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三个角之间的关系,会按角将三角形分类。 3、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高、中线,并能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它们。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一、 复习提问1 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2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有哪些物体中含有三角形。二、 导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让学生的阅读“引言”,提出三角形是初中几何中十分重要的图形,它也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比较系统地研究三角形。三、讲解新课。1出示小黑板上的几何图形,让
2、学生识别三角形,如图所示: A A E D C B B E C F D A A B C D B C 由此得出三角形的定义:(彩色粉笔板书)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税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三角形边,相邻两边公共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2三角形及其边、角、顶点的表示方法:如图(1),三个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也可用小写字母a、b、c表示,不过规定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定点B所对的边AC用b表示,定点C所对的边AB用c表示,三角形的角记为A、B、C或ABC、BCA、BAC。三角
3、形可用“”表示,读作“三角形”,顶点是A、B、C的三角形可记为“ABC”,顶点是D、E、F的三角形可记作DEF,分别读作三角形ABC,三角形DEF。举例加以理解,如下图所示:分别叙述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且分别把三角形的边、角、顶点用字母表示出来。 A A D A F B E B D C B C C D议一议P118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做一做P118计算比较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例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用长度为2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解:取长度为2cm的木棒时,由于2578,出现了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不能摆成三角形,取长度为13cm的木棒时,由于5813,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不能摆成三角形。作业P119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