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课题
第十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节 动物的的生殖和发育
三、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识记鸟卵(鸡蛋)的结构和功能。
2. 能说出鸟类的个体发育过程,区分不同发育类型的幼鸟的形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认识鸟卵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鸡蛋的结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鸟类的生殖过程,使学生认同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
教学重点
鸡蛋的结构
教学难点
胚盘的功能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知识结构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之前我们学过人的生殖,知道人的生殖是胎生,我们还学习过昆虫及两栖动物的生殖,知道它们的生殖是卵生,那么,你知道鸟类是如何生殖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以鸡蛋为例来认识一下鸟卵结构。
思考回答问题
(一)鸡蛋的结构
观察:观察鸡卵的结构
幻灯片出示目的要求及材料用具。
观察步骤:
1. 用镊子将鸡卵的钝端轻轻敲裂,然后将壳一点一点除去。(注意:卵壳放到一个培养皿中;不要弄破壳下的外卵壳膜。)
2、去掉卵壳到足够大的范围,剪掉外卵壳膜,观察气室的范围。
3、用剪刀将气室下方的内卵壳膜剪破。
4、将卵白和卵黄一起倒进另一个培养皿。
5、对照第40页图10-20观察。
按照步骤认真操作并进行观察,识别鸡卵的结构
总结鸡卵的结构
(二)鸡蛋的功能
讨论总结:
1、卵壳、壳膜、卵白和卵黄各有什么功能?
2、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
3、鸡卵中的哪些结构构成卵细胞?
思考
观察
归纳、总结、分析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学以致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家里买的鸡蛋是不是都能孵出小鸡?为什么?
总结:只有受精的鸡蛋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孵出雏鸡。养鸡场的产蛋鸡群,所产的蛋均为未受精的卵,所以不能用于孵化。
分析,回答:
(三)鸟的发育过程
讨论: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观看图片:
归纳:
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
分析: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有没有例外呢?所有的阶段都有例外吗?
归纳
分析: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但所有的鸟必须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
总结
鸟类的受精方式和胚胎发育类型
体内受精、卵生
早成鸟和晚成鸟的区别
感恩教育的渗透
早成鸟
1.雏鸟全身有稠密的羽毛
2.眼睛睁开
3.腿足有力,能够自行觅食
例如:鸡、鸭、鹅、大雁等。
晚成鸟
1.雏鸟全身绒毛很少
2.眼睛没有睁开
3.腿足无力,不能够自行觅食,需由亲鸟喂养
例如:燕子、麻雀等。
分析育雏的必要性,并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
对比早成鸟与晚成鸟的区别, 理解欲出的必要性,并认同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
反馈练习
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
1.图中①是_____,②是______,
①与 ②主要起________作用。
2.含有细胞核,进行胚胎发育的部
位是[ ]________。
3.图中⑥是_______,它能为胚胎发育提供_______。
4.图中④是_______,它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泥”。这句诗描写了鸟的繁殖行为
中的 ( )行为。
6.“青口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述的是鸟类繁殖行为中的( )过程。
思考回答,检查学习成果
课堂提升
鸟类的繁殖过程中会消灭大量的农林害虫,所以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
板书设计
10.2.3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一)鸟卵的结构及功能
(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三)鸟类的受精方式:体内受精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观察学习,学生明白了鸟卵的结构及功能及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并理解了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并能区分早成鸟和晚成鸟的特点,认同育雏的必要。
课后反思
成功处:1、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环节很好的实现了重点的解决和难点的突破。
2、比较顺利的按照实验步骤要求完成了实验操作。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知道实验究竟该如何来操作。
3、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能够明白鸟卵的结构及功能。
4、课堂上适时的感恩教育比较恰当,不显得突兀,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5、将古诗文融入问题进行练习,体现了学科的融合。
不足处:1、板书设计由于笔的问题,有些内容看的不是很清楚。
2、环节过渡有些衔接不好。
3、思想教育由于时间不够只简单的提了,不够到位。所以有些环节应该再紧凑点。
4、实验中有些环节要求不是很到位,问题不是很清楚,所以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以至于在做实验的时候需要边做边提醒,效果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