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15∕T 78—2021 宜宾市绿色食品茵红李生产技术规程(宜宾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7714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9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15∕T 78—2021 宜宾市绿色食品茵红李生产技术规程(宜宾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5115∕T 78—2021 宜宾市绿色食品茵红李生产技术规程(宜宾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5115∕T 78—2021 宜宾市绿色食品茵红李生产技术规程(宜宾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5115∕T 78—2021 宜宾市绿色食品茵红李生产技术规程(宜宾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5115∕T 78—2021 宜宾市绿色食品茵红李生产技术规程(宜宾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7.080CCS B.315115四 川 省 ( 宜 宾 市 ) 地 方 标 准DB 5115/T 782021宜宾市茵红李绿色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production of Yibin yinhong plum2021 - 12 - 28 发布2022 - 01 - 01 实施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I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生产地选择与规划.14.1 园地选择.14.2 园地规划.25 授粉品种与砧木选择.25.1 授粉品种.25.2 砧木选择.26 栽植.26.1 品种接

2、穗.26.2 苗木质量.26.3 栽植时期.36.4 栽植密度.36.5 栽植方法.37 土肥水管理.37.1 土壤管理.37.2 施肥.47.3 水分管理.48 整形修剪.48.1 整形.48.2 修剪.49 花果管理.59.1 人工授粉.59.2 疏果.510 病虫害防治.510.1 防治原则.5DB 5115/T 782021II10.2 农业防治.510.3 物理防治.510.4 生物防治.510.5 化学防治.611 果实采收与分级包装.611.1 采收时期.611.2 采收方法.611.3 分级包装.612 运输与贮存.6附录 A(资料性)主要病虫防治时期与方法.7III前言本文件

3、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屏山县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由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由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文件起草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屏山县农业农村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叙州区农业农村局、屏山县计量测试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家帮、陈慧、钟小江、巫杨友、孔繁春、刘联屏、宋德根、刘佳、邓家林、田云、张国微、文维书、杨冬梅、罗国森、江庭根、寇心。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 5115/T 7820211宜宾市茵红李绿色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

4、定了茵红李绿色生产的园地选择与规划、授粉品种与砧木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综合防治、果实采收和分级包装等技术。本文件适用于宜宾市茵红李绿色生产和果实分级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NY/

5、T 839 鲜李NY/T 844 绿色食品 温带水果NY/T 2380 李贮运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宜宾茵红李从宜宾市地方李果资源中选育而成,因果实一半紫红、一半青绿而得名李果品类。3.2茵红李嫁接苗采用毛桃苗作砧木,采结果性状良好的茵红李母本树上年枝梢作接穗的接合苗。4生产地选择与规划4.1园地选择4.1.1气候条件适宜的年平均温度为 14 18.1 ,年日照时数不少于 950 h。DB 5115/T 78202124.1.2园地环境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地势向阳的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4.1.3土

6、壤条件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不少于1.5%、地下水位 0.8 m以下的沙土壤或壤土,土壤pH值 6 7.5 为宜。4.2园地规划包括小区划分、品种布局、道路及排灌系统设置、房屋等附属设施。平地及坡度在6以下的缓坡地,栽植行为南北向或顺坡种植。坡度在625的山地、丘陵地宜等高种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按GB/T 15772 的规定执行。5授粉品种与砧木选择5.1授粉品种茵红李为自花授粉品种,可不配置授粉树。5.2砧木选择采用李砧、毛桃砧为宜。6栽植6.1品种接穗应是采自茵红李优株或无病毒母本园。6.2苗木质量应符合表1规定的一年生茵红李嫁接苗。表 1嫁接苗质量要求项目要求一年生品种与砧木

7、纯度/(%)95病虫害无检疫性病虫害和有害生物根根系完整须根发达病虫害无根癌病和根结线虫病嫁接口愈合情况良好苗木高度/()100DB 5115/T 7820213表 1嫁接苗质量要求(续)项目要求苗木嫁接口上 3 cm处粗度/(cm)0.7茎倾斜度15枝干病虫害无细菌性穿孔病和蚧壳虫整形带内饱满叶芽数(颗)56.3栽植时期秋末冬初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以秋末冬初栽植为宜。6.4栽植密度根据园地的立地条件(包括土壤和地势等)、栽培管理技术水平等而定,适宜的株行距为 4 m 5m或 5 m 5 m。6.5栽植方法6.5.1定植穴要求栽植前 30 d左右,按照株行距,在规划栽植点处开挖长和宽均

8、为 80 cm、且深为60 cm的栽植穴,每穴分层压入符合NY/T 394标准的有机肥 30 kg 40 kg,并灌透水,待沉降后略高于地面。6.5.2植苗作业要求栽植前对苗木根系进行修整,将受损根剪平,主根应保留 20 cm 25 cm;解除果苗嫁接膜,宜用生根剂和杀菌剂浸根或泥浆沾根。栽苗时应将根系舒展、苗木扶正,垒土高出地面 20 cm,根颈露出地面,并踏实根系周围土壤,立即灌足定根水。栽植后 3 d5 d再浇一次水,并在树盘覆盖黑色地膜。7土肥水管理7.1土壤管理7.1.1深翻改土9月10月,宜结合秋施基肥深翻改土。在树冠滴水线处开挖深度、宽度分别达到 30 cm 40 cm的坑穴,按

9、每亩茵红李园分层加入符合NY/T 394 规定的有机肥 500 kg1000 kg,并充分灌水。7.1.2中耕树盘在生长季应适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宜在10 cm 15 cm。7.1.3行间种植绿肥或生草幼龄茵红李园可在行间树冠投影面积外缘种植无共性病虫害的浅根、 矮杆和耗肥量小的绿肥、 豆科等作物。成年茵红李园提倡实行免耕生草制。秋季种植与李树无共性病虫害的浅根绿肥或牧草。7.1.4树盘覆盖DB 5115/T 7820214覆盖分为地布覆盖和覆草两种方法。地布覆盖可用黑色防草地布在树盘下覆盖 2 m 4 m宽。覆草可选用麦秆、玉米秸、稻草等为材料,覆盖厚度 15 cm 20 cm

10、。连覆2年至3年后宜结合秋施基肥深埋一次,以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7.2施肥7.2.1施肥原则应按照NY/T 394 的规定执行。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推行配方施肥。7.2.2幼树薄肥勤施,以氮肥为主。定植后第一年,在5月1日前宜施清水或清粪水;5月8月宜每半月施一次含5尿素的清粪水(50 kg 清粪水+0.25 kg 尿素);9月期间每株(穴)应施用 3.5 kg 5 kg腐熟的农家肥。定植后第二年起宜按5次肥施用。7.2.3成年树根据树龄、生长势和当年预计产果确定全年施肥量,采用环状沟、放射状沟、多穴或高压根际施肥方法。全年按亩产不宜超过2000 kg,全年施肥量为纯氮20.49 k

11、g、纯磷8.2 kg、纯钾32.77 kg。第一次以氮为主,在采摘前70 d左右施肥;采后施用平衡肥,每亩不少于 10 kg氮。第二次以氮加磷为主。第三次以钾为主,在采摘前 40 d施肥。7.2.4叶面追肥宜在初花期喷施1000倍硼酸,采果前40 d喷2次1000倍的氨基酸钙,间隔 7 d/次 10 d/次;硬核后至采前20 d喷施2次磷酸氢二钾1000倍液,间隔 10 d/次 15 d/次。7.3水分管理7.3.1基本要求应满足每亩5 m310 m3的灌溉水。7.3.2灌溉灌溉水质量应符合NY/T 391 的规定。萌芽期、幼果生长期、果实膨大期应灌足水分。7.3.3排水雨季做好排水沟的疏导,

12、做到雨停沟干。8整形修剪8.1整形8.1.1自然开心形主干高40 cm60 cm,3个主枝、均匀分布。应控制树体高度在2.5 m以内、主枝基角60以下。8.2修剪DB 5115/T 78202158.2.1幼树修剪培育主侧枝,调整角度至抑强扶弱、平衡树势。应以夏季修剪为主,宜采用拉枝、抹芽、摘心等方法。冬剪宜适当短截延长枝,疏除内堂枝、徒长枝、旺长枝、密生枝和着生位置不当的枝,使树体迅速形成骨架和扩大树冠。8.2.2成年树修剪应根据品种特性、树龄、树势、产量等确定结果母枝的剪留长度和更新方式,宜逐渐加重短截,调节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平衡。应以冬季修剪为主和夏季修剪相结合,疏除内堂枝、密生细弱枝

13、和病虫枯枝,使枝梢分布均匀、互不遮阴、树体通风透光。适时更新修剪延长枝,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和大小年结果。9花果管理9.1人工授粉花期遇低温阴雨, 极端气候, 可采取人工授粉, 采集授粉品种铃铛花制备花粉, 并贮存在深色瓶中,在干燥低温(07)避光条件下保存。盛花期授粉1次2次。9.2疏果按(812):1的叶果比,在花后2周4周,分次疏除过多的幼果。壮树强枝多留,弱树弱枝少留,按先里后外、先上后下顺序疏除弱小果、畸形果、病虫果。果枝上两果间隔不小于3 cm,花束状结果枝留1个果。应有效保证单果平均重在33 g以上。10病虫害防治10.1防治原则从作物-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

14、,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孽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病虫草为害损失。10.2农业防治通过加强土肥水管理等措施,以保持树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合理修剪,保证树体通风透光,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树干老翘裂皮、翻树盘、剪除病虫枝果,减少病虫源,降低病虫基数;不应与核果类果树混植。10.3物理防治宜采取糖醋液、黄板、杀虫灯以及树干缠草绳等方法诱杀害虫。10.4生物防治应助迁和保护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害虫天敌。果园宜间种紫苏、苏蔴等,应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DB 5115/T 782021610.5化学防治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农药使用应遵

15、守NY/T 393 的规定。主要病虫防治时期与方法见附录A。11果实采收与分级包装11.1采收时期应在果面开始着色、 离核率达80%(7成熟以上) 、 可溶性固形物11.6%以上、 果实达到NY/T 839 的规定时采收。11.2采收方法按先下后上、先外后内依次采收,分期采果。采摘时应轻摘轻放,防止果实受损伤,及时运到室内分级处理。雨天和果面有露水时、中午高温时不应采果。11.3分级包装茵红李采后应及时预冷,按NY/T 658分级包装。茵红李果实分级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 2茵红李果实分级等级单果重/(g)外观色泽特级果40果形整齐,果面光滑,无病虫害、机械伤斑点(痕)全果着粉,色泽匀称,果面三

16、分之一以上着紫红色一级果3140果形整齐,果面光滑,无病虫害、机械伤斑点(痕)全果着粉,色泽匀称,果面三分之一以上着紫红色二级果2030果形整齐,果面光滑,无病虫害、机械伤斑点(痕)全果着粉,果面三分之一以上着紫红色级外果20果形较整齐,果面较光滑全果着粉,果色不一12运输与贮存茵红李采收分级包装后的运输贮存按NY/T 2380 的规定进行。DB 5115/T 7820217AA附录A(资料性)主要病虫防治时期与方法主要病虫防治时期与方法见表A.1。表A.1主要病虫防治时期与方法病虫害名称用药时间推荐用药与施用方法食心虫4月中旬、6月上旬4.5% 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 1500 倍液(喷雾)。蚜

17、虫3月中旬、4月上旬10 啶虫脒乳油 3000 倍或 7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000 倍液(喷雾)。介壳虫4月上旬、7月中旬22.4 螺虫乙酯 3000 倍液,25% 噻虫嗪 2000 倍液(喷雾)。炭疽病4月中下旬25% 咪鲜胺乳液2000倍液或者 25% 戊唑醇 2000 倍液(喷雾)。袋果病2月上旬、3月上旬萌芽前 5 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树体,花芽露白前 70% 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喷雾)。细菌性穿孔病4月上旬、6月上旬8% 春雷噻菌酮 2000 倍液,3%中生菌素 1000 倍液,0.3% 四霉素 1000 倍液(喷雾)。流胶病12月下旬-2月上旬刮除流胶病斑后, 45 晶体石硫合剂 30 倍液涂抹;修剪后 1cm 以上伤口涂伤口保护剂,25% 戊唑醇 2000 倍液(喷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