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 曹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把看图、学文、朗读结合起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由远及近,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方法。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1.老师
2、唱: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作为本课的一个影子出现。引出课件)一曲长城长唱出了我们中华儿女对长城的热爱。同学们,你们想听听这首歌么?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送给你们。2.播放课件。(图片与歌曲的结合产物)板书:17、长城。二、 分析课文:1.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美丽的图片,谁来说一说你心中的感受?想知道作者的感受么?(打开书83页,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同时课件出示)板书:气魄雄伟 伟大的奇迹2.就是这样气势雄伟的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两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下令修筑长城。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三千多里。3
3、.出示:秦始皇图片。这就是功不可没的秦始皇。当然,我们现在的长城比当时的要长,因为经过了历代王朝的改、扩建。4.想和老师一起到长城去游览一番么?就让我们走近长城去看一看。(出示课件)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课文中是怎样说的?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希望你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种由远及近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5.那么,远看长城像什么?(板书:远看 一条长龙)谁能把这条长龙的气势读出来。(2人,你认为这位同学的朗读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学生评价)谁能说一说对 “崇山峻岭”的理解?读的时候要读出高大陡峻的山岭的感觉来。(师范读。) “蜿蜒盘旋”呢?我们要读出弯弯曲曲地向
4、前延伸的味道。男、女生比赛,看男生读得有气势,还是女生读得有气势。(评价:读得都很好。)6.接下来,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到北京八达岭长城上去游览游览。(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能很快找出近看长城的特点么? (板书:近看 高大坚固)(你真有一双慧眼)7.它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哪里有条石,哪里有城砖?谁上来在图中指一指。真可谓是高大坚固啊!8.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城墙顶上,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你来读?走在城墙顶上感觉怎么样?(很平整很宽)这样,在作战的时候,我们的军队就可以在上面自由地活动了。9.再仔细地观察一下,城墙顶上还设计了什么?能用课文中的语言说么?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又分别
5、指哪呢?(一人上来找)请同桌相互在自己的书上指一指,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10.(请闭上眼睛,想象: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睁开眼睛。请把你想到的告诉大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一块条石两三千斤重。我来采访一下,你有多重?谁能快速算出一块条石大概有几个自己的重量?(3、4人)而且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真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板书:联想 血汗智慧)11.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6、?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你们说得很全面)12.达岭城墙高69米,最高处达10米,墙体都用抗腐蚀、抗风化、性能好、硬度高的花岗岩包砌,石条最长3.1米,重1.5和1.7吨,墙体填满泥土和石块,用夯筑石;墙的上面填三四层方砖封顶,用糯米碜石灰粘接灌缝,城墙三面风雨不透。公元555年,北齐王朝修筑从居庸关到大同一段约450千米的长城,就征调民工180万。(放录音)1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让我们再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表达我们的赞叹之情。1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作者为什么
7、会这样说呢?请结合老师的板书和课文来思考。(四人或六人小组讨论。)谁想说一说?(说得太好了)请怀着自豪、热爱的心情再次来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升华、结课: 15.不少国际名人也和作者一样,写下了对长城的赞誉之词。(请你扮演名人发出感叹吧) (1)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2)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4)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
8、统里根) (5)假如你是一位登临长城后的名人,请为长城留下你心中的感言。(4、5人)(写一写、念一念)(组内相互发表一下)16. 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共21处。除了长城外,还有北京故宫、北京天坛、承德避暑山庄、布达拉宫等。相信同学们会在课下利用课外的书籍或网上资料,更多地去了解我国其它的“世界遗产”。 板书:17、长城 远看 一条长龙气势雄伟 近看 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象 血汗智慧教学反思:我首先想说一下备课的依据,就是本册教参当中,本课的教学目标。即: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
9、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还有选编课文的意图当中的第二点: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基于以上种种,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把看图、学文、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通过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很自然地学习了作者由远及近,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了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方法。根据本班学情,我们班的学生,能够在网上查找资料或查阅有关书籍的人了了无几。所以,我没有设计学生讲述有关长城的课外知识的环节,而是由教师进行了介绍式的讲解。在学法方面,我依据的是,我们小学语文课标当中,教学建
10、议里有关阅读教学的重点的一些阐述: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2.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 我的学生通过听悦耳的歌声,看美丽的图片,谈自己的感受;朗读,听同学朗读,评价同学的朗读,跟师学读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他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正所谓教育是无痕的。另外,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还引入了默读,一是想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另一个是想培养学生一种习惯,那就是静心思考的习惯。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心浮气躁。最后在特色做法方面,我想说的其中一点,就是课程的整合。
11、在教学中,我把数学的计算和音乐的欣赏也带到了语文课当中。音乐的引入,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数学的计算,则是为了使学生对长城建造时的艰难,有切身的体会。另一点,我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在屏幕上指一指、说一说,在书上相互指一指、说一说,相互发表自己的见解,结合老师的板书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真正实现了对基础不同的学生的分类指导,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欢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最后,在听了各位专家们的点评后,我想说的是:专家不愧是专家,找准了我在备课中的疏漏。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再丰富;在学生出了错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教学生。(其实,我平常是这样做的,但今天的教学内容多,我忘记了这一点。)提问的设置应再巧妙。如;远看长城像什么。这里,可以先让学生看图,用比喻句说说;再来比较,作者为什么写得好。不过,这课是说明文,想出彩确实很难。最后,应在“多少劳动人民的万里长城。”渲染得气氛更浓些。(主要是由于时间仓促,没有更多地去考虑这个问题。自觉还不错,所以忽略了。)总之,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没有任何一节课能说没有缺憾。我想多听衷言,虽逆耳但利于行。不然,怎会有今天之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