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早茶文化 粤剧文化,十三行,第一个被迫开放的口岸,西方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共融,相互融合,造就广州的欧式建筑,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又是毗邻港澳的南大门,又是在广州在近代史上声名显赫,中山纪念堂、黄花岗、烈士陵园、鲁迅纪念馆、农民运动讲习所、三元里抗英遗址、黄埔军校旧址 等是广州近代史的见证。80年代初,广州市高第街、西湖路、观绿路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服装批发市场,培育了一大批服装经营者。广州这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包容大度,海纳百川。
早茶: 食在广州,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其中“叹早茶”无疑是广州城市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广州生活的人,总会听见一句说话:“不如一起去叹茶吧”。其中“叹”的意思,是指享受。可见,在广州上茶楼喝茶,并不只是为了饱腹,而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对过日子的一种享受。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 陶侃惜飞,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 这是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的一副对联,想来这也应该是绝大部分广东人喝早茶时的心理写照吧。
"一盅两件"是岭南文化的一大特色,这是指以广东人为代表的饮早茶习俗。昔日,每天早晨,到茶楼里,一盅茗茶,两件点心,多数人还会加上一份报纸,就开始了粤人一天的生活。这里我借用了 "岭南"及"文化"两大名词,不知会否夸大。饮早茶习俗,不但风行于广东,在广西、福建部分地区,特别是在港澳都甚为盛行,其实质也非仅是饮茶,其中更多的是品点心用早餐,读报和交换信息(即粤语"倾偈")。
大同酒家:老字号,蛋挞,一线江景
与大公餐厅和大三元酒家合称“三大”的大同酒家,前身为广州园酒家,于1938年由日本人中泽亲礼等人开设。1942年因酒家亏损易主,招牌也改用在香港已负盛名的"大同酒家"牌子。抗战胜利后,第三任老板谭杰南集穗、港、澳饮食人才,取诸家之长,锐意经营,创出驰名的"大同脆皮鸡"、"海南大群翅"、"金牌烧乳猪"、"红烧鲍片"等菜式。公私合营后的大同酒家,经常为党和国家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贵宾。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曾在此宴请外国友人,毛泽东主席到广州视察工作时,大同酒家派出厨师任烹调。在广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期间,大同酒家也参与了接待服务。朱光市长多次指示:"大同酒家要表现出食在广州,服务一流的特色"。 1984年8月,广州饮食服务公司与香港富茂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大同酒家,仍以经营正宗粤菜为主,在挖掘传统名菜的同时,还吸收了香港菜式的特点,由于在菜式、点心制作上锐意创新,大同酒家的名菜美点饮誉国内外,"大同脆皮鸡"、"娥姐粉果"等一批名菜美点载入中国商业部饮食服务局编的《中国名菜谱》中。同时为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大同酒家还推出系列经济菜式,食谱不断翻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1993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1998年经国内贸易局批准为"国家特级酒家"。
莲香楼:
广州莲香楼享誉国内外,有“莲蓉第一家”之称。1889年,在古老的广州城城西一隅,一间专营糕点美食的糕酥馆开业了,这就是莲香楼的前身。那时,西关一带繁华非常,住户多是富裕人家,因而饮食业异常兴旺。老制饼陈师傅改
广州莲香楼
进制饼工艺,用莲子来制作饼点馅料,使之独具一格,吸引客人。光绪年间,糕酥馆改名为“连香楼”,并扩大经营,在香港九龙开设了三家分店。为了保证饼食质量,该店严格选用当年产的湖南湘莲。由于制作讲究,生意日渐兴隆。宣统二年,一位名叫陈如岳的翰林学士,品尝了莲蓉食品后,有感于莲蓉独特的风味,提议给连香楼的连字加上草头,众人一致赞同,他遂手书“莲香楼”三个雄浑大字。现在高悬于该楼门前的金漆牌匾上的“莲香楼”三个大字,便是这位学士的手迹。
从此,莲香楼制作的莲蓉食品,进入千家万户,被誉为“莲蓉第一家”。近百年来,莲香楼虽几经风雨,历尽沧桑,人事沉浮,而生意始终兴旺。老一辈的"莲香"职工自豪地说:“莲香开业至今,百多年来从未亏本”。近年,莲香楼还大力发展名牌月饼的生产,有计划地购进和改造生产机械设备,逐步向机械化生产转化。现在,莲香楼的月饼已发展到40多个品种,以莲蓉为主料的月饼品种便达20多个。首创的蛋黄莲蓉迷你月饼、椰汁年糕等新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每年中秋节莲香月饼还远渡重洋,销往欧、美和港澳地区。是广东省、全国旅游优质服务先进单位。1993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1998年经国内贸易局批准为“国家特级酒家”。
开业于1889年的莲香楼,坐落于广州市城西,“莲香楼”三个雄浑大字,乃是出自清末南海翰林大学士陈如岳之手迹。
莲香月饼素以馅料纯正、制作精良而著称。从五十年代起,就被广州市有关部门指定为广式月饼和冷冻食品的出口生产厂家。莲香月饼远销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澳洲、英国、瑞典、德国和荷兰、南非等国家,小小的月饼维系着华夏子孙的亲情,传递着友人的情谊。莲香月饼屡获殊荣。
冷冻食品如糯米鸡、三丝春卷、莲蓉蟠桃包、上汤水饺和椰汁年糕荣获国家优质产品奖,成为莲香楼并驾齐驱之拳头产品。
今日的莲香楼,已发展为集餐饮、饼食、贸易、蓉馅生产于一体的连锁型企业:一间六百多座位的酒家,六间饼屋(食品商场),两个食品工场,一个贸易部;拥有先进的生产机械设备:引进了日本全自动包馅机、成型机、食品自动包装机,全自动的生产烘饼线,现正筹建一座三十吨大型冷库。
从1984年开始,莲香楼积极拓展旅游服务,对旅行团实行全天候服务。平均每天接待外国游客近三百多人,曾获全国旅游优质服务竞赛先进单位称号。
莲香人创造了双文明双丰收,1995年营业额达一亿元,利润一千多万元,连续多年被评为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广州市最佳服务标兵单位,广州市卫生模范单位。
1999年莲香楼被评为国家特级酒家。
莲香美食:悠久传统。始创的纯正莲容是选用当年产的优质莲子,特级花生油精制而成,以其莲味浓郁馅料细化而驰名中外,莲容出口加拿大、美国、南非等国家,享有“莲容第一家”之美誉。
莲香厅堂:以“莲为主题的雕梁画柱,古朴典雅,尽显岭南风韵;硕大的莲花灯晶莹剔透;厢房屏窗,华丽高贵,文人雅士,至为欣赏。
陶陶居酒家:地址: 荔湾区第十甫路20号 电话: 81396111 81389632
开业于清代光绪年间,原址在广州西关第十甫。当时那个地方河汊纵横,丛树成荫,稻畦飘香,是个田园风景区。一个叫黄澄波的人,见此地没有茶楼酒肆,便盖了一间近百平 陶陶居
方米的老式大屋,开了个茶室。据说黄的妻子名葡萄,便以此为字号,叫“葡萄居”。经营姑苏式清茶细点,生意很好。后来黄老板去世,曾一度停业。1927年,茶楼大王谭杰接手“葡萄居”,招股集资,筹资6万银元,大兴土木,在此重新建店。后因规模过大超支,又向关恒昌银号求助,总股金遂达81600元。新股东嫌“葡萄居”这名不雅.又从一间茶室买来了“陶陶居”的匾额,寓意来此品茗乐也陶陶。陶陶居是广州最有名气的茶楼之一,主要经营名茶、茶点、茶食及酒菜餐饮。
据传,“陶陶居”这三个字是康有为写的,用的是“石门铭”碑法。康有为当初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时。常去一间茶室喝茶,便为那个茶室题写了“陶陶居”这一牌匾。戊戌维新失败后,“康党”被追查,陶陶居主人怕受牵连,将招牌上康有为的名款除去,“陶陶居”遂成为一块没名款的招牌。可是,还有人说“陶陶居”三个字不一定是康有为的手笔。可能是别人伪托的,当时学康体的人并不少。[1]
编辑本段品茶好茶还需好水沏泡。陶陶居初创时,雇用十多名小和尚专门去白云山九龙泉挑水烹茶。小和尚每天凌晨开始工作,行走路线、在何处歇息,都比较固定,其水桶加盖,盖上加锁.骑缝处贴着“九龙泉”水砂纸条,担子插小旗,招摇过市,吸引路人注意。
陶陶居备有大缸储水,大厅的茶位每位五仙,小厅每位1.5毫。在小厅门口旁放着一个已点燃的红泥小火炉,旁边用竹篱搁着烧起来无杂色无味的半截榄核作炭,瓦茶煲内沸腾着九龙泉水,专人侍候在侧,相当讲究。
在南方,茶坊附生于所有的酒楼餐馆、美食广场,在这些地方喝茶,有机会品尝到式样缤纷、口味众多的面点小吃。要是你兴致高昂,还可以叫上一碟炒菜,呷上一口米酒,还有琵琶鸡、炭烧乳鸽、雷州白切狗肉——你就慢慢地品尝这南粤福地的美味佳肴吧![1]
编辑本段月饼习俗
陶陶居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是传统习俗,但关于它的来历却众说不一。一说起源于唐朝,传说唐高祖李渊有一年欢度中秋佳节,与属下共尝吐蕃商人献的圆饼。高祖兴致很高,望着天上明月吟道:“应将圆饼邀蟾蜍。”从此,赏月吃饼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随后,唐代长安城设了月饼铺子,只是那时月饼不叫月饼,而是叫“小饼”或“甜饼”,多用于供奉月神。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月饼是明初大臣刘伯温所创,也有说是元末江浙农民起义首领张士诚发明的。当时为了将反元的日期串通起来,他们就利用中秋节互赠麦饼之机,把写有起义日期的纸条藏于饼中,约定八月造反。从此每年此日,家家户户就留下吃月饼的习俗。
技术
陶陶居酒家制作广式月饼技术力量雄厚,已有百年经验,尤以生产月饼著称,最著名的是“陶陶居上月”。其被誉为"月饼泰斗",是与其制作的广式月饼包装精美、品质优良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分不开的。"陶陶居"获"金鼎奖"及"中国名牌月饼"称号。
“陶陶居上月”创制于清末民初,饼馅由火腿、烧鸭、上肉、钩虾、花生仁、冬菇、莲子等20多种配料和蛋黄拌成,咸甜适中,皮薄松软,是民间最喜爱的月饼之一。它的传统用料主要有烧鸭、蛋黄、虾米、芝麻、榄仁、冬菇、柠檬叶等18种,而每种原料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比如蛋黄,产这种蛋的鸭放养在水排上,吃的多是鱼虾,营养丰富,其蛋黄黄里透红,制出的月饼特别精美。 陶陶居
在配制馅料和烘制月饼时,也十分讲究原料数量的搭配和火候。据说,当时陶陶居聘请名厨制的这种月饼尚无人赏识,茶楼主人便用一玻璃盒装一霸饼,上书“陶陶居上月,售卖一百大洋”,挂在店堂门梁。这件事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却无人敢买。日近晌午,有个人称“陈秀才”的先生踱步门前,拿出一张百元银票,取下这块精装月饼。掌柜问其故,老秀才慢条斯理地说: “陶陶居乃大号,又有康圣人题匾,这个月饼里一定有文章。”于是当众打开包装盒,切开月饼,众人顿时大哗,原来月饼内藏有金银手镯各一对、珍珠八粒、翠玉两块,可谓金银珠宝满堂彩了。消息传开,不少人慕名前来,“陶陶居上月”立马成了抢手货,从此销路大开。
荣誉
获得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的品种有“陶陶居上月”、“龙凤礼饼”、“裱花蛋糕”,其中“五仁咸肉月”及“五仁白绫酥”曾获1989年商业部优质食品评比金鼎奖。该店还与旅游机构挂钩,经常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现著名的厨师点心师有:号称“月饼泰斗”的陈大惠,绰号“百花强”的崔强,以及廖柏、廖国喜等
荔湾名食家:地址:十甫路99号 电话:81391405
老广州为数不多的老字号小吃店,这里的艇仔粥确实值得一试,艇仔粥以新鲜的河虾或鱼片、海蜇、花生仁、凉皮、葱花、姜等作配料,现吃现煮,芳香扑鼻,热气腾腾,十分鲜甜;而且粉面肠应有尽有,荔湾有名的小吃基本都有了,价钱一般,味道传统且正宗,店面古香古色,有浓浓的西关怀旧感。
推荐:欧成记云吞面,伍湛记及第粥、艇仔粥,德昌咸煎饼,南信的双皮奶、姜撞奶、凤凰奶糊、荣华叉烧酥。
南信双皮奶:地址: 荔湾区第十甫路47号 电话: 81389904
创于1939年,创始人为顺德大良黄景云,20世纪初在大良首创“民信”甜品店,后来增开“南信",直到1943年广州店创建,终于一举天下知。
双皮奶是以优质水牛牛奶和蛋白、白糖等混合,以炖好后牛奶双层凝固色洁白,膏状,呈半固体,光洁平滑,奶皮不离碗边,风味甜香软滑,营养丰富,别具一格,具润肺养颜之效。
编辑本段为食感受双皮奶滑腻,香甜,分冷冻、热品。冷冻的入口添爽,清凉透心,简直人间绝品。相比之下,热品稍逊,略嫌太腻。姜撞奶姜味浓郁,入口却不辛辣,一口下去,热气上涌,最适合冬天品尝,夏天就略嫌太热了。
编辑本段传说关于双皮奶有这样一个传说:旧时有一人将头天卖剩的奶搁置一旁,摊冻后发现面上结了一层奶皮,他觉得有趣,第二天又在上面倒上一层奶,就这样“双皮奶”出世了。
编辑本段特色双皮奶注重选材,因而颜色和口味都显得端庄纯正。新炖的一碗热气腾腾地端将上来,香气都温润得好像二十刚出头的江南小媳妇;吞进一口去,更是清甜不腻,又端端像极了那小媳妇的细皮红唇,可以给你温柔渴望美妙人生梦想的。许多不食甜品的人,却可以接受顺德双皮奶,也许就在于它口味中的那种温柔和郑重吧。双皮奶有不少口味能够选择,可以是纯正的双皮奶,也可以是加了红豆、莲子、窝蛋、提子、姜汁等等的配料双皮奶,在炎炎盛夏,多一种选择,就是多一重好心情嘛。
南信双皮奶 地址:上下九步行街
"广州最正宗的双皮奶店"出品绝对"对得起它的名声"无论是双皮奶、姜撞奶还是凤凰奶糊味道都很醇厚,齿夹留香。老字号果然味道是好!当我们走进南信真的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上坐率真是不错,来过这家店几次,非常喜欢南信的甜品,虽然太多人了,要等位,但是我相信还是很多人会说"以后一定还会再去"。
富集牛羊杂屋:十甫路75号
广州人的口味偏向于牛杂,主要原因除了牛杂价格比较低廉外,还有就是羊杂比较臊,煮得好吃的难度大。而富集牛羊屋的牛羊杂可是闻名海内外的,这里的牛羊杂不仅没有臊味,而且还把牛和羊的鲜味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正所谓"鱼加羊等于鲜",难怪许多香港的名食家都不远千里来这里品尝
沙面:旧时租界,欧陆建筑,西式婚纱照的拍摄圣地
目前,沙面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也是白天鹅宾馆所在地。岛上绿化较好,有古树150多株,空气清新,环境卫生甚佳,可以称得上是广州的世外桃源。建筑方面,多为19世纪末建造,并带有西方风格,基本上都是文物建筑。现在的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也同样位于沙面岛,这使得沙面岛上有不少外籍人士在此办公,且该领事馆是美国在中国唯一可以办理中国公民移民美国签证的场所。建国后市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管理。该建筑群于199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沙面建筑风格: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沙面大街2号-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
建筑图片(20张)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成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剧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
粤剧的行业协会:八和会馆
是由邝新华、独脚英、林之等粤剧艺人所建立粤剧仝人的行会组织。它加强了戏行中人的团结,保障戏班营业正常开展,在清朝解禁粤剧後回复戏班事业。八和会馆成立不久,薛觉先、马师曾、桂名扬、任剑辉、白雪仙、罗品超、陈笑风、林小群 等都先後加入该馆,後称为“八和子弟”。当时建筑八和会馆的费用都是透过全行在每年闰月休业的时期举办义演,扣除工资後所筹集而成。另外,凡是入会会员都需要付出白银一两作为「份金」
广州宝华路
老店小吃一条街 宝华路是西关一条繁华的路段,这里商铺林立,车水马龙。有好几家上了“年纪”的老店,口碑甚好,成就了一批广州的老字号。无论你是广州人,还是外地人,如果没到这里品尝过特色小吃就有点对不起自己的胃了。
宝华面店
宝华面店汤底够味
店家简史
在宝华路上,很容易找到“宝华面店”,因为就在路边。这家面店有着近二十年的历史和浓厚的广州风味,价格便宜,用料足,绝对值得推荐!无论何时,店内总是人头涌涌。
宝华面店品种繁多,其香菇云吞、鲜虾云吞、牛杂汤、三星汤,牛腩、猪手、排骨、猪肠等净食与汤面,鲍鱼汁、炸酱、花生酱等各式捞面均各有忠实食客。这里的汤底以猪骨、大地鱼和鲜虾头等多种材料熬制,选料讲究上乘,制作时更有专人侍候,文武火熬之,通宵达旦,不敢怠慢。熬成的汤经过仔细过滤,去油后加入虾子而成,汤色金黄通透,浓而不腻,营养价值丰富。煮好的面食注入精心熬制的上汤,缀以新鲜韭黄或葱花少许,即浓香逼人,起到画龙点睛的奇效。
招牌推荐
猪手面:猪手香脆不腻,面是传统的竹升面,面条细而均匀,很有韧性,据说使用传统制作食用枧水加工,健康美味。
云吞面:云吞都藏在面条下,在半透明的皮下面透出一抹嫣红,那是虾仁,份量多,真材实料。面条爽滑而香甜,也是手工枧水面,因添加一点点猪油,吃起来分外爽滑。
还有桌子上的一罐子咸酸,酸酸爽爽,加入到面中,更能提升食欲。
地址:宝华路十五甫
美美小食:
这是一家专门外卖传统油器炸物的店子,其中以春卷和芋虾最为出名。各样买一件当支持一下老铺,感受一下传统食物也蛮有意思。
地址:宝华路130号
顺记冰室:
八十年代四大冰室中硕果仅存的一家,许多名人都曾慕名而来品尝这里的手打雪糕,名气十足。推荐:椰子雪糕、芒果雪糕。
开记甜品:
“豆籍火攻衣脱绿,沙因水滚色浮红”是开记名品红、绿豆沙的制作写照。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营业的开记甜品最著名的就是豆沙类甜品。虽然近年还 陆续推出了各款创新甜品,但个人认为绿豆沙的出品最能体现开记的水平。(我只推荐潮宝小食对面那家开记的冻绿豆沙,其余分店不保证质量)
人均消费:3-8 元
地址:广州荔湾区多宝路318号
电话:81704795
文记一心鸡:
自从国营的清平饭店倒闭后,曾经的广州第一鸡“清平鸡”就流落到民间,文记的厨师是从清平饭店走出来的,其出品也有清平鸡的七成水准,外地的朋友也可以凑合试一下广州这种骨头还带血的白切鸡滋味。
推荐:一心鸡
人均消费:30-40元
地址: 荔湾区宝华路旋源桥10号
电话: 81728887
15、银记肠粉(上九路店):
绝大部分广州人心目中的肠粉之王。粉皮薄且爽,还有秘制的豉油。可以说是肠粉界的殿堂。
人均消费:5-10元
地址:荔湾区上九路79号
电话: 020-81713013
17、坚记面店:
极受好评的老牌面店,汤底做得好,吃腻了广州的银丝面可以尝一下这里的伊面。
推荐:云吞伊面或者猪手伊面。
地址:荔湾区长寿东路299-301号
电话: 81888486
陈添记:
能靠一盒捞鱼皮发家致富,风靡广州二十多年,还开出大酒楼,广州人一听就知道是陈添记。
推荐:鱼皮
地址: 荔湾区宝华路十五甫三巷2号之3
电话: 020-81828774
荔枝湾:
路线:
早茶,大同酒家,喝完早茶就步行前往沙面,然后做完摄影就前往位于第十甫路的莲香楼/陶陶居/荔湾名食家 中午茶/中午饭 午饭后南信双皮奶吃双皮奶或者富集牛羊杂屋吃牛杂或者去下九路买手信(视情况),去位于恩宁路的八和会馆 前往宝华路 美美小食/宝华路顺记冰室/宝华面店(宝华路) 然后多宝路开记甜品吃绿豆沙 宝华、多宝、恩宁路(老西关片区)(大约8公里) 然后经过龙津西路去荔枝湾看看(大约4公里) 全程12公里 多宝路 宝华路 第十圃路 小吃众多 文中未必详细介绍,文中图片均为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