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五柳先生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47221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五柳先生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五柳先生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五柳先生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五柳先生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五柳先生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课 蜡烛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2.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3.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露其追求荣华的心态。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

2、田居。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一、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嗜(sh) 酒辄(zh) 尽吝(ln)情 俦(chu)短褐(h) 箪(dn)食 汲汲(j) 觞(shng)(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于“矣”。号,别号。性:人的本性。嗜:爱好,喜欢。或:有时。置酒:摆酒。招之:招来他。造饮辄尽:造,往、到,到去。辄,就。尽,尽兴。期在必醉:期望,希望。曾不吝情去留: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

3、,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冷落、空寂的样子。短褐穿结: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箪瓢屡空:经常是空的。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兹:此人。俦:同类。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2)一词多义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估计,左右、多)以:因以为号(把)以此自终(凭借)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无怀氏之民欤(助词,的)黔娄之妻有言(助词,的)言:闲静少言(说,

4、说话)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其: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示揣测、大概)如:晏如也(的样子)亲旧知其如此(像)(3)词类活用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以乐其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4)古今异义亦不详其姓字(古义: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今义:文字。)赞曰(古义:传后所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今义:指领会别人没有表达的意思。)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过时的。)(5)成语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

5、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6)特殊句式的理解: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省略句:闲静少言2.作者链接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3.文体链接传记,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或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

6、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一)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2.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5.初步阅读课文,用原句填写。(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

7、于_。(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交流点拨】(1)宅边有五柳树(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3)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二)文本探究1.从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交流点拨】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要给别

8、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官得禄。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由此可见,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2.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交流点拨】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3.你认为本文用“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作结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传说在他们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用其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淡泊、安定生活的向往

9、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三)语言赏析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气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四)悟读升华1.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交流点拨】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2.假如同学们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受到哪些启

10、示?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交流点拨】对于许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嘲自赏式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课堂小结 陶渊明归隐,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可以说陶渊明安贫乐道、辞官归田,是他执著追求人格价值的表现。 布置作业1.翻译课文2.有人认为陶渊明安贫乐道是无奈,归隐田园是逃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性格-志趣-生活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向往宁静、淡泊、安定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