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序号总第 课时(一课一个教案)教案书写人教学课题河南省开封县八里湾四中七年级下册数学5.4全等三角形教案 北师大版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疑点教学重点:1会看图,会找到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方法教 法引导探索研究发现法学法主动探索研究发现法教具学具准 备纸、剪刀、直尺教 学 过 程 设 计巧设情景导入新课见过程过程与
2、方法教学环节与步骤课堂要素提示充分体现 “自主、合作,分层评价”(渗透探究的内涵)的教学特色(力求课堂活而不乱,实而不闷)“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情感是力量的源泉”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搜索力、发现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操作力、应变力、创造力和自我调控力教师活动 (恰到好处的主导作用)学生活动 (体现充分的主体作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 实验活动找出图画中全等的图形:(课件展示)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和性质(1)定义:全等三角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或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个三角形(2)反例:举出不全等的三角形的例子
3、,利用教师和学生手中的含30角的三角板说明只满足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不是全等形,强调定义的条件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周围有没有能完全重合的两个平面图形? 学生在生活中找图形。(3)对应元素及性质:教师结合手中的教具说明对应元素(顶点、边、角)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观察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的关系,发现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教师启发学生根据“重合”来说明道理2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及读法和写法解释“”的含义和读法,并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举例说明:如图, ABCDFE,(已知)AB=DF,AC=DE,BC=F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D,B=F,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教师小结:在
4、书写全等三角形时,如果将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那么,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同时按1231的顺序轮换,可写出所有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式子,而不会找错,并节省观察图形的时间二、 总结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渗透全等变换的思想(1) 全等用符号_表示.读作_.(2) 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用式子表示为_(3) 已知ABC和ABC中,A=A,B=BC=C;阅读课文理解概念举手回答理解推理过程关注“易错点”口答(抢答)AB=AB,BC=BC,AC=AC.则ABC_ABC.(4) 如右图ABCBCD,A的对应角是D,B的对应角E,则C与_是对应角;AB与_是对应边, BC与_是对应边,AC与
5、_是对应边. (5)判断题: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三、性质应用举例1性质的基本应用例1 已知:ABCDFE,A=96,B=25,DF=10cm求E的度数及AB的长例2 如图,已知CDAB于D,BEAC于E,ABEACD,C= 20,AB=10,AD= 4, G为AB延长线上一点求EBG的度数和CE的长分析:(1)图中可分解出四组基本图形:有公共角的RtACD和RtABE;ABEACD,ABE的外角EBG或ABE的邻补角EBG(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性质及外角或邻补角的知识,
6、求得EBG等于160(3)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及等量减等量差相等的关系可得:CE=CA-AE=BA-AD=6小 结:1学生回忆这节课:在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听教师讲解学生小结(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断方法、性质(2)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注意挖掘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公共元素、对顶角等,但公共顶点不一定是对应顶点2在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应强调全等三角形及性质的规范书写格式3了解全等变换的思想,更好地识别全等三角形及对应元素精选课堂练习基 础 题 有 广 度(投影显示或书面练习)提 高 题 有 梯 度(投影显示或书面练习)(习题适应全体学生)见过程(习题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巧布课外作业巩 固 基 础 提 升 能 力 拓 展 思 维(巧字体现在试题能面向生活,面向生产,面向社会,面向“三考”,能紧跟时代步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及其能力)(自编或从各种资料上精选试题,份量适中,不能给学生加重负担)课本P137习题5.7:1、2。课后记(本课或本章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