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5章 健康的生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
(2)免疫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3)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4)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5)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哪些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的重要性,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茁壮成长,将来为中华民族多做贡献。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1)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
(2)免疫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3)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4)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四、教学难点
(1)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
(2)免疫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3)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4)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会生病请大家回忆一下当自己或家人生病时,都采取哪些措施呢?在日常生活中有会发生一些危险情况或意外伤害。同学们知道如果你遇上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吗?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呢?
(二) 讲授新课
一、传染病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
二、什么是免疫
免疫:人体对于病原体等的防御功能。说到免疫,我们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谈起。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人体的皮肤和粘膜对病原体具有屏障作用,淋巴结等对病原体有过滤作用,白细胞对病原体具有吞噬作用,泪液、唾液等所含的溶菌霉具有抗菌作用,这些都属于具有免疫作用的因素。这些免疫因素是我们生来就具有的,对所有所有病原体都具有防御功能,我们称这种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的防御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三、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
(1)不吸烟,也要避免被动吸烟。
(2)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如不吃腌、煎、炸、熏、烤的食物等。
(3)避免过度接触阳光中的紫外线,少去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改良居室的通风条件。
(4)坚持体育锻炼,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5)正确处理人生中的各种事件,并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调整情绪,自我放松,不生闷气,豁达乐观,积极向上。
(6)及时治疗各种癌前病变,定期接受检查,防微杜渐。
四、 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药物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五、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安排膳食
2.坚持适当运动
3.改变不良行为
4.远离毒品
5.保持平和心态
6.自觉保护环境
7.学习健康知识
(三) 重难点精讲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免疫是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四) 归纳小结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免疫是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药物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六、板书设计
一、 传染病
二、什么是免疫
三、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
四、安全用药
五、健康的生活方式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