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即使同是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难怪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所以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23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作文,以立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句则为其裨将,字则为其兵卒,材料则为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4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阐明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何谓立论5秋日的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一个路人将他救出。他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两千年后,德
2、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61、泰勒斯观望星辰的目的是什么?探索宇宙的奥秘,进行自己的研究。2、他为什么会掉进坑里?只顾钻研,一心探索,没看脚下。3、假如他既看天空又顾脚下该怎样?结论:由此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目中无“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现;而唯有这样的“痴迷”才能成就大事不会掉进坑里,也不会得出“明天有雨”的结论。7这则材料的大意是泰勒斯因为观察星空而掉到坑里,虽然他准确预告第二天会下雨,但还是受到一些人的嘲笑,但当时另一些人还有后来的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都赞美他。从整体上材料对泰勒斯持肯定态度。泰勒斯因为
3、观察星空而掉到坑里,这体现了他投身事业的专注、痴迷的精神,他正因此而有所成他的预言是准确的。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行为。8立意:作文可以从泰勒斯的角度立意为“专注(痴迷、投入)出真知”、“大行不顾细谨”,也可以从评论者的角度立意为“对那些专注事业的天才,奉上尊重,不要苛求小节”。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都不能绕开“专注”和“小节”。9除此之外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他可以预见明天,而不能预见自己的遭遇。人生在世,既有远虑也有近忧。10流沙河的理想(节选)。分析这几节诗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理想的,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理想的认识。11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
4、珠链。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12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
5、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13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先要理解每一句诗。“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14“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
6、壮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15第6节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不错。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16第7节为什么说“理想
7、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17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
8、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18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节说的,“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两句意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19卖马人牵着一匹千里马到集市上出售,连续三天无人问津,于是向伯乐求助。伯乐围着马转了几圈,一言未发,离开时又数次回头看这匹马。马随即
9、被人买走,价格是原来的十倍。话题探讨1.卖马人:善于利用名人效应2.买马人:盲目崇拜名人3.伯乐:相马有术名人应谨言慎行4.千里马:要学会宣传与包装20庄子徐无鬼:“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请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这句话,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21“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意思是说:狗,不因为它善叫就认为是好狗;人,不因为他能说会道就是贤人。庄子借这句话警示我们,不能把是否“善言”当作评判是否贤能的标准。庄子的话之所以是警示,是因为我们至今仍然还可能在这方面犯错误,这就是人类的弱点。22题目明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这句话的含义,
10、然后从你所阐释的含义中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你所写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要符合引句意思的观点。如果你认为引句所说观点是片面的或者是错误的,则要在文章中先阐述引句的意思,并指出其不够全面或错误的地方,然后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者与之针锋相对的见解,并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但是写反文句旨意的文章要慎重,要确保言之有理以说服阅卷者。23所以,根据文章的引句,我们可以用“言行必须一致”、“善言者务必善行、”“言必信者为贤”、“行先于言”、“善言不如善行”、“人以善行为贤”、“行大于言”“贤者善行慎言”“言教不如身教”“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夸夸其谈者必败”等来立意。24如果从反其义而立论,我们可以说“
11、人或(有的)以善言为贤”(如蔺相如以善言廷斥秦王,维护国家尊严;触龙以善言勇谏太后,确保国家安全。)。行文时,先阐述引句含义,再肯定其积极的意义,而后指出不足处,亮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25但如果以“善言有益”、“说话需要技巧”、“讲究语言艺术”等为中心论点,那就可能离题。因为这些观点既不合引句的意思,也没有与引句产生矛盾的地方。引句并没有否认善言的作用,只是说不能以是否善言来判定人是否有德有才,即善言者未必贤,不善言者未必不贤,这个观点与提倡善言的观点不存在“非此则比”的对立关系或者互为补充的关系,你论证了你的观点的正确,也无法说明引句观点是错误的或是片面的。所以,你所论证的内容就偏离了材
12、料。至于以“倾听,是成功的基石”为中心论点写作,那所论证的就是与引句毫不相干的命题了。26古希腊神话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提示:从三个人物入手)27从安泰角度分析无敌英雄安泰失败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忘掉并因此失去了自己力量的来源。可以提炼出的论点:人只有不离开根本,才能有所作为;自知者明,只有自知,才能无往而不胜;要扬长避短;要不断完善自己。28从母亲角度分析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
13、要的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让“安泰”们早些独立;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29从赫拉克勒斯角度分析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出奇才能制胜;要讲究方法。30人只有不离开根本,才能有所作为;自知者明,只有自知,才能无往而不胜;要扬长避短;要不断完善自己。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让“安泰”们早些独立;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出奇才能制胜;要讲究方法。31材料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
14、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32以果溯因东游泰山,爬到山顶眺远南下长江,看奔腾的江水 结果:蜗牛死在了野草丛中:蜗牛死在了野草丛中溯因: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目标均至少需要均至少需要30003000年年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33材料分析:蜗牛最后死了,但死并不可悲,所有人最后都要死的;问题是蜗牛最后死在了“草丛中”,它生前没有任何行动,这才是可悲之处。蜗牛没有行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大目标自知做不了,便不做;二是小目标根本不屑做,最终什么也不做。究其根源,蜗牛的悲哀在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15、不能正确定位自己。34可以这样表述立意:目标要合适,行动须切实;不能好高骛远;清醒认识自我,努力实现自我;做好小事,就是大事;做永远比想重要。35选材此则含蓄类材料告诉世人一个普遍道理,一切成功者都有这样的共性:有适宜自己的理想,有实现理想的坚定行动。反之,生活中的一切失败者,失意者,也常有这样的共性:不能正确自识自我,目标不切实际,懒于行动。36材料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
16、“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37第一步: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这则材料陈述对象有:1、教授2、青蛙3、动物们38第二步:找出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1、教授结果是被青蛙反驳得哑口无言。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3、动物们反驳教授。39第三步: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1、教授被驳得哑口无言是因为:(1)理论与实践脱离。得出: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2)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得出: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说话过
17、于绝对。得出:学会全面分析问题或说话不能过于绝对。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是因为:(1)勇于质疑。(2)敢于挑战权威。3、动物们反驳教授是因为:教授只信自己,小看他人。得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40、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根据刚才同学们讨论的情况思考一下: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41何谓最佳角度、观点要准确、鲜明题目或训练的要求,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2、切口
18、要小便于准确把握题目,展开议论;3、思想要新所发议论不同凡响,给人以新的启示;4、针对性要强容易说得中肯,有说服力,增强现实意义。5、写作要方便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文体、表达、自己积累材料最多的)42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说:“鞋是供人穿用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可能办得到吗?”43思路点拨此题可作多角度立意。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来看,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受穷。这表
19、明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反过来,正因为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里的鞋帽会大有市场,这就要求人们做事情要勇于尝试、敢于冒险,学会革新,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又需明白,做什么事情,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当然,从另一角度看,有时候劣势也是一种优势,优势与劣势只是相对而言;从鲁人的特长与发挥看,材料又让我们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找对自己的位置,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如果将这件事情扩而大之,这又告诉我们,事情能否成功,知己知彼才是前提44迁移训练:以“雪”为题,运用发散思维,写出三个以上的主题。主题之一: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赞美雪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主题之二:
20、鞭挞雪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主题之三: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木萧条。45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作文,你的文章一定精妙;学会选取立身的角度做人,你的人生一定精彩!46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韵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审题练习471、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3、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如金。4、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
21、蠹。5、从浇灌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6、从水只向前流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遇到阻碍,不但不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气势。7、从水的作用引申角度:水可载舟,亦可覆舟。48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要求: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49审题提示:组合型思辨型材料。表面上看两材料是决然相反的关系,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两者看待问题角度是不同的:前者强调是在有了较好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时不能重复自己或别人,要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艺术生命也就会终结,这种重复是可耻的抄袭。而后者强调的是必须夯实基础,要勤学苦练基本功。所以两者不矛盾。因此从立意上看,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如何看待和处理好“重复(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打好基础”与“求异创新”,“积累”与“创新”的关系等。创新与模仿、“重复”是创新的前提可耻的重复创新是生存的唯一途径鸿雁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厚积而薄发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