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政治模拟考试二哲学前两单元.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729117 上传时间:2025-0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模拟考试二哲学前两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模拟考试二哲学前两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年下学期鲁南艺术高中政治模拟考试二 姓名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答案最终写在括号中,其他地方不得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就是说( ) A.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决定作用 2.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世界观只有哲学家才有 C.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看法就是世界观 D.世界观就是哲学 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问题 D.一般和特殊的关系问题 4. 根据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唯一标准 A.实践和认识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 下面是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②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③物质决定意识 ④意识决定物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④唯心主义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下面是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②物质决定意识 ③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④意识决定物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④历史唯物主义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9.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 ,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其观点是典型的( ) A.主观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就是说(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放之四海而皆准,能解决一切问题 B.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指导我们在实践中不犯错误 D.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了人类的全部智慧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C.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D.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法国的唯物主义思潮 D.中世纪经院哲学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回答14—15题: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 A、物质 B、意识 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 1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物质 B、客观事情 C、能动性 D、客观实在 16、“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办事情必须遵循观规律 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7.中国古代哲学家苟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多样性 1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1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20.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一事实说明 A、设计的构想是工程师头脑中产生的 B、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物质决定意识 21.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意识本质的是( )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2、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3.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 ) A、主观性 B、客观性 C、能动性 D、积极性 24.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 A、实践 B、物质 C、人的主观 D、意识 25.实践的三个特点( )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那四个方面(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回答27—30题: 27.材料说明的主要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D、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 28.“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是因为 ①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②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停止前进的过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9.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 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0. 实践和认识的过程是一种( ) A、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B、一帆风顺的过程 C、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D、停止不前的过程 第Ⅱ卷(必做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 4道题。其中31—33题为简答题,34题为材料分析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二、简答题(3小题,共30分) 3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各自观点(10分) (一)唯物主义的观点(5分) (二)唯心主义的观点(5分) 3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0分) (一)原理内容: (二)方法论: 3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0分) (一)原理内容: (二)方法论: 三、材料分析题(10分) 34.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请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10分) 2011—2012年下学期鲁南艺术高中政治模拟考试二答案: 选择题:1.B  2.A  3.A  4.B  5.A  6.B  7.D  8.C  9.A  10.B 11.B 12.B 13.D 14.A 15.D 16.B 17.C 18.D 19.A 20.C 21.D 22.A 23.B 24.A 25.C 26.D 27.C 28.B 29.D 30.C 简单题: 3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各自观点(10分) (一)唯物主义的观点(5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二)唯心主义的观点(5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0分) (一)原理内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二)方法论: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3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0分) (一)原理内容: 1.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表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2.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二)方 法 论: 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三、材料分析题(10分) 请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10分) 答案:(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 (3)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题只要答出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内容,酌情给分)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