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政治全册 5.2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案 鲁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52619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全册 5.2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5.2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5.2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5.2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案 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5.2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案 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育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能力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知识道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我们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重点我国的民族关系。难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课型新授课【教学环节设计】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问题最佳解决方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问题探讨: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学生: 欣赏歌曲.教师:结合

2、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在一起,那么我国是怎样处理这56个人民族之间关系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分组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任务一: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出示情境一:情境问题探讨:1、中央人民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象征着什么?2、你对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创设情境二:播放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和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视频。(或者出示相关图片与文字资料。)情境问题探讨:1、你认为3.14事件和7.5事件的发生有哪些原因?其实质是什么?2、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与共同发展?为什么?3

3、、结合课本P60毛泽东名言和本地实际说一说加强民族团结有何重要意义?探究任务二: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出示情境三:课本P61两段材料。情境问题探讨:1、在工作时间和节假日的规定上,为什么西藏自治区能够做出与国务院不同的规定?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2)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特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巨大优越性:第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安全;第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

4、族事务的权利;第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创设情境四: 说一说:你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少数民族?你认为在与少数民族同学交往时要注意什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8材料。学生: 认真阅课本材料,结合问题自主探究。积极举手回答。教师: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团结。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结论: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资料。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析。对于问题1,引

5、导学生归纳:3.14事件与7.5事件的发生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其内部原因就是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明真相,受敌对势力的蛊惑,再加上东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也成为产生民族矛盾的重要因素。但其实质就是制造民族分裂。学生: 理解3.14和7.5事件的实质。了解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原因与意义。进一步体会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学生:阅读课本材料。积极举手回答。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发言。深刻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意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1两段材料。学生对这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回答合理,就要予以肯定的评价。但最重要引导学生明确这一做法主要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自治权

6、。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巨大优越性。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组展示成果。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中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走进生活学以致用据统计,1965年至2004年,中央对西藏地方财政补助收入累计达968.72亿元,其中1994年至2004年达785.26亿元。对口支持西藏的中央部委、省市区、中央企业先后派出援藏干部2892人,支持自治区建设项目

7、1698个,投入资金64亿多元。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持西藏,为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西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1)材料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2)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怎样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生: 分组讨论,达成共识,推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1)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我们青少年生活在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里,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情感的事情,各

8、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共同发展。归纳小结巩固深化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可以通过“谈谈你的学习收获”的方式进行小结。学生:感情升华,用理论指导行动。板书设计 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 西部大开发战略独具特色的民族 共同繁荣 民族团结的意义 维护民族团结区域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 原因 享有自治权 特点 意义达标测评1.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各少数民族代表同汉族代表齐聚一堂,建言献策,共谋发展,这体现了A我国公民共同管理着国家政权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对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尊重D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个民族共同繁荣

9、的原则2. 千百年来,在玉树这片美丽的高原土地上,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等各族群众共同生活在一起,早已水乳交融,不分你我。危难时刻各族人民更是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说明A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亲如一家,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升华B我国已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C历史上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已不复存在D我国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分裂主义已无任何市场3. 新疆阿勒泰的阿尼帕老人,年轻时先后收养了哈萨克族、汉族和回族等族的10个孤儿,加上自己的9个亲生儿女,她的孩子多达19个。为了给19个孩子做饭,她特意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大铁锅。这口锅,被亲切地称呼为“团结锅”。阿尼帕老人的

10、事迹 说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表明我国各族人民自觉履行着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说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可以改变的 A B C D4.维护各民族团结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作为中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就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 严厉制裁民族分裂分子A B. C. D.5. 从2010年2月1日起,全国首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地方性法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不利收集、提供、制作、发布或者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不得实施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作为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理解和做到上述规定的要求?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1)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2)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发现影响民族团结的言行要说服和抵制,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