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袁宏道《瓶史》中“花之意趣”蕴含的审美理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62924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袁宏道《瓶史》中“花之意趣”蕴含的审美理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袁宏道《瓶史》中“花之意趣”蕴含的审美理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袁宏道《瓶史》中“花之意趣”蕴含的审美理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顺 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第 21 卷86中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1“趣”是一种发自性灵的风雅韵致,在瓶花欣赏中,袁宏道也特别重视走进大自然,体会自然的真趣与本色,获得世人所难得的“趣”,认为这是人生的“快心事”。择花之趣,“夫取花如取友”的原则,这种原则不能被打破,就算让瓶子空着,或者插之以竹柏也不能降低标准。首先就地取材,“取其近而易致者。”且不能是野花杂草,春夏秋冬各有所取,选择时令花,以便保存,同种类的花有高低之分别,就如梅以重叶、绿萼、玉蝶为上品,相对其他野梅的

2、品次更胜一筹,能有上品为最佳,选择花中典型,不能“滥及凡卉”。其次需要的是瓶,花乃精艳之物,养花之瓶也须精良,如好酒配好菜,瓶史中提到“尝闻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用以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就瓶结实。”2133 收稿日期:2022-11-04 作者简介:陈秋余(2000),女,云南昭通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育原理与方法。第 21 卷 第 2 期2023 年 4 月Vol.21 No.2Apr.2023顺 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Shunde Polytechnic袁宏道瓶史把花草看成和人一样有生命、有个性、有感觉、有品格,不仅仅传

3、达对花草的呵护之心,袁宏道作瓶史体现着明朝文人雅士对“趣”的追求,趣中有人格之“理”与人生理想,在对人生理想的寄托上反观文人雅士对生活的钟爱。瓶史一书分为十二篇,对花的选择、插法、照料、菏养娓娓道来,花器的选用、环境的适宜、品赏有明确的阐释,俄而担忧语中有瑕,常以人为寓,在瓶花之中偶见君子风采,“一花一世界”在花境之中见到人的世界,人的趣味在瓶花之中酝酿,以花观人,以花取人、以花“酿”人,无不体现着作者生活时代之下文人雅士之性情。1 文人雅士对瓶花之趣的追寻古人观山水得山水之趣,观游鱼得游鱼之趣。山川自有草木长,一草一木总关情,把山川尽收眼底得山川之志,看山川之上蓬勃的生机,则关自身性情。关于

4、“趣”,袁弘道在叙陈正甫会心集袁宏道 瓶史 中“花之意趣”蕴含的审美理想陈秋余(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袁宏道的瓶史是一部描写瓶花艺术的著作,对瓶花技巧性知识的书写中充满了闲适心态,在插花过程中对“趣”深入追寻,蕴含着文人雅士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对美的理念的寄托,形成融欲望、道德、情感的生活意识结合的表现体,无不体现着感性生命与理性生活中的自由本质。从瓶史中“花之意趣”入手,探究文人雅士对瓶花之趣的追寻中蕴含的人格理想与人生理想可以在瓶花的审美欣赏中提升日常生活的审美品质,把世俗、情趣、生活揉于审美,在时代中以小观大养君子之浩然之气,将生活艺术化,

5、成就当下的逸居。关键词:瓶史;趣;逸居;审美理想中图分类号:J525.1;I20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38(2023)02-0086-05DOI:10.3969/j.issn.1672-6138.2023.02.015文 史 哲研究第 2 期87拈花之趣,需要立意品味。应该说袁宏道不拘一格,追求天然之法,花来自于富有灵气的大自然,在插花欣赏之时不能丢失花原有的灵气,甚至要呵护备至。一方面选材多不过二三种,高低疏密,如同绘画中的线条色彩和主题都很相称;另一方面瓶不能作对,忌千篇一律,高低错落不失其仪态之美,不能成行列摆放,或一枝独秀,与作画需有留白如出一辙,不能以绳子捆

6、绑束缚,没有人工的固定少些许“技”气,寻求的是天然之美,“参差不伦,意态天然。”三两种花不至于让花独自绽放,单调生存,三两种花作伴相得益彰,促使生命力的维持,搭配如果过多不免争奇斗艳。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326。自然之物生长也存在机心,而忘了花之本分,花的搭配是根据赏花之人的喜好定夺,搭配之时避免喧宾夺主,三两种花的搭配也有主次之分,天生丽质也需要清新脱俗的妆饰,牡丹的艳丽也需要星星点点的蔷薇陪衬。置花之趣,瓶中之花供室内人欣赏,一天然茶几,一藤床宛如陋室,无丝竹管弦之乱耳,但有瓶中之花与我为邻。以假乱真的焚香会打破花卉的真

7、香,味夺香陨,且花香失真就会枯萎,浊气煤烟都会让花卉快速枯萎,因为里面有对花有害的物质。花香乃自然的清香,焚香是经过人工处理过的浓烈的香味,虽然从大自然中提取出来但是又经过了人的加工与参杂,往往失真,且花香是花自然散发的味道,是花的生命力的味道。不难发现,袁弘道秉承取之自然,本色存真追求自然的纯真之美。沐花之趣,花本不施粉黛,自有仪容姿态,给花洗沐也是人对花的照料,让瓶花以真容颜示人。置一瓶花于天然几上,无人之时以花为友,闲暇时抛去俗世之争,以小观大品花容,触景皆是,伴随着感情的移入,深化了对人生的思考,无功利的眼光油然而生,提升到了纯审美境界,灵与肉的碰撞也会上升到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袁宏道以

8、管中窥豹的眼光给予花在俗世之中最雅致的诠释,在繁华世界中给予花以清幽的自然之美,不过赏花之趣而已。之前做的一切貌似是给瓶花的欣赏做一个基调,品茶赏花为最佳,一方面赏花需有地有时,如若不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去赏花,花的美与真自然不能让人完全体会,时令赏花也有最佳的时间段。不论时间不论地点去赏花,让四周的场景没有与心灵相映衬,就很难达到情与景的共振。另一方面赏花之时需要有“虚静”的状态,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334,此时瓶中之花已非自然之花,达到“虚”守住“静”的状态之下才能让万物复归其根,在“静观”中回到花存在的自然世界,也就是老子通常所说的“道之根本”。“夫虚静恬

9、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4。淡然忘却自身,寂漠而心无杂念宛如心斋,达到空明之境,从而达到主体的精神与花合二为一,花之境与心之境相融合。就如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最终做到“物我两忘”。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作为造型艺术,瓶花是对真实自然界的模仿,在古希腊人,“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则”,“凡为造型艺术所追求的其他东西如果和美不相容,就必须让路给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须服从于美。”6认为艺术是对模仿的模仿,和真理之间有两层纱。手中之花已非自然之物,是在本真世界的存在,在君子眼中则存于主观世界之中,从而心胸之内

10、却依然保持着不加修饰的自然之美,初心本在。幽人韵士,爱的是山水花竹,袁宏道心向往之,“生平企羡而不可必得者也”,好在他身处隐显之间,以“载花莳竹”为自乐,以情寄花竹,乃得其中之趣,是为情趣,对于花材的选择、花的放置,花的欣赏则处处有“理”,袁宏道判断群菲,使瓶花着主观之色彩,是袁老对花世界的体认也是对人生意义的观照。取花如取友,瓶与花相配,天然插花之法,悉心照料以得瓶花之理趣。相对于袁宏道的情趣,也不乏有人会把这样的情趣落于俗套,故花祟篇点明花之忌,赋予花一层高洁的面纱而不至于落入尘俗。没有用适宜的器具,不悉心照料没有遵守原则,瓶花之趣也会荡然无存,落为俗趣。2 花与人心照神交的人格理想毋庸讳

11、言,对于草木的审美不能仅停留于它的陈秋余:袁宏道瓶史中“花之意趣”蕴含的审美理想顺 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第 21 卷88形式美上,对于形色香的审美背后是作为一种道德性的审美,古代文人墨客对山水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借山水比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或畅游山水之间。对自然美的向往中蕴含着士人智者的道德人格理想,感受山水山水人格化之后将自身人格与山水比徳,自然对象被拟人化,在拟人化之后人与天和合的境界。如视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志士、贤达、君子、隐士各有所譬。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写到“瓶中插花,盆中养石,虽是寻常供具,实关幽人性情,若非得趣,个中布置,何能生致。”7花格与人格相似,寻求

12、方外之韵。以花喻人,花容千百态如人有万种风情。人与花对于“我”来说均是客观存在之物,二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个异己性的物我之“隔”,“花有喜怒、寤寐、晓夕,浴花者得其侯,乃为膏雨。”2 149由是观之,袁宏道把花拟人化,在这样的过程中消除了异己的不同种类的差异性,淡化了物与我之间的“隔”。对于花的照料就如同对于人的照料,是在对花的观照中升华人与花亦即人与人的情感。人与花的关系是我与物的关系,花作为对象,要以天和天,“唇檀烘日,媚体藏风,花之喜也,晕酣神敛,烟色迷离,花之愁也,欹枝困槛,如不胜风。花之梦也。嫣然流盼,光华溢目,花之醒也。”2 149正是在“我”对花的观照中完善人与人的关系。对于不同性

13、情的花用不同的心境加以照料,了然从事沐花之事,沐浴者怀抱与花相配的品格,透露着他适世的人格理想,现实中还是精神上都在寻找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袁宏道赋予花人的状态,不再是以己度物,花已经不再是他物,而是与人同类,真正喜爱花的人,花的喜怒哀乐也会了然于胸,至少可以说洗沐就像是彼此之间的对话交流,花与人就如那喃喃私语,在对话中建立二者心灵相通的关系。需要做的是让花保持清新的面容示人,花的真姿态点缀暗淡单调的内室,仿佛点亮着文人雅士内心宁静的一盏灯。案几上的瓶花也就象征着主人的风韵雅好,观物取人,以瓶花为友,客来之时主人风韵了然于胸,故而花风韵犹存,人容光焕发,如君子常态的另一番写照。取花如取友,以求

14、心灵相通。花材的选择上无不体现着明代文人雅士的交友原则,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寻觅有着荀令之香的风采的文人与何宴般清雅的墨客。宁缺毋滥,若无志同道合的人也不会降低要求去擅交不入流的人,宁可保持自身如竹柏一样的品质也不会寻找杂花野菲去晕染瓶中无尘之水。花的高低之分预示着人的才能也有高低之分,品第篇中以作为后宫佳丽的佼佼者的赵飞燕为例,指出何种花为该门类最佳,就像是同样通晓某一知识门类的人,有的只懂皮毛,有的深入研究得其精华。如何寻找出类拔萃的花或者识人人呢,“判断群菲,不欲使常闺艳质杂诸奇卉之间耳。”2 125在相处或对话中辨认。以花喻友人,瓶如客舍,精艳之物如君子雅士,君子之室,或令君子茅塞

15、顿开,或令君子没于声迹,败坏于瓶中。不同的花应选择不同的瓶,投其所好,思与境偕。君子之交以真为贵。诗经中就有溱洧篇写到“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8面对别人美好的祝福或自己欣然的花草,以器物盛之,以为装饰点缀。三两种花就如三两好友,高低疏密,才华展示,自在谈话中显露,各抒己见,分享交流。三两种花在瓶中相得益彰,好比文人志士的思想在碰撞中生出火花,心领神会,各取所长,在精神上的碰撞中袁宏道要求文人雅士保持自己的本心,真切地表达自身的情感,自己也以真心示人,袁宏道对自由的追求与自然本真的向往,在他在诗与散文中对不加修饰的“性灵”的追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追求真性情;追求“真”趣味,与山水花木

16、本然相差无几的趣味。对于物质世界的追求,袁宏道有自身之道,不屑于华丽奢侈的追求,只在于人化自然的追求,人化的自然也要保持着自然本真之美,正是要淡化技艺除去过多的人工雕琢。重视花与人的共通之处,才能得其真,存其韵,以供文人雅士欣赏。瓶花的放置如同三五好友所在的环境,若重彩纷呈过度修饰则好友便不能以真诚待人,增添了几分虚伪,袁老求真以示对自然之真的向往更是求得人交往之真。回归自身,主人待客也需要真诚,摒弃人间烟火气,虽然身在尘世中,亦然要防范俗世的感染,做回到本真的自己。在尘世间待久了难免会被尘世俗趣所牵绊,花要洗沐,人也需要洗沐维持自身的纯洁,偶尔需要给自身思想洗礼,让自身保持初心,保持自身所追

17、求的心灵之纯与自身之美。第 2 期893 闲情逸趣“逸居”的人生理想时代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时间往往被工作日程占满,很难有闲暇的时光对外部的客观世界进行观照,亲近自然成了可望而不可得的珍贵之物,囿于市井红尘的千篇一律会让人审美疲劳,甚至失去了对生活的向往,人的渺小之处在于对于生活的世界之外的一无所知,沉浸在触手可碰的物质世界中,袁宏道逃离市井,向外追求近乎幽人韵士所追求的寄托,向内探索灵魂深处的本真。对自然的审美观再升华一层,可达到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境界,是在对人的本质的探索中生命的追求。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说过“山水质而趣有灵。”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幽人韵士所追求回到独以精神为寄托

18、的世界,以托物言志,缘情而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9对花的观照中道出了花的生长过程,也是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主体与客体对象的阐发、是对于生命运动的思考。身在尘世中的人,受物质欲望和闲杂琐事充溢着生活,往往不能在对客观外在事物的追求中审视自己的内心,不能实现对自我的观照,在对人的本质的追寻中是一种不完整的、缺乏主体内在探寻的无目的的被物质欲望和俗世杂念所“魅惑”的状态,遮蔽了生命与生活的本来面貌,而袁弘道是在自然中寻找一种“祛媚”的方式对待俗世生活是显而易见的,在花中寻找,从对物的观照中反观自身,“以胆瓶储花,随时插换。”袁老形之委蛇于仕途,也不忘自身心之逍遥的生

19、命自由本质的追求。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工业文明与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在现代化进程中工具理性凌驾在价值理性之上,人的本质也在逐渐地被边缘化,将琳琅满目的物质作为人的自我异化的实现。马克思说过,我们的时代即文明时代,犯了一个相反的错误。它使人的实物本质即某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的东西脱离了人,他不认为人的内容是人的真正现实10。换言之,对物欲的无限渴望即是人的本质对象异化的结果,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在其中迷失自我,让现实的存在变为虚无。在袁弘道对于花的喜爱与逸趣生活的态度中,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良好的方法去探寻自身存在的本质,不被物质世界的欲望所束缚,或者说,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通过

20、对自然界客观存在事物的观照来“照亮”自身,把在对物质追求中的虚无感在对对象的观照中转化为精神依托,在物质的追求中寻找二者兼容的地带,这样才能凸显在时代潮流中的人的自由本质而不至于完全服从于物质欲望。艺术的人生观也在对自然美的观照中显现。袁老认为,真正爱花之人,他们会“不惮蹶躄而从之”,“睡卧其下,以观花之由微至盛至于萎地而后去。”2 164识花于观嗅之间。而当时在北京做官的袁宏道难免觉得自身沾染了俗世之气,自知不及幽人隐士的境界,故而退而求其次,“身居隐显之间”,“而有味赏之乐。”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写到“只有当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人。”11 80袁老把山水花竹纳于

21、瓶中,目的是“以破闲居孤寂之苦”,为生活增添几分可爱,他以自身的审美趣味营造闲雅的生活空间,花触动视觉感观心生图像,由作为心灵之窗户的眼睛引发全身通感,赏心乐事地在室内这样一个微观的生活空间中用游戏的方式创造乐趣,以微见著,偶见宏观思想上的生活之思、人生之思、万物之思,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的生活美学之道逸居。袁宏道说“山水花鸟者,名之所不在,奔竞之所不至也。”山水花鸟之间没有功名利禄缠绕着身体,也没有为自身名利的追求所牵绊,将情怀寄托于山水花木,山水草木充盈生命的热情,犹如幽人韵士对生活的热爱,故借此来缓解累于世间可趋可争之事。雅致的客观自然装饰与纷扰俗世的繁琐,袁宏道试图调和二者之间的隔阂

22、,“明窗、净几、古鼎、宋砚、松涛、溪声、主人好事能诗,门僧解烹茶、蓟州人送酒、座客工画花卉、盛开快心友临门、手抄艺花书、夜深炉鸣、妻妾校花故实。”2 171这样的闲逸的生活品质的追求如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闲哉!回也。”12或许,在充满着繁杂事物的案几上,置一朵芬芳,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放置一些取之自然的艺术,不仅给按部就班的时日赋予一丝光彩,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实现精神上的慰藉,实现逸趣雅致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目的。对于工作中消极的情绪无处宣泄之时,精神也会彷徨四顾,当望陈秋余:袁宏道瓶史中“花之意趣”蕴含的审美理想顺 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23、报第 21 卷90向自然之物与可爱之处时,引起心灵上的共振,以此调节身心,寻芳览胜,在精神上获得审美愉悦,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上找到动力。或者留出一些闲暇时光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以此陶冶性情,这无异于将生活与自然当做艺术来让人的本质对象化,使它优美、丰富、有条理、有意义让生活变得有情味。如上所述,袁宏道是明末时期骚人墨客中的代表,在瓶花方面不失为一个艺术家,他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着他对生活的痴情,“艺术家不是以严峻的态度对待他同时代的人,而是在游戏中通过美来净化他们,他使他们在闲暇时得到娱乐,不知不觉地从娱乐中排除任性、轻浮和粗野,再慢慢地从他们的行动乃至意向中清除这些毛病,最后达到性格高尚化的目

24、的。”1144袁宏道并没有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别人,只是在弄花的知识技巧中穿插着与世俗的游戏,祛除了人的机心,以瓶花为对象,澄澈自身心灵,明确自身追求,通过袁老与瓶花的“游戏”中来净化读者,感受其中怡情养性的力量,激发我们如今对生命与生活的思考使精神得到洗礼的同时去探寻生命的本质,略微把生活艺术化,诗意的栖居于俗世之中。黑格尔说:“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望而知的,而是要靠艺术家沉浸到外在和内在世界里去探索的。”13作为瓶花艺术品与散文艺术品的读者,袁老在瓶史中体现的审美理想,赋予外在自然之花以情思寄托,实现了观照自身本质实现的良好的诠释。参考文献:1 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 M/郭绍虞.中国历

25、代文论选:第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1.2 张谦德,袁宏道.瓶花谱 瓶史 M.北京:中华书局,2012.3 老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 杨柳桥.庄子译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97.5 教子名文十六篇G.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4.6 莱辛.拉奥孔 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1.7 小窗幽记M.陈继儒,罗立刚,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64.8 诗经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5.9 王维.辋川集 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35.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2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346.11 弗里德里希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M.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 孙钦善.论语译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95.13 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4.14 陈莉.袁宏道 瓶史与晚明理性审美观念J.贵州社会科学,2018(10):47-51.15 吴四梅.明代文人的瓶花艺术:以袁宏道 瓶史为核心 D.重庆:西南大学,2017.16 宋立中.闲逸与雅致:明末清初江南人士鲜花鉴赏文化探论J.复旦大学学报,2010(8):9.17 曾婷婷.晚明文人日常生活美学观念研究 M.广州:暨南大学出

27、版社,2017.责任编辑:钟艳华The Aesthetic Ideal of The Taste of Flowers in Yuan Hongdaos Bottle HistoryCHEN Qiuyu(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500,China)Abstract:Yuan Hongdaos Bottle History is a work describing the art of vase flowers.The description of t

28、he technical knowledge of vase flowers is full of leisure and comfortable attitudes.In the process of flower arrangement,the in-depth pursuit of interest contains the pursuit of ideal personality,the desire for ideal life and the sustenance of the idea of beauty,which forms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m

29、bination of desire,morality and emotion of life consciousness.All of them embody the free essence of perceptual life and rational life.Starting from the taste of flowers in Bottle Histor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ersonality ideal and life ideal contained in literatis pursuit of vase flowers,which is

30、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aesthetic quality of daily life and kneading the secular,interest and life together into the aesthetic,and thus the noble spirit of the gentleman can be raised and the artistic,leisure and comfortable life can be realized.Key words:Bottle History;interest;elegant residence;aesthetic idea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