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数学下册 7.3 实践与探索(共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29397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下册 7.3 实践与探索(共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7.3 实践与探索(共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3 实践与探索(1)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互相交流,培养和发展分析、抽象、求解和检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 难点:怎样解决与“鸡兔同笼”相类似的问题. 方法设计: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因此要求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学生能做的事,教师绝不包办代替,遇到障碍时,教师适当地给以点拨,做好服务工作.本节课我们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从中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例题教学和练习,进一步的熟练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一个农民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50个头和140条腿,问这个农民有多少 只鸡和多少只兔子? (“鸡兔同笼”问题在我国《孙子算经》中早有记载.在此提出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合作探究: 1.问题探究:(1)上面问题如何解决? (2)有没有其它解法? (对于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思维而又能提 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板书学生的各种解法: (1)算术解法:如果兔子也算为鸡,即有50只鸡,那么共有100条腿,多出40条 由于每只兔子少算了2条腿,可得算式: (140—50×2)÷(4—2)=20 故,20为兔子只数,余下的30只为鸡的只数. (2)巧解:“金鸡独立”,设想鸡都用一条腿站着,兔子前腿攀杠,只用两条后腿站立,这样腿数就是140之半,因此70—50=20为兔子只数,同上. (3)列方程求解: 用日常语言 用代数语言 一个农民有若干只鸡和若干只兔 子,它们共有50个头和140条腿. x Y x十y=50 2X十4Y=140 (4)“试凑法”: 鸡数 兔数 腿数 50 o 100 0 50 200 --- ---- --- 30 20 140 同学们,看了上面的四种解法,你有何感想?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容易理解? (让学生自由地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科学的.在提 出不同解法时,我们不能简单的罗列各种解法,而应注意方法的比较,结合本课的教 学目标,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 2.实践与应用: (1)44名同学去划船,租了大小共10只船,小船每只坐4人,大船每只坐6人. 大小船各有几只? (2)有5角和1元的钱币共108元,一共134张,你能算出两种钱币各有几张? (3)5米和3米长的水管共90根,装成350米长的自来水管道.两种各有多少根? (4)一次数学比赛共15题,每对一题得8分,每错一题倒扣4分,小刚共得84分,他对了几道题? (通过对“鸡免同兔”问题的研究后,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一组类似问题的练习是必要的,这不但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且可以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从中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 三、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发现?有何体会? (这里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的感知: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表面上看似不同的问题,其实内在的量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 解决.这不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网络化,促进学生认 知结构的完善.) 四、达标练习 1.从每千克28元的茶叶和每千克42元的茶叶中各取出一部分,混合成34元 一千克的茶叶共14千克,问两种茶叶各取出了多少千克? 2.从A地到B地,快车须行3.6小时,慢车须行4.5小时,已知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8千米.那么从A地到B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鸡兔同笼,鸡比兔少15只,足共有282只.鸡免各有多少只? 4.三种昆虫18只,它们共有20对翅膀,116条腿,其中每只蜘蛛8条腿,每只蜻蜒2对翅膀6条腿,每只蝉是一对翅膀6条腿.问三种昆虫各几只? 5.某人从A村翻过山顶到B村,共行了30.5千米,用了7小时,他上山每小时行4千米,下山每小时行5千米.如果上山下山速度不变由B村返回A村,要用多少时间? (以上达标练习能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点,能准确及时地了解教和学的效果,巩 固教学目标,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布置作业: 1.达标练习. 2.完成《创新教育目标实验手册》中本课的练习题. 六、课后反思: 课 题:7.3实践与探索(2)(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遇到问题如何设计出好的方案进行解决. 方法设计: 研究性活动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和其他 学科的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确实做到学以致用, 学会创新,还可以通过这类活动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变革.教师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地 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本节课我们将 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合作交流、分析讨论、设计制作等教学环节展开. 教学过程 一、问题创设: 问题的提出:新民磁带厂要把生产出来的磁带进行包装.请你为该厂设计一种包装方式,符合下列要求: (1)一打10盒; (2)磁带包装时,相同的面积要相互对接; (3)包装成一个长方体; (4)装入磁带后不留空隙; 请问:怎样设计才能使包装纸最节省?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在生产及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围绕问题的解决,初步尝试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团体协作的学习模式.) 二、合作探究: 第一步:征集签名,寻找合作伙伴(以4~6人为宜)(利用5分钟时间在教室里巡行) 第二步:分析问题,独立思考与交流讨论并行. (当小组自由组合完毕落座,教师可以分发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的10盒磁带, 小组成员应首先独立思考,分析问题(3分钟),然后再与同伴交流共享各自的想法. 互相提供反馈意见,时间共7分钟.) 请你设计一种方式: 列出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归纳整理,记录设计方式. (说明:在提出想法、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方案,并请专人执笔记录下 整个活动过程.不仅仅是最后的方式,也包括各自提出的想法以及不成功的尝试). 各小组成员应尽可能大胆提出问题,给出自己独到的解法. 把你的解法方案扼要地记录下来: 第四步:展示研讨,教师适当点评. (说明:最后5分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交流,小组可选派代表展示研讨成果,教 师适当点评.) 三、探索延伸: 1.将完成的活动写成一份完整的活动报告.要求: (1)记录探索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初始的几种想法、不成功的尝试、协作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方案等. (2)形式不拘、自行设计、画出图样后动手做. 2.(补充)要用20张白卡纸做包装盒,每张白卡纸可以做盒身2个,或者盒底盖 3个,若一个盒身和2个底盖可以做成一个包装盒,能否把这些白卡纸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做盒身,一部分做底盖,使做成的盒身和盒底盖正好配套?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有何体会? 五、达标练习 1.一种马头牌的洗衣肥皂长、宽、高分别是16厘米、6厘米和3厘米,一箱肥皂30条,请你为肥皂厂设计一种包装箱,符合下列要求: (1)肥皂装箱时,相同的面积要互相对接; (2)包装箱是一个长方体; (3)装入肥皂后不留空隙. 请问:怎样设计才能使包装箱所用材料最少? 2.如图,要剪切如图(1)(尺寸单位:毫米)所示的甲、乙两种直角梯形零件,且 使两种零件的数量相等.有两种面积相等的矩形铝板,第一种长500毫米,宽300毫米,如图(2);第二种长600毫米,宽250毫米,如图(3)可供选用. (1) 填空: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应选用第_____种铝板,这时一块铝板最多能剪甲、乙两种零件共______个,剪下这几个零件后,剩余的边角料的面积是 _______平方毫米. (2)画图:从图(2)或图(3)中选出你要用的铝板示意图,在上面画出剪切线,并把边角余料用阴影表示出来. 3.红光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型号学生服一批,已知每3米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 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计划用600米长的这种布料生产学生 服,应分别用多少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才能恰好配套?共能生产多少套? 4.如图:某纸品加工厂为了制作甲、乙两种无盖的长方体小盒(如图(1)),利用 边角料裁出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硬纸片,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如图(2))现将150张正方形硬纸片和300张长方形硬纸片全部用于制作这两种小盒,可以做成甲、乙两种小盒各多少个? (以上达标练习能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点,能准确及时地了解教和学的效果,巩 固学习目标,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六、布置作业 1.达标练习. 2.完成《同步训练与拓展》中本课的练习题. 七、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