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正比例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分管领导
课时
1
第 12 周 第一课时 总第40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的特征。能够画出正比例函数图像。能够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构成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燕鸥飞行路程问题”的研究,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通过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的学习和探究,感知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描点作图,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通过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引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是由人们的需要产生的,同时渗透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教育。
重点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
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观察
发现
问题:
1.你知道候鸟吗?它们在每年的迁徙中能飞多远?
2.1996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套上标志环;大约128天后,人们在25600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⑴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
⑵这只燕鸥的行程y(单位:千米)与飞行时间x(单位: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⑶这只燕鸥飞行一个半月(一个月按30天计算)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问题,用投影仪或地图的形式展示这只燕鸥飞行距离示意图。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芬兰和澳大利亚的位置,并将两处用直线连接,然后思考左边的问题。
教师应关注:
⑴学生对飞行总行程y和飞行时间x的函数关系的理解。
⑵学生能否正确指出自变量,自变量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
探
究
说
理
1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⑴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⑵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单位: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⑶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⑷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2.你能列举出一些正比例函数的例子吗?
3.我们知道了怎样用解析式表示正比例函数,怎样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4.观察分析两个图像的异同之处。
5.从以上作图过程中可以发现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征?
学生先独立尝试,再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总结,在此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引导学生得到函数表达式的共性:都是常数和自变量的乘积的形式。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并提问:为什么强调k是常数,k≠0?
学生讨论,互相补充。
教师对画图过程进行巡回指导和个别辅导,学生概括归纳出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
三感悟
深化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⑴y=2x
⑵y=-2x
2.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⑴y=x
⑵y=-3x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学生讲解,相互评价。
四巩固
提高
1.下列关系中的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是( )
A.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和速度; B.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
C.买同样的作业本所要的钱数和作业本的数量;D.人的体重与身高
2.下列函数中,y是x的正比例函数的是( )
A.y=4x+1 B.y=2x2 C.y=-x D.y=
3.若函数y=(2m+6)x2+(1-m)x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 )
A.m=-3 B.m=1 C.m=3 D.m>-3
4.已知(x1,y1)和(x2,y2)是直线y=-3x上的两点,且x1>x2,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 )
A.y1>y2 B.y1<y2 C.y1=y2 D.以上都有可能
5.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是x的正比例函数?
(1)电报收费标准是每个字0.1元,电报费y(元)与字数x(个)之间的函数关系;
(2)地面气温是28℃,如果每升高1km,气温下降5℃,则气温x(℃)与高度y(km)的关系;
(3)圆面积y(cm2)与半径x(cm)的关系。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最后学生上台讲解。
教师给予评价。
数形结合的思考给学生以时间。
找三名学生板书,把握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五实践
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与方法)?
还有什么困惑?
对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学生小结和交流学习的收获、数学思想的感悟、学习方法的体会等,或提出疑问进行讨论;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领会数学的思想。
板书设计:
课题:14.2正比例函数
一、观察发现
二、探究说理
三、感悟深化
四、巩固提高
五、实践延伸
六、预习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