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下)
卷九
邵临淄
临淄某翁之女[1],太学李生妻也[2]。未嫁时,有术士推其造[3],决其 必受官刑。翁怒之,既而笑曰:“妄言一至于此!无论世家女必不至公庭, 岂一监生不能庇一妇乎?”既嫁,悍甚,捶骂夫婿以为常[4]。李不堪其虐, 忿鸣于宫。邑宰邵公准其词[5],签役立勾[6]。翁闻之,大骇,率子弟登堂, 哀求寝息[7]。弗许。李亦自悔,求罢。公怒日:“公门内岂作辍尽由尔耶[8] 必拘审!”既到,略诘一二言,便曰:“真悍妇!”杖责三十,臀肉尽脱。 异史氏曰:“公岂有伤心于闺阀耶?何怒之暴也!然邑有贤宰,里无悍妇矣。 志之,以补‘循吏传’之所不及者[9]。”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临淄:县名。明清属青州府,现为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某翁:此从 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某公”。
[2]太学,明清时国子监的代称。
[3]推其造:推算她的生辰八字。人的生辰年月日时,干支相配共得八个 字,星命术士称之为“造”,据以推断其人命运休咎。
[4]捶骂:底本作摇骂,此从二十四卷抄本。
[5]邑宰邵公:邵如ﯕ,湖北天门人,康熙二十一年任临淄知县。见《山 东通志》六三《国朝职官表》十三。
[6]签役立勾:发签牌给衙役,立予拘捕到案。签,签牌,官府交吏拘捕 犯人的凭证。
[7]寝息:平息;停息。指免予拘审。寝,止息。
[8]作辍:犹动止。指官府之拘囚、不拘囚。
[9]循吏传:史书为奉职守法的官员作的传记。始自《史记》。《史记·太 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 列传第五十九。”循,循良,守法尽职。
于去恶
北平陶圣俞[1],名下士[2]。顺治间[3],赴乡试,寓居郊郭。偶出户, 见一人负笈儴[4],似卜居未就者[5]。略诘之,遂释负于道,相与倾语, 言论有名士风。陶大说之,请与同居。客喜,携囊入,遂同栖止。客自言:
“顺天人,姓于,字去恶。”以陶差长[6],兄之。于性不喜游瞩,常独坐一 室,而案头无书卷。陶不与谈,则默卧而已。陶疑之,搜其囊箧,则笔研之 外,更无长物。怪而问之,笑曰:“吾辈读书,岂临渴始掘井耶[7]?”一日, 就陶借书去,闭户抄甚疾,终日五十余纸,亦不见其折叠成卷。窃窥之,则 每一稿脱,则烧灰吞之。愈益怪焉。诘其故,曰:“我以此代读耳。”便诵 所抄书,顷刻数篇,一字无讹。陶悦,欲传其术;于以为不可。陶疑其吝, 词涉诮让[8]。于曰:“兄诚不谅我之深矣。欲不言,则此心无以自剖;骤言 之,又恐惊为异怪。奈何?”陶固谓:“不妨。”于曰:“我非人,实鬼耳。 今冥中以科目授官[9],七月十四日奉诏考帘官[10],十五日士子入闱,月尽 榜放矣[11]。”陶问:“考帘官为何?”曰:“此上帝慎重之意,无论鸟吏 鳖官[12],皆考之。能文者以内帘用,不通者不得与焉。盖阴之有诸神,犹 阳之有守令也[13]。得志诸公、目不睹坟典[14],不过少年持敲门砖[15], 猎取功名,门既开,则弃去;再司簿书十数年[16],即文学士,胸中尚有字 耶!阳世所以陋劣幸进,而英雄失志者,惟少此一考耳。”陶深然之,由是 益加敬畏。
一日,自外来,有忧色,叹曰:“仆生而贫贱,自谓死后可免;不谓迍 邅先生[17],相从地下。”陶请其故,曰:“文已奉命都罗国封王[18],帘 官之考遂罢。数十年游神耗鬼[19],杂入衡文[20],吾辈宁有望耶?”陶问:
“此辈皆谁何人?”曰:“即言之,君亦不识。略举一二人,大概可知:乐 正师旷、司库和峤是也[21]。仆自念命不可凭,文不可恃,不如休耳[23]。” 言已怏怏,遂将治任[23]。陶挽而慰之,乃止。至中元之夕[24],谓陶曰:
“我将入闱。烦于昧爽时,持香炷于东野[25],三呼去恶,我便至。”乃出 门去。陶沽酒烹鲜以持之。东方既白,敬如所嘱。无何,于偕一少年来。问 其姓字,于曰:“此方子晋,是我良友,适于场中相邂逅。闻兄盛名,深欲 拜识。”同至寓,秉烛为礼。少年亭亭似玉[26],意度谦婉[27]。陶甚爱之, 便问:“子晋佳作,当大快意。”于曰:“言之可笑!闱中七则[28],作过 半矣;细审主司姓名[29],裹具径出[30]。奇人也!”陶扇炉进酒,因问:
“闱中何题?去恶魁解否[31]?”于曰:“书艺、经论各一[32],夫人而能 之。策问[33]:‘自古邪僻固多[34],而世风至今日,奸情丑态,愈不可名
[35],不惟十八狱所不得尽[36],抑非十八狱所能容。是果何术而可?或谓 宜量加一二狱,然殊失上帝好生之心。其宜增与、否与,或别有道以清其源
[37],尔多士其悉言勿隐[38]。’多弟策虽不佳,颇为痛快。表:‘拟天魔 殄灭[39],赐群臣龙马天衣有差[40]。’次则‘瑶台应制诗’[41]、‘西池 桃花赋’[42]。此三种,自谓场中无两矣!”言已鼓掌。方笑曰:“此时快 心,放兄独步矣[43];数辰后[44],不痛哭始为男子也。”天明,方欲辞去。 陶留与同寓,方不可,但期暮至[45]。三日,竟不复来。陶使于往寻之。于 曰:“无须。子晋拳拳[46],非无意者。”日既西,方果来。出一卷授陶, 曰:“三日失约,敬录旧艺百余作,求一品题。”陶捧读大喜,一句一赞, 略尽一二首,遂藏诸笥。谈至更深,方遂留,与于共榻寝。自此为常。方无
夕不至[47],陶亦无方不欢也。 一夕,仓皇而人,向陶曰:“地榜已揭,于五兄落第矣!”于方卧,闻
言惊起,法然流涕。二人极意慰藉,涕始止。然相对默默,殊不可堪。方曰:
“适闻大巡环张桓侯将至[48],恐失志者之造言也[49];不然,文场尚有翻 覆。”于闻之,色喜。陶询其故,曰:“桓侯翼德,三十年一巡阴曹,三十 五年一巡阳世,两间之不平,待此老而一消也。”乃起,拉方俱去。两夜始 返,方喜谓陶曰:“君不贺五兄耶?桓侯前夕至,裂碎地榜,榜上名字,止 存三之一。遍阅遗卷[50],得五兄甚喜;荐作交南巡海使[51],旦晚舆马可 到。”陶大喜,置酒称贺。酒数行,于问陶曰:“君家有闲舍否?”问:“将 何为?”曰:“子晋孤无乡土,又不忍忽然于兄[52]。弟意欲假馆相依。” 陶喜曰:“如此,为幸多矣。即无多屋字,同榻何碍。但有严君,须先关白
[53]。于曰:“审知尊大人慈厚可依。兄场闱有日,子晋如不能待,先归何 如?”陶留伴逆旅,以待同归。次日,方暮,有车马至门,接于莅任。于起, 握手曰:“从此别矣。一言欲告,又恐阻锐进之志。”问:“何言?”曰:
“君命淹蹇,生非其时。此科之分十之一;后科桓侯临世,公道初彰,十之 三;三科始可望也。”陶闻,欲中止。于曰:“不然,此皆天数。即明知不 可,而注定之艰苦,亦要历尽耳。”又顾方曰:“勿淹滞,今朝年、月、日、 时皆良,即以舆盖送君归。仆驰马自去。”方忻然拜别。陶中心迷乱,不知 所嘱,但挥涕送之。见舆马分途,顷刻都散。始悔子晋北旋,未致一字,而 已无及矣。
三场毕[54],不甚满志,奔波而归。入门问子晋,家中并无知者。因为 父述之,父喜曰:“若然,则客至久矣。”先是陶翁昼卧,梦舆盖止于其门, 一美少年自车中出,登堂展拜。讶问所来,答云:“大哥许假一舍,以入闱 不得偕来。我先至矣[55]。”言已,请入拜母。翁方谦却,适家媪入曰:“夫 人产公子矣。”恍然而醒,大奇之。是日陶言,适与梦符,乃知儿即子晋后 身也。父子各喜,名之小晋。儿初生,善夜啼,母苦之。陶曰:“倘是子晋, 我见之,啼当止。”俗忌客忤[56],故不令陶见。母患啼不可耐[57],乃呼 陶人。陶呜之曰[58]:“子晋勿尔!我来矣!”儿啼正急,闻声掇止,停睇 不瞬,如审顾状。陶摩顶而去[59]。自是竟不复啼。数月后,陶不敢见之: 一见,则折腰索抱;走去,则啼不可止。陶亦狎爱之。四岁离母,辄就兄眠; 兄他出,则假寐以俟其归。兄于枕上教“毛诗”,诵声呢喃,夜尽四十余行。 以子晋遗文授之,欣然乐读,过口成诵;试之他文,不能也。八九岁,眉目 朗彻,宛然一子晋矣。陶两入闱,皆不第。丁酉,文场事发[60],帘官多遭 诛遣,贡举之途一肃,乃张巡环力也。陶下科中副车[61],寻贡[62]。遂灰 志前途,隐居教弟。尝语人曰:“吾有此乐,翰苑不易也[63]。”
异史氏曰:“余每至张夫子庙堂[64],瞻其须眉,凛凛有生气。又其生 平暗哑如霹雳声[65],矛马所至,无不大快,出人意表。世以将军好武,遂 置与绛、灌伍[66];宁知文昌事繁,须侯固多哉!呜呼!三十五年,来何暮 也[67]!”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1]北平:旧府名。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北京大兴、宛平两县。 永乐元年建为北京,改名顺天府。[2]名下士:有盛名之士。
[3]顺治:清世祖年号(1644—1661)。
[4]儴(kuāngráng 匡穰):惶急不安。
[5]卜居:寻找住处。
[6]差长(zhǎng 掌):谓年龄略大。
[7]临渴始掘井:喻事到临头才准备急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 病己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8]词涉诮让:言语之间流露责怪之意。诮让,谴责。
[9]以科目授官:按科目考试,授与相应官职。科目,封建时代分科取士 的项目。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 五十余科,又有大经、小经之目,故称科目。见顾炎武《日知录·科目》。 宋代分科较少。明清虽只设进士一科,但仍沿称科目。
[10]帘官:科举时代,乡、会试贡院内之官。考试期间,贡院至公堂后 的内龙门,由监临封锁,门外挂帘。场中官员根据工作性质,分别住在帘内 和帘外,于是有内外帘官之称。外帘官管事务;内帘官管阅卷,必须是科甲 出身。
[11]月尽:月底。
[12]鸟吏鳖官:传说,古代帝王少皡氏即位,凤鸟来临,于是以鸟名其 百官,见《左传·昭公十七年》。周置天官冢宰,其属官鳖人,掌取龟鳖蚌 蛤之属。见《周礼·天官·鳖人》。这里所说的“鸟”“鳖”,犹言屌、王 八,实以粗话骂官场。
[13]守令:太守和县令,指州、县官员。
[14]坟典:即“三坟五典”,传说为我国最古的书名,《左传·昭公十 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注:“皆古书名。”
[15]敲门砖:科举时代,士人读书应试,以取功名。功名取得即弃所学, 犹如用砖敲门,既入门,即弃砖,故称敲门砖。清代径称八股文为敲门砖。
[16]司簿书:管理官署中的文书簿册。
[17]迍邅(zhūnzhān 谆沾)先生:这是拟人化的说法,犹言“倒霉鬼”。 迍邅,迟缓难行,喻命运不佳。此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遁遭”。
[18]文昌:神名,即梓潼帝君,掌管文昌府及人间功名禄位之事。都罗 国:不详。《汉书·西域传》注谓有都卢国。《文献通考·乐考·散乐百戏》: 缘橦之伎众,“汉武帝时谓之都卢。都卢,国名,其人体轻而善缘。”此或 借以讽指“夤缘攀附之国。”
[19]游神:游食之神。喻奔走干禄,借八股而倖进的试官。耗(mào 冒) 鬼:耗乱不明的鬼,喻糊涂试官。耗,耗乱不明。《汉书·景帝纪》后二年 诏:“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师古曰:“耗,不明也,读 如眊同。”
[20]杂入衡文:混杂进来审阅考卷。
[21]乐正师旷、司库和娇:乐正,官名,周时乐官之长。师旷,春秋时 晋国的乐师,他辨音能力很强,但生而目盲。司库,主管钱库之官。和峤, 晋人,家极富而性至吝,杜预说他有钱癖。这两个人,一个瞎眼,一个爱钱, 由他们作试官,必然是盲目评文或贪财受贿。
[22]休:罢休。
[23]治任:犹言“治装”,整理行装,表示要离去。《孟子·腾文公上》:
“门人治任将归。”注:“任,担也。”疏:“担于肩者,载于车者,通谓
之任”。
[24]中元:旧时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25]注:点香使燃。
[26]亭享似玉:亭亭玉立的意思。亭亭,耸立的样子。
[27]意度:意态风度。
[28]阉中七则:请顺治三年颁科场条例,规定乡试第一场,试时文七篇。 其中“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考生可自选一经,故合称“七艺”或
“七则”。
[29]主司:这里指主考官。
[30]裹具:包裹起文具。
[31]魁解(jiè介)否:犹言是否高中。魁解,指乡试中式第一名。魁, 经魁,明代科举以“五经”取士,每经各取一名为首叫“经魁”。因此取在 前五名的称“五经魁”或“五魁”。解,唐制,进士由多而贡曰解。明清乡 试本称“解试”,因称乡试中了举人第一名为“解元”。魁、解,在这里是 取得魁首、解元的意思。
[32]书艺、经论:指根据“四书”、“五经”所出的八股文试题。从“四 书”里出题叫“书艺”;从“五经”里出题叫“经论”或“经义”。
[33]策问,提出有关史事或时政等问题,以简策发问的形式,征求对答, 叫“策问”。这也是科举考试项目之一。康熙二年(1663 年)乡试以策、论、 表、判取士,共考二场。第一场,试策五道;第二场,试“四书”论一篇、 经论一篇、表一道、判五条。
[34]邪僻:不正当的行为。僻,邪、不正。
[35]愈不可名:更不可名状。名,指称。
[36]十八狱所不得尽:意谓打入十八层地狱,也不能尽其罪。
[37]清其源:指从根本上杜绝邪僻。源,本源。
[38]多士:指应考的众生员。悉言:尽其所言。
[39]拟:拟稿。天魔:佛教所说的从天上降到人间破坏佛道的恶魔,旧 时以之代指旁门邪道。
[40]龙马:指骏马。《周礼·天官·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 以上为,六尺以上为马。”天衣:犹言“御衣”,指帝王所赐的冠带朝服。 有差(cī):分等级。
[41]瑶台应制诗:瑶台,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居处。应制诗,奉皇帝之命 所作的诗。制,帝王的命令。
[42]西池:指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瑶池。桃花赋:西王母有幡桃园, 故赋其桃花。
[43]放兄独步:任您超群领先。放,放任。独步,出众、独一无二。
[44]数辰后:几天之后;意谓放榜之时。男子:男子汉,好汉。
[45]期:约定。
[46]拳拳:忠诚,重言诺。
[47]无夕: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无息”。
[48]大巡环:虚拟的官名;取巡回视察之意。张桓侯:三国时蜀汉名将 张飞。张飞,字益德,死后谥号桓侯。《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九《关羽》 引《独异志》:“蜀将关羽善抚卒而轻士大夫,张飞敬礼士大夫而轻卒伍。” 故虚拟张飞巡视试场,以消士子不平。
[49]造言:故意传播的流言。
[50]遗卷:没被录取者的试卷。
[51]交南:交州南部地区。今广东、广西属于古之交州。
[52]恝(jiá荚)然:淡漠忘怀。
[53]关白:禀告,通禀。关,通。
[54]三场毕:此指乡试完毕。明清时,乡试和会试都连考三场,每场三 天。
[55]“先是⋯⋯我先至矣”数句:据二十四卷抄本补,原阙。
[56]俗忌容忤:旧时习俗,禁忌生人进入产妇卧室,以免冲犯。
[57]耐: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
[58]呜:抚弄;抚儿声。
[59]摩顶:以手抚其头顶。传说宋仁宗初生时,昼夜啼哭不止。娄道者
“摩其顶曰:莫叫莫叫,何如当初莫笑。”啼遂止。见《聊斋志异》吕注引
《一统志》。
[60]丁酉,文场事发:丁酉,指清顺治十四年(1657)。这一年江南、 顺天、山东,山西,河南等地都发生乡试科场案。顺天府乡试房官张成璞、 李振邺以及江南乡试主考及分考官,都遭杀戮;举人田等因贿买举人,也 被杀。凡南北闱中式举人,都传京复试于太和门。
[61]副车:清代乡试有正副两榜。正榜取中的称举人,又称“公车”。 副榜取中的,犹如备取生,称“副车”。
[62]寻贡:不久举为贡生。科举时代,取得“副车”资格的生员,可以 贡入国子监读书。
[63]翰苑不易:做个翰林也比不上。翰苑,翰林院,此指在翰林院为官。
[64]张夫子:指张飞。
[65]哈哑:当作“暗噁”,怒声喝叱。
[66]置与绛、灌伍:把他同周勃、灌婴放在同等地位。绛,指汉初名将 周勃,曾封为绛侯。灌,灌婴,也是汉初名将。这两个人都勇武无文。
[67]暮:晚,迟。
狂生
刘学师言[1]:“济宁有狂生某,善饮;家无儋石[2],而得钱辄沽,初 不以穷厄为意。值新刺史莅任,善饮无对。闻生名,招与饮而悦之,时共谈 宴。生侍其狎[3],凡有小讼求直者[4],辄受薄贿为之缓颊[5];刺史每可其 请[6]。生习为常,刺史心厌之。一日早衙,持刺登堂。刺史览之微笑。生厉 声曰:‘公如所请,可之;不如所请,否之。何笑也!闻之:士可杀而不可 辱。他固不能相报,岂一笑不能报耶?’言已,大笑,声震堂壁。刺史怒曰:
‘何敢无礼!宁不闻灭门令尹耶[7]!’生掉臂竟下[8],大声曰:‘生员无 门之可灭!’刺史益怒,执之。访其家居,则并无田宅,惟携妻在城堞上住
[9]。刺史闻而释之,但逐不今居城垣。朋友怜其狂,为买数尺地,购斗室焉
[10]。人而居之,叹曰:‘今而后畏令尹矣!’” 异史氏曰:“士君子奉法守礼,不敢劫人于市,南面者奈我何哉[11]!
然仇之犹得而加者,徒以有门在耳;夫至无门可灭,则怒者更无以加之矣。 噫嘻!此所谓‘贫贱骄人’者耶[12]!独是君子虽贫[13],不轻干人。乃以 口腹之累[14],喋喋公堂,品斯下矣。虽然,其狂不可及[15]。”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刘学师:刘支裔,济宁人。举人。康熙二十二年任淄川县儒学教谕, 三十五年卒于官。见乾隆《淄川县志》四。
[2]儋石(dànshí旦时):又作“担石”,百斤之量。“无儋石”,常以喻口 粮储备不足。《后汉书·郭丹传》附范迁:“及在公辅,…… 在位四年蔑,家 无担石焉。”
[3]狎:亲昵,熟悉。
[4]求直:要求肚诉;求官判己有理。
[5]缀颊:为人说情。
[6]可其请:答应他的请求。
[7]灾门令尹:即俗语“灭门知县”。形容临民官之成虐权势。灭门,灭 绝全家。
[8]掉臂:甩动两臂。谓大摇大摆走路,表示傲视上官。
[9]城堞:城垛口。堞,城上短墙,又叫“女墙”、“脾睨”。按,此当 指城上望楼等可栖止处。
[10]斗室:喻极小之室。
[11]南面者:南向而治的统治者。泛指帝王以至临民官员。
[l2]贫贱骄人者:指身虽贫贱而不屈于富贵之人。战国田子方语,见《史 记·魏世家》。
[13]独是:但是,只是。
[14]口腹之累:饮食之累。指为生活所迫。
[15]狂不可及:谓疎狂任性,无人可及。本南朝宋颜延之自负语,见《南 史》本传。
澂俗[1]
澂人多化物类[2],出院求食。有客寓旅邸,时见群鼠入米盎,驱之即遁。 客伺其入,骤覆之,瓢水灌注其中[3],顷之尽毙。主人全家暴卒,惟一子在。 讼官,官原而宥之[4]。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澂:此据二十四卷抄本,题及正文首字底本皆作“徵”。
[2]澂人:未详所指。按,澂,“澄”的本字。春秋晋北澂地,汉置澄县, 后魏改澄城,清代属同州府。又,云南有澂江府,在昆明东南。广东有澄海 县,明嘉靖间置,属潮州府。三地中未知何指。物类:其他动物。
[3]瓢水:用瓢舀水。
[4]原而宥之:推其情而免其罪。原,推原。
凤仙
刘赤水,平乐人[1],少颖秀[2]。十五入郡库。父母早亡,遂以游荡自 废[3]。家不中资,而性好修饰,衾榻皆精美。一夕,被人招饮,忘灭烛而去。 酒数行,始忆之,急返。闻室中小语,伏窥之,见少年拥丽者眠塌上。宅临 贵家废第,恒多怪异,心知其狐,亦不恐,入而叱曰:“卧榻岂容鼾睡[4]!” 二人遑遽,抱衣赤身遁去。遗紫纨裤一,带上系针囊。大悦,恐其窃去,藏 衾中而抱之。俄一蓬头婢自门罅入,向刘索取。刘笑要偿[5]。婢请遗以酒, 不应;赠以金,又不应。婢笑而去。旋返曰:“大姑言:如赐还,当以佳偶 为报。”刘问:“伊谁?”曰:“吾家皮姓,大姑小字八仙,共卧者胡郎也; 二姑水仙,适富川丁官人[6];三姑凤仙,较两姑尤美,自无不当意者。”刘 恐失信,请坐待好音。婢去复返曰:“大姑寄语官人:好事岂能猝合?适与 之言,反遭诟厉;但缓时日以待之,吾家非轻诺寡信者[7]。”刘付之。过数 日,渺无信息。薄暮,自外归,闭门甫坐,忽双扉自启,两人以被承女郎, 手捉四角而入,曰:“送新人至矣!”笑置榻上而去。近视之,酣睡未醒, 酒气犹芳,頳颜醉态,倾绝人寰。喜极,为之捉足解袜,抱体缓裳。而女已 微醒,开目见刘,四肢不能自主,但恨曰:“八仙淫婢卖我矣!”刘狎抱之。 女嫌肤冰,微笑曰:“今夕何夕,见此凉人[8]!”刘曰:“子兮子兮,如此 凉人何!”遂相欢爱。既而曰:“婢子无耻,玷人床寝,而以妾换裤耶!必 小报之!”从此无夕不至,绸缪甚殷。袖中出金钏一枚,曰:“此八仙物也。” 又数日,怀绣履一双来,珠嵌金绣[9],工巧殊绝,且嘱刘暴扬之[10]。刘出 夸示亲宾,求观者皆以资酒为贷,由此奇货居之。女夜来,作别语。怪问之, 答云:“姊以履故恨妾,欲携家远去,隔绝我好。”刘惧,愿还之。女云:
“不必。彼方以此挟妾,如还之,中其机矣[11]。”刘问:“何不独留?” 曰:“父母远去,一家十余口,俱托胡郎经纪,若不从去,恐长舌妇造黑白 也[12]”。从此不复至。
逾二年,思念綦切。偶在途中,遇女郎骑款段马[13],老仆鞚之[14], 摩肩过;反启障纱相窥,丰姿艳绝。顷,一少年后至。曰:“女子何人?似 颇佳丽。”刘亟赞之,少年拱手笑曰:“太过奖矣!此即山荆也。”刘惶愧 谢过。少年曰:“何妨。但南阳三葛,君得其龙[15],区区者又何足道!” 刘疑其言。少年曰:“君不认窃眠卧榻者耶?”刘始悟为胡。叙僚婿之谊[16], 嘲谑甚欢。少年曰:“岳新归,将以省觐,可同行否?”刘喜,从入萦山。 山上故有邑人避乱之宅,女下马入。少间,救人出望,曰:“刘官人亦来矣。” 入门谒见翁妪。又一少年先在,靴袍炫美。翁曰:“此富川丁婿。”并揖就 坐。小时,酒炙纷纶[17],谈笑颇洽。翁曰:“今日三婿并临,可称佳集。 又无他人,可唤儿辈来,作一团꿢之会[18]。”俄,姊妹俱出。翁命设坐, 各傍其婿。八仙见刘,惟掩口而笑;凤仙辄与嘲弄;水仙貌少亚,而沉重温 克,满座倾谈,惟把酒含笑而已。于是履舄交错[19],兰麝熏人,饮酒乐甚。 刘视床头乐具毕备,遂取玉笛,请为翁寿。翁喜,命善者各执一艺[20],因 而合座争取;惟丁与凤仙不取。八仙曰:“丁郎不诸可也,汝宁指屈不伸者?” 因以拍板掷凤仙怀中。便串繁响[21]。翁悦曰:“家人之乐极矣!儿辈俱能 歌舞,何不各尽所长?”八仙起,捉水仙曰:“凤仙从来金玉其音[22],不 敢相劳;我二人可歌‘洛妃’一曲[23]。”二人歌舞方已,适婢以金盘进果, 都不知其何名。翁曰:“此自真腊携来[24],所谓‘田婆罗’也[25]。”因
掬数枚送丁前。凤仙不悦曰:“婿岂以贪富为爱憎耶?”翁微哂不言。八仙 曰:“阿爹以丁郎异县,故是客耳。若论长幼,岂独凤妹妹有拳大酸婿耶?” 凤仙终不快,解华妆,以鼓拍授婢,唱“破窑”一折[26],声泪俱下;既阕
[27],拂袖径去,一座为之不欢。八仙曰:“婢子乔性犹昔[28]。”乃追之, 不知所往。刘无颜,亦辞而归。至半途,见凤仙坐路旁,呼与并坐,曰:“君 一丈夫,不能为床头人吐气耶?黄金屋自在书中[29],愿好为之。”举足云:
“出门匆遽,棘刺破复履矣。所赠物,在身边否?”刘出之。女取而易之。 刘乞其敝者。冁然曰:“君亦大无赖矣!几见自己衾枕之物[30],亦要怀藏 者?如相见爱,一物可以相赠。”旋出一镜付之曰:“欲见妾,当于书卷中 觅之;不然,相见无期矣。”言已,不见。怊怅而归。
视镜,则凤仙背立其中,如望去人于百步之外者。因念所嘱,谢客下帷
[31]。一日,见镜中人忽现正面,盈盈欲笑,益重爱之。无人时,辄以共对。 月余,锐志渐衰,游恒忘返。归见镜影,惨然若涕;隔日再视,则背立如初 矣:始悟为已之废学也。乃闭户研读,昼夜不辍;月余,则影复向外。自此 验之,每有事荒废,则其容戚;数日攻苦,则其容笑。于是朝夕悬之,如对 师保[32]。如此二年,一举而捷。喜曰:“令可以对我凤仙矣!”揽镜视之, 见画黛弯长[33],瓠犀微露[34],喜容可掬,宛在目前。爱极,停睇不已。 忽镜中人笑曰:“‘影里情郎,画中爱宠[35]’,今之谓矣。”惊喜四顾, 则凤仙已在座右。握手问翁媪起居,曰:“妾别后,不曾归家,伏处岩穴, 聊与君分苦耳。”刘赴宴郡中,女请与俱;共乘而往,人对面不相窥。既而 将归,阴与刘谋,伪为娶于郡也者。女既归,始出见客,经理家政。人皆惊 其美,而不知其狐也。
刘属富川令门人,往谒之。遇丁,殷殷邀至其家,款礼优渥,言:“岳 父母近又他徒。内人归宁,将复。当寄信住,并诣申贺。”刘初疑丁亦狐, 及细审邦族,始知富川大贾子也。初,丁自别业暮归,遇水仙独步,见其美, 微睨之。女请附骇以行[36]。丁喜,载至斋,与同寝处。櫺隙可入,始知为 狐。女言:“郎勿见疑。妾以君诚笃,故愿托之。”丁嬖之[37],竟不复娶。 刘归,假贵家广宅,备客燕寝[38],洒扫光洁,而苦无供帐[39];隔夜视之, 则陈设焕然矣。过数日,果有三十余人,赍旗采酒礼而至,舆马缤纷[40], 填溢阶巷[41]。刘揖翁及丁、胡入客舍,凤仙逆妪及两姨入内寝。八仙曰:
“婢子今贵,不怨冰人矣。钏履犹存否?”女搜付之,曰:“履则犹是也, 而被千人看破矣。”八仙以履击背,曰:“挞汝寄于刘郎。”乃投诸火,祝 曰:”新时如花开,旧时如花谢;珍重不曾着,姮娥来相借[42]。”水仙亦 代祝曰:“曾经笼玉笋[43],着出万人称;若使姮娥见,应怜太瘦生[44]。” 凤仙拨火曰:“夜夜上青天,一朝去所欢;留得纤纤影,遍与世人看。”遂 以灰捻拌中,堆作十余分,望见刘来,托以赠之。但见绣履满柈,悉如故款
[45]。八仙急出,推柈堕地;地上犹有一二只存者,又伏吹之,其迹始灭。 次日,丁以道远,夫妇先归。八仙贪与妹戏,翁及胡屡督促之,亭午始出[46], 与众俱去。
初来,仪从过盛,观者如市。有两寇窥见丽人,魂魄丧失[47],因谋劫 诸途。侦其离村,尾之而去。相隔不盈一尺[48],马极奔,不能及。至一处, 两崖夹道,舆行稍缓;追及之,持刀吼咤,人众都奔。下马启帘,则老妪坐 焉。方疑误掠共母;才他顾,而兵伤右臂[49],顷已被缚。凝视之,崖并非 崖,乃平乐城门也;舆中则李进士母,自乡中归耳。一寇后至,亦被断马足
而絷之。门丁执送太守,一讯而伏。时有大盗未获,诘之,即其人也。明春, 刘及第[50]。凤仙以招祸,故悉辞内戚之贺。刘亦更不他娶。及为郎官[51], 纳妾,生二子。
异史氏曰:“嗟乎!冷暖之态,仙凡固无殊哉!‘少不努力,老大徒伤
[52]’。惜无好胜佳人[53],作镜影悲笑耳。吾愿恒河沙数仙人[54],并遣 娇女婚嫁人间,则贫穷海中,少苦众生矣。”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平乐:旧县名,三国时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明清时为广西 平乐府治。又,汉置平乐故城在今山东省单县东。
[2]颖秀:聪明秀雅。
[3]自废: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4]卧榻岂容鼾睡:曾慥《类说》引杨亿《谈苑》谓:来开宝八年,宋军 进围金陵。南唐主李煜请缓兵。宋太祖曰:“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 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此戏用其意。
[5]要(yāo 腰)偿,要挟酬报。
[6]富川:县名,汉置。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北。
[7]轻诺寡信:随便应许而不守信用。
[8]令夕何夕,见此凉人,《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这是一首欢庆新婚的诗。这里借用其意,并谐“良” 为“凉”,以相戏谑。
[9]珠嵌金绣:上有珍珠嵌缀,且用金线绣成。
[10]暴(pú瀑)扬:公开展露。扬,宣扬。
[11]机:计谋。
[12]长舌妇:好说闲话的女人。《诗·大雅·瞻印》:“妇有长舌,维 厉之阶。”笺:“长舌喻多言语”。
[13]款段马:慢行的马。款殷,形容马行平稳舒缓。
[14]鞚:此谓“捉鞚”。
[15]南阳三葛,君得其龙:意指皮氏三姊妹,你得到的是其中最美的。 南阳三葛,指三国时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兄弟三人。分别仕于蜀、吴、 魏。《世说新语·品藻》谓:“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南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相传诸葛亮曾躬耕南阳,时人称之为
“卧龙”。这里以“龙”比喻杰出者。
[16]僚婿:姊妹之夫相称,叫“僚婿”,俗称“连襟”。《尔雅·释亲》:
“今江东人呼同门曰僚婿。”
[17]酒炙纷纶:行酒上菜纷繁忙碌。纶,忙碌。
[18]团꿢(luán 峦):团圆。
[19]履舄交错:意谓男女同席,人数众多。《史记·滑稽列传》:“男 女同席,履舄交错。”古时席地而坐,脱鞋就席,所以鞋子错杂。履,鞋。 舄,古代的一种附有木底的复底鞋。
[20]执一艺:犹言献一艺。艺,技艺,这里指演奏乐器。
[21]串:串演。繁响,诸般乐器,响声烦杂!指合奏。
[22]金玉其音:珍视自己的歌声,不轻易歌唱。
[23]“洛妃”:戏曲名。曹植曾作有《洛神赋》,明代汪道昆改编为杂 剧《洛神记》,又名《洛水悲》。洛妃,指洛水的女神洛嫔。
[24]真腊:古国名,见《明史·真腊传》。明后期改名为柬埔寨。
[25]田婆罗:波罗密,果汁甜美,核大如枣,可以炒食。
[26]“破窑”:戏曲名。元代杂剧有《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写富家女 刘月娥掷彩球,选中穷秀才吕蒙正为婿,被父亲赶出家门,夫妇同性破窑。 最后吕蒙正中状元,父女始和好如初。一折:杂剧一出叫一折。
[27]阕(què却):乐曲终了叫“阕”。
[28]乔性:个性乖戾。
[29]黄金屋自在书中:这是劝人读书上进的话,意思是读书作官就能够 住上高堂大厦。语出来真宗《劝学篇》:“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 屋。”
[30]几见:几曾见得。
[31]下帷:犹言闭门读书。
[32]师保:古时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语出
《尚书·太甲》。这里是老师的意思。
[33]画黛:指妇女眉毛。黛,古时女子用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
[34]瓠犀:指妇女牙齿。瓠犀是瓠瓜的种子,因其浩白整齐,常用以比 喻女子的牙齿。《诗·卫风·硕人》:“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35]“影里情郎,画中爱宠”:语出《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越调·斗 鹌鹑》。崔莺莺怀念张生,曾说:“他做了个影儿里的情郎,我做了画儿里 的爱宠。”
[36]附骥:《史记·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索隐》:“蚊蝇附骥尾而致千里,以譬颜回因孔子而名彰。”本谓依附他 人以成名,这里是追随、跟从的意思。骥,千里马。
[37]嬖:宠爱。
[38]燕寝,居息;居住。
[39]供帐:陈设的帷帐,也泛指陈设之物。
[40]缤纷:盛多杂乱。
[41]填溢:布满。
[42]“珍重不曾着”二句:李商隐《袜》诗:“常闻闷妃袜,渡水欲生 尘。好借嫦娥着,清秋踏月轮。”此借用其意。姮(héng 衡)娥:即“嫦娥”, 传说中的月中女神。
[43]曾经笼玉笋:指曾被女子穿过。笼,罩。玉笋,喻女子的尖足。
[44]太瘦生:过于窄小。生,语助辞。
[45]故款:原来的式样。款,款式。
[46]亭午:中午。
[47]魂魄丧失:指为美色所述,心神不能自主。
[48]不盈一矢:不到一箭之地。盈,满。
[49]兵:兵器。
[50]及第:此指进士及第。
[51]郎官:指六部的郎中、员外郎之类的官员。
[52]“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汉乐府·长歌行》:“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的省语。徒,空白。
[53]好胜:争强。
[54]恒河沙数:佛经中语,形容数量多得无法计算。恒河,印度著名大 河。
佟客
董生,徐州人[1]。好击剑,每慷慨自负[2]。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同 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3]。”问:“何往?” 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 曾见异人否[4]?”佞曰:“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 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毅然自许; 即出佩剑,弹之而歌[5];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6]。佟掀髯微笑,因便 借观。董授之。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7],为汗臭所蒸[8],最为下 品。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遂于衣底出短刃尺许,以削董剑, 毳如瓜瓠[9],应手斜断,如马蹄[10]。董骇极,亦请过手[11],再三拂拭而 后返之。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董按膝雄谈[12],惟敬 听而已。
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拏[13]。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 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捞掠,呻吟不绝者, 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伶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14],宜审万全[15]。” 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16],必将甘心焉[17]。君无他骨肉,宜 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 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簷上笑曰:
“贼幸去矣。”烛之,已杳。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 编菅遗灰焉。乃知佟异人也。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18];古来臣子 而不能死君父者[19],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20],要皆一转念误之耳。 昔解缙与方孝孺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21];安知矢约归后,不听床头人呜 泣哉?”
邑有快役某[22],每数日不归,妻遂与里中无赖通。一日归,值少年自 房中出,大疑,苦诘妻。妻不服。既于床头得少年遗物,妻窘无词,惟长跪 哀乞。某怒甚,掷以绳,逼令自缢。妻请妆服而死,许之。妻乃入室理妆; 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俄妻炫服出,含涕拜曰:“君果忍令奴死耶?” 某盛气咄之。妻返走入房,方将结带,某掷盏呼曰:“咍[23],返矣!一顶 绿头巾[24],或不能压人死耳。”遂为夫妇如初。此亦大绅者类也,一笑。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徐州:州名。清代治所即今江苏省徐州市。
[2]慷慨自负:意气激昂,自以为能。
[3]辽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明代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治所。后金一度于 此建都,清初置辽阳府。
[4]异人:此指有奇技异能之人。
[5]弹之而歌:弹剑作歌。本战国冯谖事,见《战国策·齐策》四。相沿 为怀志莫伸的表示。
[6]矜:自负。
[7]甲铁:指废旧铠甲之铁。
[8]蒸:薰蒸,污染。
[9]毳(cuì翠):通“脆”。
[10]马蹄: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鸟蹄”。
[11]过手:传玩;接过观赏。
[12]雄谈:高谈阔论。
[13]纷拏:谓互相争持,不可开交。同“纷挐”。《史记·卫将军骠骑 列传》:“时已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纷,纷坛,杂乱貌。拏, 搏持。望,牵引。
[14]生理:活命的希望。
[15]万全:万无一失的办法。
[16]坐名,指名。
[17]必将甘心:谓必加残害,以快心意。甘心,称心,快意。
[18]血性:秉性,本性。
[19]死君父:为君父而死。
[20]提戈壮住:拿起武器,勇敢赴敌。
[21]“昔解缙与方孝孺”二句:孺,底本作“儒”,从青柯亭刻本改。 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改御 史,受明太祖爱重。惠帝时,召为翰林侍诏。燕王朱棣进攻南京,解缙与周 是修、杨士奇、胡靖、金幼孜、黄淮、胡俨等约共死难。及朱棣入京,解缙 驰谒,擢授侍读,并没有践行其言。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浙江宁海 人。尝从学于宋濂。明初,两以荐召至京,太祖善其举止端整,除汉中教授, 未及大用。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燕 兵起,朝廷讨伐诏檄皆出其手。燕兵入京,孝孺被执下狱。朱棣即位,使草 诏告天下,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怒, 命磔诸市。接,解缙与方孝孺在明惠帝时虽同仕翰林院,但据《明史》二人 本传及有关纪传,无相约死难之事。
[22]快役:又称“快手”、“捕快”,旧时州县官署掌缉捕、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