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语文上胡翠英第5课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773618 上传时间:2025-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胡翠英第5课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胡翠英第5课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学科 上册 第5 课 敬业与乐业 姓名 胡翠英 教 学 目 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重 点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难 点 1、“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2、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 入 新 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出示目标,明确本课任务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自 主 感 知 介绍演讲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1. 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2. 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检查预习: 1、注音 旁骛   佝偻  承蜩 亵渎   骈进   强聒 2、自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3、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4、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学生朗读课文, 正音、明义  积累名言警句 、 介绍议论文常识 三要素 结构 论点 提出问题(引论) 论据 分析问题(本论) 论证 解决问题(结论) 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课文共7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合作探究 1、作者先后谈也哪些问题?(有业、敬业、乐业) 。 2、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3、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举了哪些例子?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乐业敬业人生法门) 5、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3段作者阐述了什么叫做“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情,“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说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4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举了哪些例子? 学生自由发言 拓 展 延 伸 1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讨论:你赞同哪一个说法?为什么? 2学生讨论还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要求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达 标 测 评 见幻灯 学生完成达标检测 小 结 及 作 业 完成同步 学了本文后,结合自己平时学习的态度,谈谈自己的想法。请你写一篇读后感。 教后反思 教学时,我想如果把学习当作学生的职业,让学生关注自己在这一特殊职业中的种种态度,岂不是既能深刻地解读文句,又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吗?“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启超先生不愧贤达,于理于事,对问题分析得事鞭辟入里,很有指导意义。教师于我而言是谋生的职业,因而我切不可因为我自己的随便和不敬而亵渎教师的称号以致于害了自己丢饭碗。 达标测评题(时间约5分钟) (要与同步结合起来使用,题目、题型要根据本节内容灵活把握) 一、语言训练 1、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乐(lè)业         百行(háng)业为先  羡慕(mù)         言行相顾 B、征(zhèng)引      禅(chán)师 佝(gǒu)偻(lóu)    断章取义 C、骈(pián)进       亵(xiè)渎(dú)  佛(fó)门         不二法门 D、承蜩(tiáo)       旁鹜(wù)  层累(lěi)         强聒(guō)不舍 2、下列引文和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A、“安其居,乐其业。”——《老子》 B、“群居终日,言不及交,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D、“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论语》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C、我生平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任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4、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      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      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①但;②并且;③即使;④但 B、①故;②因而;③即使;④才 C、①但;②所以;③无论;④但 D、①故;②所以;③无论;④才 5、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要求内容相关、句式相似,能和整段的意思自行衔接,前后呼应。 根深才能叶茂,这是自然界的一条规律。莲和萍的对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莲能开出艳的花,           ,却不见萍的结果?这是因为         ,           ,而萍却居无定所,随波逐流。 二、语段训练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解释下列词语。 层累:                                                                骈进: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           ,意思是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选自             ,意思是                                                          。作者引用孩子的两句话分别是为了说明                                      。 3、选出下列复句中不同的一项(    )。 A、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B、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C、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炙。 D、人生能从自己职业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4、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驳斥了         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         个方面证实了          。 5、“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                  的作用。 《敬业与乐业》答案 一、1、C   2、D    3、A   4、C   5、结出丰硕的果   莲能纹丝不动,扎根大地 二、(一)1、(1)重重叠叠的层次;(2)一同前进。2、《论语》  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对它有兴趣的人。《论语》    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人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第二句话以孔子为例证明以事业为乐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3、B      4、要乐业    做工好苦   四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5、承接上文,总起下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