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章 高维科学
第一节 能量振动(波)与多维宇宙
我们生活在一个四维(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的物质宇宙中,在这个世界中,人类所看到的事物,都具有物质实体性、空间性、时间性。我们的感觉是那么的真实、清晰,而且毫不怀疑。所以便集体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身在其中,难出其外,我们被这个我们感知到的世界“同化”了,但是宇宙的本质真的仅仅只是人类所看到的那样吗?
我们知道,光具有不同的频率,白色光是所有频率光的合一,但是人的眼睛只能感知到一个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这个范围很小。我们无法看到其他频率的光,这些光被称之为不可见光,我们之所以看到这些物质实体,仅仅只是他们的频率在我们眼睛的可接收的频率范围内而已。红外线、紫外线我们都看不见,对于细胞、分子、原子、电子等微小的事物,我们看不见他们的本质原因不是因为它们尺度小,而是因为它们尺度小导致它们发出的光波长非常长,频率非常低。同样的,声音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声也以波(振动)的形式存在,我们只能听见一定范围内的声波,在这段频率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我们就听不见了,也就是说,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因为它们的频率在我们的可接收范围内。在我们能感知到的世界以外,仍然有着其它世界的存在,而且其它的世界比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丰富。
那么,真实的宇宙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生活在四维的物质宇宙中,物质世界会不会仅仅是某种以特定频率振动的能量的投影(显化)呢?而我们只能感知到这个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这段频率范围内的能量,感知不到其它的频率的世界(平行宇宙,维度)。
量子力学已经证明,物质世界只是波(振动)而已。量子力学的公式ε﹦hv 表明了物质世界的能量具有单位性,即能量是量子化的,而粒子正是物质的单位,因此,可以说这体现了物质的粒子性,同时,物质的能量有与频率有关,因此,又体现了波动性,即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
现代量子场论已经把粒子与场统一了起来,即粒子只是场的一种特殊情况,粒子是特别强的场的显现,那些场强度很小的地方,我们不显现为粒子,所以我们就看不到。即宇宙中一切都是场,场中存储这能量,因此场中的能量也具有波动性和量子性(可以把量子性当作粒子性,即以量子的能量为单位的最小粒子)。在物质世界中,真空是最低能量态(基态)。
场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因此可以称之为能量场。
那么,物质世界会不会只是“统一能量场”的一部分呢?既然物质是波,那么在这个波频率范围的波以外,就不是物质了,而是其它频率的能量。因为物质只是一个特定范围内的能量的显化,所以物质只是一个特定频率的能量而已,即物质属于能量。宇宙中一切都是能量,当能量在一个特定频率范围内时,就表现为四维时空,即我们所看到的有时间空间、物质组成的物质宇宙,当能量在其它频率范围时,就显现为其它维度(我们可以称之为平行宇宙)。他们所感知到的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些地方,他们不以物质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其它形式存在,他们的世界并不遵循我们物质世界的规律,甚至没有时间和空间......
在我们当今的科学中,始终有着许多重大的难解之谜,有的现象我们只是发现了它,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我们仅仅在物质这个表层进行描述,甚至有点“死板的照搬”,对于其本质,我们总是避开它,正因为这些“不负责任”我们才把科学带向了一个死胡同。比如,我们正在构建一个“统一场论”,力图把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统一起来,特别是引力和电磁力,但是我们却连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电与磁具有螺旋的关系(后面将解决这个问题,正是因为这种螺旋把所有的力都统一起来)?我们在研究时间和空间,但是却连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是什么都不知道(这在前面已经解决)。还有我们物质世界的能量为什么是量子化的?为什么物质同时具有波粒二象性?为什么微观粒子具有不确定性原理(这在第一章的例子中已经解决)?等等。
我们总是在研究物质与能量的关系,但是总是把它们分离开来,却不知道,物质只是能量的一种而已。面对波动(振
动)性和粒子性,我们也具有同样的问题。更令我们头疼的是,为什么物质具有波动性呢?即物质为什么要振动。还有就是为什么在物质世界中,能量是量子化的呢?
实际上,这与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是一样的,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已经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即能量具有波(振动)的性质,而物质也是能量,所以所以物质也具有波动性。那么,为什么物质有具有具有粒子性呢(单位性)?这也并不难解决。我们生活在这个特定频率范围的能量内,但是我们这个特定的频率范围并不是从无频率开始的,我们感知到的也不难超出这个范围。正因为如此,我们感知到的才被局限在这个物质世界中,而这个频率的世界是有“极限”的。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举一个例子。由于人眼感知到的光有一定的频率范围,所以对于十分微小的事物,由于其尺度小,所以波长长,频率小,因此我们人眼感知到的事物的大小有一个“临界尺度(人眼能区分的最小长度)”,事物的尺度比这个尺度大,我们就能看见,比这个小,我们就看不见。有一个杯子,里面放着许多个大小相等小杯子并占满了整个大杯子的所有空间,这些小杯子的尺度恰好就是“临界尺度”(所以称之为量子杯)当我们往杯子里面加水时,会看到这些水杯分成无数等分。如果把小杯子尺度做的足够小(比临界尺度还要小)
图为水实际上被分成的状况
,实际上会怎样呢?因为人眼能区分的仍然是临界尺度以上这个范围内的尺度,所以我们看到的和刚才一样
我们所看到的情况却和刚才的一样
,被分成同样大小、同样多的等分。而实际上水却已经被分成呢更多的更小的等分,只不过我们看不见了,这样,我们看到的便是“单位化(量子化)”的了。但实际上,水并不具有人眼看到的这种量子化的性质。
也就是说,物质世界之所以具有能量量子化的性质,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定频率能量范围内的世界,无法感知到更小的存在。但是这个能量与我们物质世界的能量不同,它是一种“全息能量”。实际上我们只能说“物质”具有量子性。而“全息能量”并不具有量子性,比“量子化的能量”更小的能量是存在的,但是不存在于我们的四维物质宇宙中。
这样,我们就把一切都统一了起来。即“粒子性”是波动性的显化(投影),粒子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存在,或者说,宇宙中根本不存在粒子,它是“波(振动)”说造成的一种表象。而波是能量的性质,物质又是能量的一种,因此物质也是“波(振动)”显化(投影)为粒子所造成的一种表象,物质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存在,真正的存在是能量。即能量和波是宇宙的本质波是能量的性质,并因不同的频率产生了不同的维度,四维时空的物质世界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我们的宇宙,就好比一束白色的光。白光是所有频率的光的复合,和宇宙正是这种全息能量,是所有的能量频率(维度)的合一,每个维度都是它的一部分。我们之所以生活在这个四维的物质世界中是因为我们的频率和这个世界相同而形成共振(这种频率就是我们以前提到的意识频率)。
在宇宙中,有着不同意识频率的存在,他们也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他们的世界和我们的“平行”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他们并不以物质的形式存在,有的比我们低级,生活在更加局限、分离的世界中。可能更多的是比我们高级的,对他们来说,我们可能很局限、分离、负面,他们更加广阔的感知到我们的宇宙,他们可能以纯波动、存思想的形式存在着......
这又再次体现着我们的宇宙的统一、和谐,各个维度的宇宙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正是前面的“统一法则(合一法则)”的体现。统一法则不仅解释了宇宙的本质,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广阔。在这个宇宙中,我们再也不能一简单的理性思维(四维的、线性的、逻辑的思维)来思考我们的宇宙了,在其它世界,完全不同于我们的时空、物质规律,如果继续用理性思维,认为规律仍然是线性的,那么我们将永远被禁锢在四维的物质世界中。如果我们仍然用理性思维,不知道宇宙的本质法则,不知道一切的相互作用性,继续在这个局限时空中进行无休止的破坏、分离、斗争,那么,终究有一天我们会灭亡。如果我们都知道物质只是一个表象,斗争是因为我们的思维的局限,那么,谁还会去做那种“低级的事”呢?我们要的是觉醒,而不是固步自封。
当今,物质科学已经到达了顶端,但是“高维科学”却还在静止的阶段。物质可学看似高级,却有着巨大的弊端,局限而且有着巨大的伤害力,这就好像一个因玩游戏而迷失的小孩,仍然停留在虚幻的电子游戏中,尽管游戏中的世界是那么的精彩而令它感到如此的真实与着迷,但是他却丝毫不知道这个游戏世界以外的真实世界,人类用脑的时代已经发展到顶端了,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弊端,是学会用心灵的时候了,只有心智同步发展,我们才能真正的平衡,走向一个美好的时代。
第三章 第一节 理性逻辑思维的弊端与全息思维
近500年来,理性思维迅速的发展着,几乎所有的科学都与逻辑、实验、理论有关,我们的科学进入了“理性”时代。
最明显的就是“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的出现,不仅如此,我们对世界的思维方式和看法也变成了理性的逻辑思维。
的确,理性思维推动这科学的建立和发展,我们现代的物质文明高科技时代的来临离不开理性科学的发展。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理性思维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理性思维态依赖于推理,人们要解决一个现象,总是通过“理论”的形式进行“猜想”(当然是通过合理的猜想),然后再去进行实验,这样的方法看似合理,却存在着巨大的弊端。人们的实验和推理往往是停留在人们说看到(或所检测到)的现象上,但实际上,我们说看到的(或检测到的)往往十分局限,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一个错误的理论。
在历史上,有的科学的确占主导地位,完整而且被无数的实验所验证,但是,却没有一种科学是“正确的(错误的或者不完备的)”,要么这种科学被新的现象和实验所推翻或被新理论取代,要么就是无法用实验验证。所有的科学,之所以能够被验证是因为有当时的实验证据,但即使如此,这也只是暂时的,它往往被以后的无法解释的实验推翻并被新的理论取代,我们的科学就是在这种猜想与实验中一次又一次的重演。这样说来,实验岂不是也会出现错误?它也会去验证错误的理论或者推翻正确的理论?的确,一种理论是被实验所验证的,但是,这种理论的最终命运却是被另外的实验所推翻的。那么,前者(验证这种科学的实验)和后者(推翻这种科学的实验)的关系又是什么了呢?
这只能说明,实验并不能真正的验证和推翻一种真正正确的理论,因为实验也是局限的,它往往因当时的科技水平的不高和人们认识的狭窄而推导出一个错误的理论。
我们的科学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比如,牛顿力学在当时已经被无数的实验证明,他认为一切物体无论速度和大小怎样都遵循牛顿定律,但后来证明其弊端和局限性,并被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取代,但是为什么当时的实验验证会被后来的实验所推翻呢?这是因为当时并没有发现异常,所有的实验都是在宏观低速的条件下进行的,并没有进行微观和高速的实验。还有个例子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当时无数的证据验证了进化论,而且仍然是现代科学的主流,但是无数的发现已经违背了进化论。相对论也面临这同样的问题。这中例子无数,在科学界已经是常事了。所以可以说“所有的科学都是不正确或不完备的”,所有的理论都有无法自洽的地方。
而且,理性思维的巨大弊端是具有“猜想性”。人们往往喜欢根据一些现象去猜想,然后去实验验证。这种做法很盲目,而且充满不确定性。当你不知道一种事物的规律而去猜想时,这是有无限多种可能性的,即使根据合理的现象进行推理,这种规律仍然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只能通过实验去验证。因此这导致了许多理论“白干一场”,浪费许多不必要的精力。而且即使现在的实验验证了它,在以后也会被推翻。更多的实验往往无法被证明,因为我们根本没有那些条件进行实验验证,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论也只有少许的简单的实验验证,大多数的观点根本无法验证,除此之外,许许多多的科学既有支持的实验又有反对的证据,这又给真理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
不仅仅是在科学方面,而是在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理性思维都局限了我们,总我们是以自己感知到的存在为基础来理解这个世界,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出现“一定、可能、不一定、不可能”等词语,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总是认为物质宇宙就是一切,所以去破坏自然、伤害他人,因为我们并不觉得这会对我们有什么伤害,不知道这一切是一体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这种理性思维造成了我们今天的悲剧。它也深深的局限这我们的认知与能力。比如,我们社会上的学生学习课本上的那些浅显的知识,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等等,无一不是在做着重复的事。为了理解一个知识总是需要老师的大量讲解、练习、复习,一个简单的知识不知道要学习多少遍。我们的知识总是需要大量的重复才能懂,光是待在学校里面的时间,就有十几年。科学家知识提出一个理论或者设计一个实验的时间也需要很长时间。
其实我们可以以一种更高级的思维来构建一个更高级的世界。这种思维正是特斯拉的思维——全息思维。换句话说,理性思维是四维物质宇宙中的思维方式,而全息思维,即高维思维,是我们的本质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
全息思维是一种统一的思维,是“全部的我”的思维,它穿梭与宇宙维度之间,并能看到宇宙的本质,它直接到宇宙中的“信息场”中直接获取信息,所以是宇宙本质的思维。
下面,举个例子来对比理性思维和全息思维。如图所示,有一块地板,地板上面竖着一块板子,板子下面有许多个小洞,每个小洞都有一根管子连接到地板的后方,在地板后方的中间放在一块砖头,砖头上放着米饭。一只蚂蚁(二维平面思维)处在地板的前方,一个三维空间的人站在地板的前方(人的身高比地板高很多)。蚂蚁为了吃到食物,会想尽办法。但是由于有板的阻碍,饭只有微弱的气味传出来,基本上闻不到。于是蚂蚁就开始猜想(尽量合理的猜想,即理论),虽然气味很微弱,但他仍然能够据此推导出一个大致的范围出来,但是这个范围很大,食物在哪个洞中它并不知道,便对每个洞都进行了解析,认为每个洞中都有可能有食物(即提出了许多“理论”),它开始进行实验,即对于所以的洞都进去试一试。走了一个又一个洞,它发现自己的理论一个又一个的错误。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它终于找到了那个洞(即闻到了气味),这终于验证了它的一个理论。它的理论认为,食物就在那个洞的地面上,可是在地面上怎么也找不到食物,它就对洞的周围可能存在食物的地方进行了合理的猜想,又提出了许多的理论,尝试了很多次之后,终于发现,食物不在地面上,而在地面砖头的上方,就否定了它前面自认为正确的理论(食物在洞中的地面上),它便吃到了食物。对于蚂蚁来说,用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得出真正正确的理论,需要对自己认为正确的理论进行不断的修正,才能成功。但是对于人来说,由于他具有三维空间的视野和思维,他一眼就看到了板后面的饭,可以直接吃到食物了。
人类现在的理性思维就好像在走一个无限的迷宫。无法看到迷宫的路是怎样的,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闯”(理论),这种“闯”往往十分盲目,有时候我们闯对了,但是这不一定是真正的终点,只是走向真理之路上的一个点而已,甚至会走向死路,于是,我们又陷入了困境,有时候,我们到达一个交叉口,但是这个交叉口有无数条路,我们便在也无法走下去了。
而全息思维就好像迷宫以外的人,能够看到迷宫的全息图,从而一步直接到达终点。
理性思维用的是我们的大脑,而全息思维用的是“全部的我”。
也正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和线性时间的世界中,所以我们感知到的会被大脑所局限,并不能感知到一个完整的宇宙。这就好比一个四维的警察中能靠推理来侦破案件,而一个五维的警察(具有穿梭时空的能力)则可直接看到真相而直接破案。
前面已经提到,在宇宙中有着一个全息的信息场。这个信息场中存储这宇宙的全部信息,我们可以直接从中获取信息而无需经过验证,特斯拉正是因为有着这种从高维的信息场中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有着如此之多令人惊叹的成就。无疑,如果我们人人都学会了这种思维,人人都将成为特斯拉。
全息思维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马上学会的。因为如果我们人类的意识频率没有到的那个层次,无法与其形成共振,仍然生活在这个分离、负面、狭窄的世界中,是无法与其频率共振的,我们便不能拥有这种能力了。
拥有全息思维的的生命,其意识频率必定非常高,生活在一个统一(合一)和谐的世界中。由于他们生活的维度高,所以,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以纯波动、纯思想的形式存在。因此,他们能够直接看到高维度的存在并和其交流,这就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心灵感应”“意念移物”。许多的UFO、外星人事件、第三类接触事件都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外星人拥有这种能力并不奇怪。
无疑,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太过于依赖自己的大脑,而不是使用心灵,我们总是沉迷于这个物质世界的表象,却不反思我们的心灵是否仍然保持这那种美好。正因为我太习惯于使用智力,追求物欲,所以我们才越来越远离世界的本质,越来越把宇宙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都丢失了。人类正在用自己建立的思维把自己推向末路。只有改变我们思维模式,注重内心深处的爱,提高我们内心深处的觉知,我们才能真正的从理性走向美好,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局限走向开阔,从悲惨走向美好与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