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叶儿公开课及教后反思【教学目的】1、赏析品味生动的描写。2、体会领悟深厚的感情。3、理解“苦”“乐”的内涵,认识过去的艰辛,珍惜今天的幸福。【教学重难点】目标1、3是重点,目标3是难点。【预习要求】1、向长辈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2、摘抄“咏柳”的诗句。3、读准字音,读通课文。4、文章中哪些句段具体描写出了当时人们的饥荒程度?请同学们找出来,品一品,读一读这一份苦涩的味道。5、思考:文章围绕柳叶儿记叙了哪些令“我”快乐的事?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快乐的句段品一品,读一读。以为线索,描写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柳叶儿,这在
2、我们江南随处可见的,文人墨客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引导学生读相关诗句(投影展示相关诗句)。小结: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组织齐读第15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作者宋学孟笔下的柳叶儿有什么不一样?二、读课文,剖析柳叶“苦情”靠柳叶救命的年代是个怎样的年代?当时人们“饥”“荒”到何种程度?(一)投影介绍相关历史资料。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即指1958年中国兴起“三面红旗(
3、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经济政治运动后紧跟着出现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其间,全国各地旱灾、洪涝、风雹、台风、霜冻、蝗灾、粘虫灾、鼠灾等各种灾害交替出现,造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馑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人口急剧增加,计3000余万人,是八年抗战当中非正常死亡人数的1.5倍。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因此,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们是苦难的,他们吃完了野菜、吃树叶(榆钱叶、柳叶)、吃完了树叶吃树皮、甚至吃一种观音土(浮肿)(二)文章中哪些句段具体描写出了当时人们的饥荒程度?请同学们找出来,品一品,读一读这一份苦涩的味道。1、组织学生品读课文。2、组织班级交
4、流,教师做好引导、小结。三、读课文,共享童年 “乐事”。抢柳叶吃,这本来是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作者觉得儿时有柳叶相伴,“全家最乐的是我”,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柳叶儿记叙了哪些令“我”快乐的事?1、填空:以柳叶儿为线索,描写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2、文章中哪些句段具体描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快乐?请同学们找出来,品一品,读一读这一份快乐的味道。(1)组织学生品读课文。(2)组织班级交流,教师做好引导、小结。(注意和现在作者的感受进行比较)3、讨论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明确:一乐能显示自己上
5、树爬高的本领;二乐抢摘柳叶儿;三乐吃柳叶儿(品尝)。即:爬树之乐;抢柳叶儿之乐;吃柳叶儿之乐。满足三种欲望。童年的我的乐趣是爬树、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实际上这是在特殊年代里的特殊经历,因为当时我小,因为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所以有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但在今天看来,这种乐的滋味又是何等苦涩啊!四、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议一议: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读到这里,请大家讨论讨论,作者写这篇文章到底是想表达“乐”还是苦?(注重结合文章开头、结尾前后呼应突出的情感,结合历史背景知识)1、过渡: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
6、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柳叶儿救过我的命。(指导朗读,组织齐读13自然段)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下列内容)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历史背景:“三年自然灾害”确实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确实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直接因素。说是自然灾害,其实我们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为什么呢?是我们党政治决策的错误。这三年在很大程度上应由“大跃进”决策
7、错误负责任,“大跃进”时期严重高估了粮食产量(浮夸风),采取了一系列错误决策。(大办吃饭不要钱的食堂、大量增加城镇和职工人数、投资和人力物力继续向工业方面倾注、排挤农业、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实行粮食高征购政策)五、总结升华。文中所说的“乐”只是儿童“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童年的我的确是感到“乐”,但这“乐”却是“苦中略带些涩”,最多也只能说是苦中取乐而已。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很有感慨,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大家!读柳君是救世主,原本多情柳。少年虽云乐,回首方知愁。天灾不能避,人祸不可有。岂让后来人,再上柳梢头?作者写这篇文章还想以此来警示世人,尤其是那些决策者们,自然灾害固然不能避免,但是人祸一定可避!
8、历史是一面镜子,照清过去的 “苦”,照亮未来的路,愿我们的祖国一路走好,愿我们的人民永远幸福!柳叶儿教学反思溧阳市前马初级中学张华平柳叶儿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的一篇叙事散文。根据课标要求及本单元目标,结合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赏析品味生动的描写。2、体会领悟深厚的感情。3、悟“苦”“乐”的内涵,认识过去的艰辛,珍惜今天的幸福。教学重难点:1、赏析品味生动的描写。2、悟“苦”“乐”的内涵,认识过去的艰辛,珍惜今天的幸福。这篇文章在网络上有很多公开课教案,我自己也上过几遍。因此如何上出新意,巧妙地引导学生解决本课的难点,成为我上这节课的重要任务。一、合
9、理使用背景资料,引导悟“苦”“乐”的内涵。本篇文章所叙述的事情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知之甚少。如果不了解这一段历史,学生就很难理解文章内涵。这一节课我主要展示了两段历史背景资料,如下:历史背景资料一: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即指1958年中国兴起“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经济政治运动后紧跟着出现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其间,全国各地旱灾、洪涝、风雹、台风、霜冻、蝗灾、粘虫灾、鼠灾等各种灾害交替出现,造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馑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人口急剧增加,计3000余万人,是八年抗战当中非正常死亡人数的1
10、.5倍。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因此,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们是苦难的,他们吃完了野菜、吃树叶(榆钱叶、柳叶)、吃完了树叶吃树皮、甚至吃一种观音土(浮肿)历史背景资料二:“三年自然灾害”确实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确实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直接因素。说是自然灾害,其实我们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为什么呢?是我们党政治决策的错误。这三年在很大程度上应由“大跃进”决策错误负责任,“大跃进”时期严重高估了粮食产量(浮夸风),采取了一系列错误决策。(大办吃饭不要钱的食堂、大量增加城镇和职工人数、投资和人力物力继续向工业方面倾注、排
11、挤农业、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实行粮食高征购政策)历史背景资料一在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展示(同时配有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照片和哀伤的音乐)。照片、音乐和文字的出现会给学生以视觉上、听觉上和情感上的强烈震撼,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特殊苦情,引领学生走进一个“苦涩的世界”!历史背景资料二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展示。此时学生还沉浸在作者小时候的快乐之中,这个时候及时的把资料二展示出来,引领他们体会作者的用心,明白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天真无邪的儿童之乐在残酷的历史现实的衬托下苦涩已然,作者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心情是沉重的、苦涩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造成灾难的不仅是“天灾”,更有 “人祸”, 作
12、者写这篇文章还想以此来警示世人,尤其是那些决策者们,自然灾害固然不能避免,但是人祸一定可避!二、巧妙安排课的结构,引导悟“苦”“乐”的内涵。开头: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柳叶儿救过我的命。结尾: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文章开头、结尾前后呼应,以一个成年人的理性思考来品味历史之苦,虽然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尽管文章中也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之乐,但作为一个经历过这一段历史的成年人,把这一段所谓的乐事“娓娓道来”的时候,心头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心情自然是苦涩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章的结尾、开头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头、结尾,正是想以“巧”揭苦,引领学生悟“苦”“乐”的内涵,明白作者的良苦用意。当然在教学之中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