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章 健康的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2)免疫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3)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4)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5)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哪些内容。2过程与方法:养成查阅资料和汇总信息的好习惯,体验个人总结的愉悦心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的重要性,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茁壮成长,将来为中华民族多做贡献。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1)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2)免疫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3)了解人
2、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4)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四、教学难点(1)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2)免疫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3)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4)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会生病请大家回忆一下当自己或家人生病时,都采取哪些措施呢?在日常生活中有会发生一些危险情况或意外伤害。同学们知道如果你遇上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吗?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呢?(二) 讲授新课一、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3、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二、什么是免疫免疫:人体对于病原体等的防御功能。说到免疫,我们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谈起。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人体的皮肤和粘膜对病原体具有屏
4、障作用,淋巴结等对病原体有过滤作用,白细胞对病原体具有吞噬作用,泪液、唾液等所含的溶菌霉具有抗菌作用,这些都属于具有免疫作用的因素。这些免疫因素是我们生来就具有的,对所有所有病原体都具有防御功能,我们称这种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的防御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三、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1)不吸烟,也要避免被动吸烟。(2)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如不吃腌、煎、炸、熏、烤的食物等。(3)避免过度接触阳光中的紫外线,少去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改良居室的通风条件。(4)坚持体育锻炼,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5)正确处理人生中的各种事件,并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调整情绪,自我放松,不生闷气,豁
5、达乐观,积极向上。(6)及时治疗各种癌前病变,定期接受检查,防微杜渐。四、 安全用药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药物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五、健康的生活方式1.合理安排膳食2.坚持适当运动3.改变不良行为4.远离毒品5.保持平和心态6.自觉保护环境7.学习健康知识(三) 重难点精讲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免疫是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
6、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四) 归纳小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免疫是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药物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六、板书设计一、 传染病二、什么是免疫三、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四、安全用药五、健康的生活方式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八、教学反思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