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二政治第五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701073 上传时间:2025-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第五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第五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第五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第五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第五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二政治第五课单元测试题一、 单选题1、人们获得的认识、理论、科学理论的共性是( )A、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B、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C、直接来源于社会实践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能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客观世界2、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序列图”和数据库具有国际领先地位,这表明我国科学家( )A、对规律的发现是先知先觉的 B、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C、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和创新规律 D、认识到了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3、2001年11月19日凌晨,许多天文爱好者观察到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与前几次流星雨预报相比,天文学家对这次流星雨的爆发时间和强度作

2、了更为准确的预报。这一事实说明( )A、流星雨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 B、流星雨的出现无规律可循C、人类终于完全认识了流星雨现象 D、人们对流星雨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4、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从哲学上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实践是检验正确认识的惟一标准D、人们的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结果也不同5、科学认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别是( )A、现象与本质的差异性,本质与现象的统一性B、现象的表面性与本质的内隐性,本质与现象具有重合性C、现

3、象的表面性与本质的内隐性,现象与本质存在着根本的差异D、现象的多样性与本质的统一性,本质与现象存在根本的差异性6、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的态度是根本不行的。”对这里的“老实态度”可以理解为( )A、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得尊重客观规律 B、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正确的原则为出发点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D、主观必须符合客观7、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事件日渐频繁。气温升高,飓风频繁,暴雨成灾、干旱严重,为历史上所罕见。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自然规律发生作用的频率增大了B、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预防和避免规律发生

4、的破坏作用C、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都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D、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加大了对自然的破坏和索取8、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这段话表明( )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9、锯刀锯木,其温度在升高;火炉烧水,水温在升高;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在这些热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大量物质粒子的无规则运动。这说明( )A、不同的现象表现不同的本质B、不同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现象C、本质决

5、定现象,本质相同,现象一定相同D、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10、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D、经过理性认识达到思维11、我国有“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 (97全国)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6、12、(2002)“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C.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13、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不可能象春花那样落瓣满地,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瓣,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98)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4、“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

7、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了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制造火源。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紧,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木块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火种,两人很快获救脱险。据此回答1518题:15、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是由于他们(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B、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分清主流和支流

8、D、坚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16、小灵、小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C、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17、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 )A、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 B、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C、善于抓住重点 D、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18、小灵、小敏取火成功启示我们,要解决实际问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 )A、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B、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C、通过实践发现新的规律 D、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二、 不定项选择题19、“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

9、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的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D、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20、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这样一句话:“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这句话体现了(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C、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要把二者相结合D、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尊重客观规律21、厄尔尼诺现象每隔3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有一次,取得各种数据较少,且多

10、数数据要从海上取得,不仅费用昂贵,也十分困难。没有足够的对比数据,很难找到规律。人们之所以比较难找到厄尔尼诺现象的规律,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B、人们缺乏创造性精神及创新思维C、要认识事物的规律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D、厄尔尼诺现象并未表现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22、下列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理解中正确的有( )A、“明修栈道”是现象,“暗渡陈仓”是本质B、“明修栈道”是假象,“暗渡陈仓”是真相C、“明修栈道”和“暗渡陈仓”有着共同的本质D、“明修栈道”和“暗渡陈仓”都是本质的表现23、从中国神话中的雷公、电母的传说,到1743年迪费发现“玻璃电”和“树

11、脂电”,再到1752年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莱顿瓶充电实验”,许多科学家经过实验,证实了雷电现象,并经过长期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雷电的本质:当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随之产生震耳欲聋的雷鸣。人们对雷电的认识过程说明了( )A、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B、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C、人类可以认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D、认识都有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若干次反复和提高的过程24、本质不不等于现象,但人们认识本质又离不开现象。这是因为( )A、现象是表面的东西,本质则隐藏在事物内部B、本质总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C

12、、感性认识就是现象,理性认识就是本质D、本质是物质的反映,现象是本质的反映25、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享誉全球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对青年学生介绍他的“成才经”时说:和艺术家一样,科学家也需要灵感。所谓灵感并不神秘,它是在知识、经历和思索结合后,由外界诱发而形成的创造性思维。这段话表明( )A、人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B、人的认识不仅来源于客观,也来源于主观C、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获得,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只要不断获取知识,就能得到灵感26、意大利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布鲁诺说:“感觉纵然是完善的,也绝不会不含有某种混乱。”这就是说(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没有实际意义B

13、、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D、感性认识往往是零乱的、肤浅的,必须进行加工制作27、“世界上没有不可以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是( )A、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B、物质具有可知性C、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发展28、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在认识论中的体现的有(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C、认识总是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29、在“四渡赤水”的战斗中,毛泽东指导中国工农红军成功地运用了“声东击西”的游击战

14、术。这里的“声东击西”从哲学上理解为( )A、“声东”是假象 B、“声东”是错觉C、“击西”是真相 D、“声东”是对现象的反映,而“击西”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30、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多次,有人讥讽他一事无成,爱迪生则说:“我已经有了很大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讥讽爱迪生的人( )A、不懂得内因与外因的辩证法 B、不尊重事实,不懂得主观要符合客观C、不懂得失败与成功相反相成 D、不懂得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31、根据上题材料,从爱迪生的回答可以看出( )A、认识的真理性要靠实践来证明 B、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

15、深刻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32、我们曾经认为社会主义就得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结果严重地阻碍了经济建设的发展。从哲学上说,造成这一失误的认识原因在于( )A、没有从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上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B、没有从事物自身矛盾特殊性上去认识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C、不懂得本质不相同的事物,其现象有可能有类似之处D、没有看到市场经济可以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三、非选择题33、辨析: 感性认识之和就是理性认识。答: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不同质的两个认识阶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16、性认识的过程是一次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制作,才能实现这个飞跃。感性认识之和仍然是对现象的认识,不能自动上升为理性认识。要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必须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制作。题中的观点,把感性认识等同于理性认识,抹杀了二者的本质区别,否认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质的飞跃。34、论述: 材料一:当代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各国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战略。如日本的“科技立国”,西欧发展科学技术的“尤里卡计划”。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24.2%上升到30%。美国经

17、济长期增长并能保持世界第一大国地位主要受益于体制和科技创新。材料二;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材料三:从2000年始,我国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以鼓励创新与科技进步。阅读材料,请回答:(1) 要创新,必须要在全社会弘扬创新精神。那么,什么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分别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中的什么道理?答:创新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培养创新思维。它要求我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 为什么国家要兴旺发达就必须创新?答:从唯物

18、论上说,创新精神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从辩证法上说,创新精神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所以,我们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要勇于支持新生事物,要在量的积累上勇于实现突破,促成事物的质变;从认识论上说,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创新精神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深化的哲学道理。创新性思维要求我们提高民族创新能力。(3) 该如何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答: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

19、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深化改革,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要不断深化、扩展、推移认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35、挑战题: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王选、黄昆两位院士。王选院士长期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应用自己的发明成果开发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形成产业,取代沿用数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黄昆院士在固体物理学方面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对推动固体物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力地推动了材料等工业的发展。请运用哲学常识中有关道理,分析说明王选、黄昆两位院士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答:(1)两位院士坚

20、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科学研究,突破禁区改变旧貌,从而开辟了事物发展的新途径,取得了有历史性突破的新成果。(2)两位院士在科研中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科学精神而取得巨大成就。(3)两位院士坚持科研实践,在实践中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扩展、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运用新的手段,形成新的理论,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4)两位院士以对国家兴衰的高度的责任心,对科学和真理有执着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地探索和奉献,充分体现了他们崇高的人生价值。参考答案 高二政治第五单元1-5、BBDDA 6-10、CDADC 11-15、BCBCB 16-18、CAA19、AC 20、C 21、AC 22、BCD 23、ABCD 24、B 25、AC 26、BD27、BCD 28、ABC 29、AC 30、C 31、ABCD 32、ABC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