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庄子》两则(使用).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72355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两则(使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庄子》两则(使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庄子》两则(使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庄子》两则(使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庄子》两则(使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相:相:xixi ng ng 辅助君主的人,这里作动词,做宰相。辅助君主的人,这里作动词,做宰相。惠子:即惠子:即惠施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2、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讲故事故事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惠子对庄子来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疑心,进而大动干

2、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气氛骤然紧张。庄子对此的反应可。气氛骤然紧张。庄子对此的反应如何呢?如何呢?读故事故事(注意字音(注意字音)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南方有鸟,其名为鸟,其名为鹓鹓雏雏,子知之乎?,子知之乎?夫夫鹓雏发于南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非醴醴泉不饮。于是泉不饮。于是鸱鸱得

3、腐鼠,鹓雏过之,仰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而视之曰:吓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我邪邪?”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和断句。2分角色读故事。说故事故事(注意:重点(注意:重点实虚虚词用法和文言句式)用法和文言句式)惠子惠子相相梁,庄子往见之。梁,庄子往见之。或或谓惠子曰: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庄子来,欲代子子相。相。”于是惠子于是惠子恐恐,搜,搜于于国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夫鹓雏发鹓雏发于于南南海,而飞海,而飞于于北海,非梧桐不北海,非梧桐不止止,非

4、,非练实练实不不食食,非非醴泉醴泉不饮。不饮。于是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而视之曰:吓吓!今子欲!今子欲以以子之梁国而子之梁国而吓吓我我邪邪?”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意思,如有不会还可以问老师。2、用现代汉语分角色说故事。直译课文直译课文(请君对照请君对照)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庄子到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搜捕三于是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

5、:“南方有一种鸟,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发出(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发出吓吓的怒斥声。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品故事寓言往往采用比喻法,在本文中,鹓鶵、鸱、腐鼠、各比作什么

6、?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鶵鹓鶵-鸱鸱-腐鼠腐鼠-梧桐、练实、醴泉梧桐、练实、醴泉-既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既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人的丑态。自已自已惠子惠子功名利禄功名利禄高洁的志趣高洁的志趣尖锐深刻巧妙贴切余味不尽寓言往往采用比喻法,在本文中,腐鼠、鹓鶵、鸱各比作什么?寓意是什么?我们的思考惠子:惠子:醉心于功名富贵醉心于功名富贵对朋友薄情寡义对朋友薄情寡义庄子:庄子:清高自守清高自守机智幽默机智幽默自学检测解释下面字词意思或谓惠子曰欲代子相搜于国中三日三夜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今子欲以子之

7、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代词,有的,有的人尊称,您国都,京城栖息吃通“耶”,句末语气词,吗一词多义吓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于夫鹓雏发于南海:于是鸱得腐鼠:而飞于北海:模仿鸱发怒的声音。吓用作动词,威胁起飞、从在到达庄子思想精髓无欲无为 顺其自然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课外拓展走近庄子 净化心灵庄子对爵禄的态度庄子对爵禄的态度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有神龟,

8、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藏之 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中乎?”二大夫曰: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宁生而曳尾涂中。尾涂中。”庄子曰:庄子曰:“往矣!往矣!吾将吾将曳尾于涂中。曳尾于涂中。”-庄子庄子秋水秋水宁做自由之龟宁做自由之龟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以为黎民谋福。”庄子

9、持竿不顾,淡然说道;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我听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自然是愿活着在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二位大夫请回去吧!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庄子对爵禄的态度庄子对爵禄的态度 庄子以乌龟自喻

10、,宁愿庄子以乌龟自喻,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生活。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看出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如“腐鼠腐鼠”,避之惟恐不及,避之惟恐不及的态度。的态度。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

11、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于:在是:这安:怎么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惠施说:“我不是你,

12、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固:本来循:从说起本:最初的话题云者:如此如此之:它,指代鱼之乐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比对两则短文文章的美点(第一则)1 1、情节出人意料。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针见血。2 2、人物形

13、象鲜明。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3 3、比喻巧妙贴切。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4 4、描摹生动传神。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鸱卫护“腐鼠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形,如闻其声。第二则第二则轻松闲适,趣意盎然:轻松闲适,趣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一拘泥,一超然。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态度,重知识的探讨。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

14、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自

15、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小结: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庄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第一,想象奇幻,想象奇幻,第二,第二,构思巧妙,构思巧妙,第三,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第四,文笔时有幽默、诙谐之趣,文笔时有幽默、诙谐之趣,时有汪洋恣肆,浪漫主义风格。时有汪洋恣肆,浪漫主义风格。(2014年四川省成都市年四川省成都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题。庄子故事两则庄子故事两则(一一)

16、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庄子来,欲代子相。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吓!今子欲以子之梁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国而吓我邪?”(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

17、曰:“鯈鱼出游从容,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是鱼之乐也。”惠子曰: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惠子曰:“我非子,固不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我知之濠上也。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A.惠子相梁惠子相梁相:做宰相相:做宰相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搜于

18、国中三日三夜国:国都国:国都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游玩游:游玩D.请循其本请循其本本:本心本:本心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其名为鹓鶵名为鹓鶵其其如土石何如土石何B夫鹓鶵发夫鹓鶵发于于南海南海子墨子闻之,起子墨子闻之,起于于鲁鲁C既已知吾知之既已知吾知之而而问我问我拔山倒树拔山倒树而而来来D我知我知之之濠上也濠上也辍耕辍耕之之垄上垄上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个文段,借鹓鶵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第一个文段,借鹓鶵的故事,辛

19、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嘴脸,表现了庄子的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忌别人的嘴脸,表现了庄子的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B.鹓鶵的故事中,庄子用鹓鶵的故事中,庄子用“鹓鶵鹓鶵”比喻高洁之士,用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腐鼠”比喻功名比喻功名利禄,用利禄,用“鸱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C.第二个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第二个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D.庄子从鱼儿自

20、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C(本:本源,初始)B(B项均是介词,“从”。A项每一个“其”代词,“它的”,第二个“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C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D项第一个“之”代词,代“鱼之乐”,第二个“之”动词,到。)C(“他们的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不合文意。)8.把第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汉语。(4分)分)(1)或谓惠子曰:)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庄子来,欲代子相。”(2分)分)译文:译文:。(2)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分)分)译文:译文:。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前来,想要取代你做宰相。”(大意正确计1分,“或”“代”翻译正确,各.分,共分)鯈鱼游得悠闲,这是鱼的快乐啊。大意正确计1分,“从容”“是”翻译正确,各.分,共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