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触摸春天案例分析 杨贤触摸春天真切地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涵的道理非常深刻,而四年级学生对盲童的生活缺乏体验,很难体会盲童言行的困苦、内心的孤寂以及精神的无助;对生活的思考也缺乏经历,也就难以产生深刻的感悟。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学生、文本、生活等学习资源,尝试着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走进盲童的内心,感悟盲童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从而感悟文本的真正内涵。片段1研读:“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2、。”师: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蝴蝶明明是被盲女孩抓住的,为什么写“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的呢”生2:是啊!作为正常人也很难捕捉蝴蝶。上次,我看到一只蝴蝶很漂亮就想去抓,但还没等我走近,调皮的蝴蝶就飞走了。而安静是盲童,却能抓住蝴蝶,那她一定有神奇的力量。生3:课文前面是讲安静整天呆在花丛中。我想,她身上有花的香味,所以蝴蝶才不会飞走。生4:我认为安静抓住那只蝴蝶,不是一个奇迹。因为,我妈妈说过,盲人虽然失去了视觉,但他们的听觉、触觉要比正常人更灵敏,安静把手伸出去的时候,一定非常快、非常轻,轻得连蝴蝶也没感觉到。分析孩子们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的语言就是极为珍贵的教学资
3、源之一。正是因为教师这种资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解疑,才有了对“灵性”那五彩缤纷的理解和感悟;才有了学生谈自己作为正常人也难以捕捉蝴蝶的无奈,从而佩服盲童那神奇的“灵性”;才有了学生大胆地认为那不是奇迹,是盲人所特有的举动。的确,只有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说的时间让给学生,才能让我们聆听富有个性的感悟与理解,才能生成课堂精彩。片段2研读:“此时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分析这句话所折射出来的盲女孩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则难上加难。在学生的概念中,盲人看不到任何东西,他们的世界是黑暗的。可句子却说“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这是学生无法理解的。其次,学生没有作为盲人的体验,他们无法体会面对黑暗是一种什么滋味,更感觉不到看不见东西、又想看到时的那种渴望。如果仅让学生徘徊在这些文字上去读去悟,恐怕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资源,抓住“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设身处地从盲女孩安静的角度去思考:她最想张望什么?最想看到什么?这样巧妙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从而使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的精神内涵,达到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