。从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来看,影响个体专业认同的主客观因素众多。相关研究

5、者对专业认同上位概念“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宏观外部因素、微观外部因素以及个体人格因素是影响个体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重要因素6;也有研究者从对口职业切入,提出律师的职业特点、职业发展、对专业社会地位的看法等会对法律专业博士生的专业认同水平产生影响7;国内相关研究者调研发现,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包括大学生自身因素、专业前景因素、社会舆论因素、家长亲友因素、专业调剂因素、生源地因素和学校因素等8。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本研究借鉴组织认同的相关理论,认为专业认同涵盖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倾向这三个维度。在专业认同影响因素上,结合访谈材料,认为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质、专业教

6、育、身边他人、社会环境四个维度。基于此,本研究以中职学生为研究群体,对其专业认同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力图丰富相关理论研究。二、研究设计与过程(一)初始问卷的构建在中职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初始问卷的构建中,本研究依据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倾向三个维度的具体内涵,结合相关访谈资料,编制初始问卷,共计 24 个题项。在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初始问卷的构建中,在初定的个人特质、专业教育、身边他人、社会环境四个维度下,结合具体访谈,形成 25 个具体题项。两份问卷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分为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5 个类别,依次赋 15 分。(二)问卷的预测

7、1.项目分析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向中职学生群体发放问卷 155 份,在对预测问卷进行甄别和筛选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 124 份,有效率为 80%。对中职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进行包括极端值法、积差相关法在内的项目分析,发现共有 4 个题项目未达标,将其剔除后,中职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包含20 个题项。对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同样项目分析后,剔除 3 个题项,最终保留 22 个题项。2.探索性因素分析项目分析完成后,为检验问卷维度划分的准确性,对两份调查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中职学生专业认同问卷的 KMO 值为 0.908,且Bartletts 球形检验 X2值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存在共同

8、因素,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该问卷包含 3 个因素,其中因素一反映的是中职学生专业认同情感方面的情况,故将其命名为情感性认同;因素二反映的是中职学生投入专业学习中的表现行为,故命名为行为倾向性认同;因素三反映了中职学生对自身专业了解的情况,故命名为认知性认同。因素一、二、三共解释了总方差的 64.859%,表示其共同因素是可靠的。因此,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可以发现,中职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倾向。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问卷的 KMO 值为 0.916,且 Bartletts 球形检验 X2值达到显著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发

9、现,共包含四个因素,因素一反映的是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因素二反映的是中职学生在专业教育层面的影响因素;因素三反映的是专业或职业环境层面的影响因素;因素四反映的是身边他人对专业认同的影响。这四个因素共解释了总方差的 68.042%,表示其共同因素是可靠的。因此,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可73第 2 期成楚洁:中职学生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三)调查对象与问卷发放本次问卷面向中职学生群体,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在上海市 3 所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发放,共发放问卷 350 份,收回问卷 350份,回收率为 100%。按照一定标准对不合格问卷进行剔除后,保留有效问卷 302 份,问卷有效率为 86

10、.29%,样本具体信息见表 2。此外,随机抽取了 15 名中职学生展开半结构式访谈。以获得,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问卷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个人特质、专业教育、身边他人、社会环境。3.信效度检验对中职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克伦巴赫 系数为 0.943,三个维度的克伦巴赫 系数在 0.8850.906 之间;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克伦巴赫 系数为 0.946,四个维度的克伦巴赫系数在0.8800.905之间。可见,两份问卷的信度均良好。采用相关分析法检验两份问卷的结构效度,中职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中,专业认同与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位于 0.8490.897 之间,且

11、 p 值小于 0.01,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位于 0.8240.871 之间;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与四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位于 0.8490.897 之间,且 p 值小于 0.01,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位于 0.4990.737 之间。可见,两份问卷的效度较为合理。基于此,通过信效度分析后,形成最终问卷,具体题项细目见表 1。问卷内容维度内涵题项专业认同专业认知中职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8专业情感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所学专业的积极感受和体验6专业行为倾向中职学生对专业的行为准备状态,是做出行动之前的动机倾向6影响因素个人特质个体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等对专业认同的影

12、响6专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训等对专业认同的影响5身边他人家人、朋友、教师等对专业认同的影响5社会环境政策法规、传统文化、发展前景、福利待遇等对专业认同的影响6表 1 正式问卷明细表类别结构人数占比性别男22273.51%表 2 正式施测被试基本信息南 方 职 业 教 育 学 刊74第 13 卷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中职学生专业认同调查结果与分析1.总体性分析由表 3 可知,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均分为 3.61分,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倾向三个维度得分分别为 3.65、3.68 和 3.50。将专业认同均分和各维度得分与理论中值进行单样本 T 检验,发现其 P 值均小于 0.05

13、,呈现显著差异,这说明专业认同均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理论中值 3分,表明中职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较好。在专业认同的三个构成层面上,三个维度均分排序为:专业情感 专业认知 专业行为倾向。由此可知,中职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情感认同最高,认知情况次之,而中职学生的行为投入度略显不足。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认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以及行为倾向成分这三者之间通常是相互协调一致的,三者较大的差距表明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与专业行为倾向之间存在不协调关系。由此可见,中职学生在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层面表现得积极、正向,但是囿于该年龄阶段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往往难以积极地将认知和情绪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14、致使专业认同更多停续上表类别结构人数占比性别女8026.49%年级一年级6822.52%二年级12742.05%三年级10735.43%专业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237.6%装备制造大类12842.4%交通运输大类5718.9%财经商贸大类6822.5%文化艺术大类268.6%生源地上海19464.24%非上海10835.76%专业选择方式自主选择18661.59%他人建议11638.41%75第 2 期成楚洁:中职学生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留在专业认知、专业情感表层。维度平均值标准差理论中值Sig(双侧)专业认同3.610.6530.000专业认知3.650.7030.000专业情感3.

15、680.7330.000专业行为倾向3.500.8330.000表 3 中职学生专业认同现状的总体情况2.差异性分析(1)不同年级中职学生专业认同的差异分析在对不同年级中职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可以发现:在专业认知层面上,一年级学生的专业认知分别与二年级及三年级学生的专业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年级学生的专业认知得分均显著高于二年级、三年级学生的专业认知得分;在专业认同、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倾向层面,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专业认同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合相关访谈,本研究认为,认知失调是导致一年级学生专业认知得分显著高于二、三年级学生的主要原因。专业认知是个体对自身所学习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是

16、基于先前拥有的经验、又结合新的境遇所形成的内隐化感知,这种认知的建立是渐进、缓慢的过程。中职学生作为个体有保持自身专业认知结构平衡和协调的需要。随着专业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难度的不断提高,在已有旧知的基础上,新兴专业知识的引入往往容易打破中职学生原有认知平衡,导致自身认知元素出现对立、冲突,引发焦虑、紧张的感受,使得专业认知出现混沌模糊的困境。(2)不同生源地中职学生专业认同的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的方法对不同生源地中职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差异分析,可以发现:在专业认知、专业行为倾向和专业认同这三个维度上,t 统计量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来自不同生源地的中职学生在专业认同、专业认知

17、、专业行为倾向层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上海生源地学生在专业认知、专业行为倾向和专业认同总体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上海生源地学生;在专业情感维度,t 统计量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生源地学生在专业情感维度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本研究中,非上海生源地学生多来自云南,在沪滇扶贫政策资助下来到上海进行学习。受地域因素影响,这部分学生信息获得相对滞后、渠道单一,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制约了他们对专业的认识,导致对专业缺乏基础认知,使得其与上海生源地学生之间出现较大的专业认知差异。此外,通过访谈得知,由于部分非上海生源地学生在毕业后会由学校分配就业,而学校为其设置的毕业门槛往往很低,这导致很多学生

18、缺乏外部激励,出现学习倦怠问题,导致其专业行为倾向得分显著低于上海生源地学生。(3)不同专业选择方式的中职学生专业认同的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的方法对不同专业选择方式中职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在专业情感、专业行为倾向和专业认同这三个层面上,t 统计量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不同专业选择方式的中职学生在专业认同、专业情感层面以及专业行为倾向层面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自南 方 职 业 教 育 学 刊76第 13 卷检验变量专业认同个人特质专业教育身边他人专业环境专业认同1.773*.598*.659*.706*个人特质.773*1.499*.513*.656*专业教育.598*

19、.499*1.737*.605*身边他人.659*.513*.737*1.655*社会环境.706*.656*.605*.655*1表 4 中职学生专业认同与假设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分析*p .01主决定专业的中职学生所获得分显著高于他人建议下选择专业的中职学生。在专业认知上,不同专业选择方式的群体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认同问题首先是对人自身力量的发现与肯定,是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9。作为认同的下位概念,中职学生专业认同也是个体在专业学习中所表现出的觉醒了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一般来说,以自主决定方式选择专业的中职学生自我认同良好,出于自身本体需要进行专业选择,表现出积极的专业认同情感;而在他人建

20、议下选择专业的中职学生,个体意愿模糊,对所选择专业也没有十分了解,出于家庭经济、就业保障等外部动机,在听取他人建议的情境下展开专业选择,往往在进入专业学习后出现不适配的困境,影响专业情感。专业情感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动力,在专业认同形成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能够促进个体对自身专业进行反思,因此,不同专业选择方式下的个体往往会因为自身与专业匹配度不同,而发生专业情感上的不同,继而引发专业行为倾向和专业认同发展上的显著差异。(二)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表 4 中的相关分析可以发现,专业认同与个人特质、专业教育、身边他人、社会环境这四个维度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随后,

21、对 4 个自变量进行共线性诊断,通过分析发现,四个自变量间不存在多元共线性问题。因此,可对其进行下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以专业认同为因变量,以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采用强迫进入变量法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仅个人特质、身边他人、社会环境这 3 个变量对专业认同的影响是显著的(P 0.01),具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进入最后的回归方程。结合表 5 信息,最终得到标准化回归模型,即专业认同=0.498*个人特质+0.232*身边他人+0.189*社会环境。由数据可见,在对中职学生专业认同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中,个人特质维度因素产生影响最大,身边他人次之,社会环境最小,而专业教育这一维度对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形

22、成所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发现,对于中职学生群体而言,所选专业与自身兴趣、爱好、理想志趣匹配与否,是影响其专业认同构建的重要因素。77第 2 期成楚洁:中职学生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效标变量预测变量B标准误Betat 值专业认同截距.655.1215.4098个人特质.387.033.49811.821*专业教育.054.041.0641.336身边他人.212.046.2324.622*社会环境.174.044.1893.918*R=.842 R2=.710 调整后 R2=.706 F=181.420*表 5 个人特质、专业教育、身边他人、社会环境对专业认同的回归分析*p .001四、

23、研究结论与建议(一)研究结论通过调研,归纳以下结论:其一,中职学生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不同群体和不同维度中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二,三个维度中,中职学生专业情感得分最高,专业认知次之,专业行为倾向最后,可见中职学生的专业认同仍然停留在认知、情感层面,尚未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其三,个人特质、身边他人、社会环境会对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形成产生影响,个人特质影响最大,身边他人次之,最小是社会环境,说明专业与中职学生个人特质的匹配,对专业认同的构建发挥主要作用。(二)研究建议1.营造技能文化,推进技能型社会的构建分析发现,社会环境对中职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专业评价、社会地位、福利待遇、

24、专业前景等好坏均会影响到中职学生的专业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倾向。然而文凭作为社会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引发大量“普职比”焦虑,使得我国缺乏培植技术技能文化的深厚土壤。本研究所选专业未来多面向技术岗位,这使得这部分中职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深受学历社会影响,对自身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难以看到自身专业的发展前景和优势,从而影响专业认同构建。技能型社会是以“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为特征的社会形态,其根植于优良的技能文化土壤,为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能够为中职学生专业认同的构建塑造良好的大环境。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

25、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以自身为主体,沟通企业、职业院校等多方组织,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推进技能型社会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传统“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价值观桎梏技能型社会的构建,因此需要全社会积极弘扬包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工匠精神等在内的技能文化核心价值观,为技能型社会的创建厚植优良的土壤。南 方 职 业 教 育 学 刊78第 13 卷2.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个体与专业深度匹配个人特质与专业匹配与否,对专业认同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在他人建议下选择专业的中职学生往往缺乏明确的自我规划,在入学后发现自身与专业难以完成良好匹配,导致其专业

26、认同水平相对较低;而那些自己选择专业的学生,恰恰明确了自身与专业的适配,往往能够在专业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专业认同。因此,若要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需要使得中职学生个人特质与专业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匹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中职学生在对自我和外界环境进行剖析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兴趣特长为自己寻找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在专业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与专业的适切性。在本研究所进行调查的 3 所学校中,学校虽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缺乏持续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无法明晰自身的真正需求。因此,一方面,学校须推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持续化,将相关课程贯穿于学生三年的专业学习之中,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帮

27、助其解决现阶段特有的规划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需要,整齐划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无法满足个体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因此,通过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针对不同个体给予针对性的生涯咨询,是完成中职学生与专业的良性匹配必备条件。3.以自我认同助推专业认同,提升专业学习内驱力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中职学生的专业认同尚未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存在学习倦怠的问题;此外,他人建议下选择专业的中职学生由于受到外部动机驱动,专业认同显著低于自主决定专业的学生。以上两点都从某一层面反映出部分中职学生功利主义思维所造成的自我认同弱化。专业认同作为一种个体发自内心的态度、情感和价值判断,来

28、源于自我认同,又受到自我认同影响,因此,在关注身边他人对中职学生所产生影响的同时,也要积极利用自我认同的发展来推动中职学生专业认同内驱力的形成。自我认同是个体对自己相对明确、清晰的自我意识,所要回答的是“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自我认同度高的个体往往能够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10。一方面,中职学生要主动树立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为主体的正确职业价值观,克服工具理性所带来的浮躁思想,开启对职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追寻,在学习和模仿中建立起自我认同。另一方面,自我认同的构建也是在自我反思中形成的,中职学生也要增强自我反思意识,培养反思能力,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自我反思,化解自

29、身在当代社会“如何存在”的价值危机,在形成本体安全感的基础上培养专业认同。参考文献:1王顶明对专业认同有关概念的理论述评J学园,2008(2):32-382教育部等九部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通知Z教职成20207 号3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8-224黄涛上海地区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5施远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6周红梅,郭永玉 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133-1377

30、Mary Lee,Swickert.Perceptions regard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r counselor education doctoral graduates in private practice:a qualitative studyJ.Counsel 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1997(4):332-340.8杨宏,施远程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79第 2 期成楚洁:中职学生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Identit

31、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Students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aking the Thre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Shanghai as an ExampleCHENG Chu-jie(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Ningbo 315012,China)Abstract: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 stud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

32、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basic rol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questionnair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 stud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as compil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cognition,professional emotion and professional behavior tendency.The survey showed t

33、hat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 stud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as at an above average level,and the score of professional emotion wa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professional cognition,and the score of professional behavior tendency was the lowest.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

34、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its dimensions in grades,students places of origin and major selection methods.A questionnaire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 students of vocational schools is compiled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individual trait,professional education,people around you

35、 and social environment.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will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uch dimensions as individual trait,people around you and social environment,among which the individual trait is the greatest,followed by people around you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re

36、spectively.Therefore,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levels of society,school and individual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level for stud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Key words:stud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professional identity;influencing factor中国电力教育,2009(10):173-1759李彦花中学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10党永强追寻自我:现代性自我认同的危与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5):94-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