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序号总第 课时(一课一个教案)教案书写人教学课题河南省开封县八里湾四中七年级下册数学5.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 北师大版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于实际生活的联系;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目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的勇气教学重、难、疑点教学重点: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教学方法教 法引导探索研究发现法学法主动探索研究发现法教具学具准 备练习卷,投影仪。教 学 过 程 设 计巧设情景导入新课问题导入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与步骤
2、课堂要素提示充分体现 “自主、合作,分层评价”(渗透探究的内涵)的教学特色(力求课堂活而不乱,实而不闷)“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情感是力量的源泉”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搜索力、发现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操作力、应变力、创造力和自我调控力教师活动 (恰到好处的主导作用)学生活动 (体现充分的主体作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备活动: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或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或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或 5、全等三角形的
3、性质:两三角形全等,对应边 ,对应角 6、如图;ADCCBA,那么,教学过程:一、探索练习: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他叔叔帮他出了一个这样的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E,使CD=AC;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1) DE=AB吗?请说明理由(2) 如果DE的长度是8m,则AB的长度是多少?二、巩固练习:1 如图,山脚下有A、B两点,要测出A、B两点的距离。(1)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点的点O,连接AO并延长到C,使AO=CO,你能完成下面的图形?说明
4、你是如何求AB的距离。课前完成小组共同探索独立做答2如图,要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F,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试说明理由。三、提高练习:1在一座楼相邻两面墙的外部有两点A、C,如图所示,请设计方案测量A、C两点间的距离。小 结: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可同伴共同解决精选课堂练习基 础 题 有 广 度(投影显示或书面练习)提 高 题 有 梯 度(投影显示或书面练习)(习题适应全体学生)课本P152习题:1,2。(习题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巧布课外作业巩 固 基 础 提 升 能 力 拓 展 思 维(巧字体现在试题能面向生活,面向生产,面向社会,面向“三考”,能紧跟时代步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及其能力)(自编或从各种资料上精选试题,份量适中,不能给学生加重负担)习题5.12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