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46598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品味事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筛选、概括、整合信息,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3.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把握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准确性、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如果有,自然万物会说些什么呢?会以怎样的方式说“话”呢?请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庄家老汉把田犁。 引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的诗词或谚语,让学生猜测分析其中的自然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追问:人们是怎么知道的?引出“物候学”一词(但不做解释),过渡到课文。 设计意图: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他们一定的成就感,吸引其注意力,同时也提示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物候学的相关知识。 二、解读课文 (一)初步感知——我为自然代言 1.同学自由阅读课文,找出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并且以“当_________(自然现象)的时候,那是‘我’要告诉你________(气候变化、注意事项等)”的格式,以第一人称方式来为自然代言。 预设答案: 当杏花开的时候,那是‘我’要告诉你该耕地了。 当桃花开的时候,那是‘我’要告诉你该种谷子了。 当布谷鸟唱歌的时候,那是‘我’要告诉你割麦插禾了。 ………… 2.归纳概括:到底什么是自然的语言?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能够提示人们该如何安排农事,这就像是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环节改变原本乏味的科学概念归纳,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聆听自然之声 1.我们要如何才能了解自然的语言? 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物候观测 2.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去了解自然的语言? 首先是纬度;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3.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自然的语言? 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还可以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设计意图:三个大问题为主线,串起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对于整篇文章能够有整体的把握。问题设置上之所以用“自然的语言”代替“物候学”,一方面是希望以题目贯穿始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给学生以“学术性”的“专业”压力。 三、品读课文 细节深入——品味自然之声 1.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度。 学生4人小组讨论。 小组选代表交流。 (1)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不能一概而论,那样不符合实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归纳】 常见的表程度的词:几乎、比较、相当、更、最; 常见的表估计的词:大约、可能、左右; 常见的表数量、范围的词:多、绝大多数、大都; 常见的表时间的词:将要、在当时、到目前为止…… 2.自由挑选文中你认为作者写得美的语言,朗读并谈谈它“美”在哪里? 设计意图:第一个环节采取小组讨论形式,以减轻个人思考的压力,调动全员参与这种较有难度问题的探索,避免永远只有优等生才能回答这类问题的尴尬。第二个环节重点在1、2段,采取反复朗读加重点字词赏析的方法来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对说明文语言严谨而枯燥的认识。 3.细读课文6~10段,分组讨论作者对几个因素顺序安排的巧妙之处。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主要到次要,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2)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是逻辑顺序。 四、拓展延伸 拓展思考——为保护自然发声 1.古诗中也有反映物候现象的。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 PPT: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 提问:你能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解释这种自然现象之中所隐含的物候学原理吗? 明确: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2.当今社会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自然的气候变化? 示例:造成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就是“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以及大气中的尘埃含量变化;战争和大量使用核能;二氧化碳的排放引发地球温室效应;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3.请你为保护自然环境写一条标语。 示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劝君多走几步路,莫把草坪当马路。 ………… 设计意图:最后依然回到我们身边的事实,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明白科学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是真正与我们生活有益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物。 【作业布置】 1.说明文运用很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引用等。请你从课文中个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2.文中所说的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课外查找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