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城教学设计汪家寨小学 刘虹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展开想象,体会
2、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 导入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长城。读题。2、 (出示长城游客图)这么多人在干什么?(游览长城)3、 是的,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外国元首。他们游览长城后,有什么感受?(出示几位国外领导人的句子)(1) 齐读(2) 读后说说感受。二、 学习课文下面,我们一起去参观长城。1、 (出示课文远近图)区别,有什么不同?2、 学习第一自然段(1) 从远处看长城,它是怎样的?(2) (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理解:崇山峻岭(3) 这一小节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板书:长)(4)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长城的长?理解:蜿蜒盘旋 一万三千多里
3、(出示地图)长城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自治区。曾经有一个人不用任何交通工具,徒步行走,从起点走到终点,你们猜。他用了多久?(学生猜)一共走了五百多天,将近两年时间,足可以看出长城的“长”。(5) 为了将长城的长写得形象生动,更具体准确,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打比方、列数字)(6) 指导朗读。怎样才能用我们的朗读体现长城的长呢?一起来试一试。3、 学习第二自然段(1) 欣赏了长城的远景,让我们走近长城,近看长城,你又发现了什么特点?(2) 学生自读第二小节,交流反馈。(板书:高大坚固)(3) 再次默读课文,找找长城由那些结构组成,画出来。(4) 在课文83页的插图上
4、,写出长城各个结构名称。(5) 指名介绍各个结构,相继指导朗读朗读,体会长城的宽、高、和设计的巧妙。(6) 历经两千多年,长城依旧高大坚固,它设计巧妙,不但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军事防御,更是中华名族的伟大象征。(7) 齐读感悟。4、 学习第三小节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1) 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2) (出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齐读,这句话在开头有什么作用?(过渡)(3) 那时的劳动人民是怎样修筑长城的?读第三小节,找出相关语句。(4) 是呀,那时的科技十分落后,而
5、一块条石就有两三千斤重,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他们只能靠着自己的肩膀和手,一步一步地抬上山岭,这是多么艰辛、不易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 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自读感悟,体会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艰辛。(6) 齐读(7)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呼应:一万三千多里)首尾呼应,可以使文章具体突出,也能使文章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8) 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吗?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9) 正是这雄伟的长城,这是这伟大的
6、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最后一小节,齐读赞叹。)(10) “伟大的奇迹”体现在长城的哪些方面?(长、高大坚固、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11) 所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三、 总结 作者由远及近的写法,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长城不仅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本,带着自豪的心情领略长城的雄伟壮观吧!齐读教学反思: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课文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它是中
7、华民族的伟大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窗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在教学活动中将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做成了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学习更加有兴趣。 课中,我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按顺序教学四个自然段,让学生就全文谈感受最深的语句,学生可讲之处就会更多,所谈感受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了解了它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读感受它雄伟壮观的气势。但因为对当时建筑长城的背景资料了解不够,学生在朗读长城高大坚固的雄伟气势时不能很好地感悟并朗读出。品味语言,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由
8、这承上启下的句子,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联想教学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课文,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个重点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说话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数不清”、“两三千斤重”(说明工程浩大);“没有没有”(说明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说明条件艰苦)。多种形式反复读,引导学生体会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在充分的读书后发挥想象,“你站在长城上,想说什么?”以想象促说、促读,充分感悟中心句,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语文是一种情感教育,应多把语文和我们情感认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语文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心里。最后,我再次引出最后一句话,让学生在此体会,并以有这样的长城,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有这样的人民和民族我们应该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