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一)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46607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一)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一)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看云识天气》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理解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写法,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板书文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投影显示: 2.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 (4)相形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5)以简表的形式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2)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标示说明角度的变化。 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3)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4)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3.读全文,体会课文层次清晰的特点。 三、具体研讨第3~6段 1.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2.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思考: (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2)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 (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列表如下: 多媒体显示: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响绫纱,丝丝绿绿的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上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的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2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2)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3)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3.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请仿照示例造句,从形状入手,展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既考虑静态,又兼顾动态,以求动静结合之妙。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学生回答,教师示例: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4.第4、5、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学生仿照对第3段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三段的内容要点。 学生合作完成,教师示例: 多媒体显示: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晴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者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5.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常识。 文中出现的谚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教师适当补充,并做些解释,如: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2)“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3)“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4)“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5)“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6)“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7)“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四、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1.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又十分准确。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其表达效果。 (1)经验告诉我们……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一定 有时 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出现了高层云,(一定 有时 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下雪。 (3)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一定 有时 常常)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4)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相当 一定 非常)的限度。 (5)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判断 推断 推测)天气的情况。 2.下面一段话的句序被打乱了,将理顺后的句序写在下面横线上。 (1)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2)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3)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4)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5)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6)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7)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正确句序: 。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 (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2)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3)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4)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5)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层,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4.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参考答案: 1.(1)常常(2)往往(3)有时(4)一定 ⑸推测。(这些词语或修饰或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2)(1)(6)(5)(3)(7)(4) 3.(1)下定义(2)拟人(3)分类别(4)引用 (5)拟人分类别作诠释 4.天气: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看云识天气,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正如课文所言它毕竟有一定限度,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天气的准确预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昔日神话中的雷电神、风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为科技改写着大自然的历史。 六、布置作业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不但使人们对各种云的认识豁然清楚,而且显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为我们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实例。说明文运用比喻有别于叙事写景文中的比喻,简言之,是为了“使人有所知”,而不是“使人有所感”。 宇宙无边无垠,奥秘无穷,包罗着数以亿计的天体。探索空间奥秘是青年人未来的使命。请同学们运用比喻的方法,以通俗明白的语言,以“天空不空”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说明宇宙中有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