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
一、教材分析
1、内容标准
二1.5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文明交往的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正确对待交往,学会尊重、宽容、平等待人,营造良好的人际空间,在交往中做个受欢迎的人。
【能 力】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知 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交往礼仪的原则,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
3、教学重点、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
4、教学难点:理解交往的原则
5、教法及教具
教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设备、资料、挂图等。
二、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首先请大家欣赏漫画故事。
◆学习新课◆
(板书): 文明交往礼为先
(板书):(一)、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板书)1、讲文明、有礼貌的重要性(教材P42页一、二段)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41页)阅读材料,然后思考并讨论:
(1)小男孩的举动为什么会让李医生的心情舒畅了好几天?
(2)对后一位患者的行为作何评价?
(3)对比李医生的两次经历,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发?(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1)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程度。(2)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喜欢与有礼貌的人交往。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板书)2、讲文明、有礼貌的主要表现(教材P42—43页四段)
教师讲述:我们在交往中讲文明、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
情境活动二:《交往场景模拟》(见教材P42页)
根据以上情景,整理一下我们的日常礼貌用语:(学生整理并交流)
议一议: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使用礼貌用语呢?(见教材P42页下面一段)
读漫画,谈体会:请丢弃“语言垃圾”(见教材P43页)
朗读“礼貌用语”。
师生共同归纳:(1)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在待人接物中,要会使用礼貌用语。
想一想:自己在日常交往中的行为举止,如语言、态度、动作等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2)态度亲和能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3)举止端庄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是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
(板书): (二)、交往礼仪三原则
情境活动三:阅读萧伯纳的故事,(见教材P44页)
讨论:这个故事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示?
师生共同归纳:(1)平等侍人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在现代礼仪中,平等原则是基础,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
情境活动四:学生阅读《山谷的回答》(见教材P44页)
思考:这则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生共同归纳:(2)尊重他人是交往礼仪的另一条重要原则。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情境活动五:阅读小材料《三国演义》,(见教材P45页)
分析:周瑜不抱成见,宽容地对待程普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总结发言,归纳:(3)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表现为一个人待人宽厚,
有气量。
阅读相关链接“文明礼仪常识”。 (见教材P46页)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感受了礼貌的无穷魅力。人际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交往中,自觉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遵守“平等、尊重、宽容”的原则,成为受人欢迎、受人尊敬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知识结构
◆能力训练◆
做《同步》本专题的开放性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