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言对于存在的召唤——一种现象学的描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62594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对于存在的召唤——一种现象学的描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言对于存在的召唤——一种现象学的描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言对于存在的召唤——一种现象学的描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 吕梁学院学报 年 月.哲学研究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严春友()男山东莒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美学语言对于存在的召唤 一种现象学的描述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 未来教育学院广东 珠海.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 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摘 要:如果把庄子关于言与意的关系的观点称为“言不尽意”论那么也可以把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关于语言与存在相同一的观点称之为“言尽意”论它们各有其道理 但语言与存在的关系是复杂的在这两种情形之外还存在着言不仅尽意而且会超出意的情形这就是书写活动和语言对于存在的召唤 写作活动构成了一个逻辑的引力场这个引力场把潜在于作者精神星空中的能量牵引出来凝

2、聚成概念和命题的星系 如德里达描述逻辑时所说的那样这个逻辑引力场仿佛具有生殖功能从虚无中孕育出存在涌现出作者自己都感到意外、惊异的观点和句子 写作是一种召唤活动将潜在与未知之物召唤于文字之中显现出来 语言是对于他者的召唤和开启语言和言语打开了存在的门将未知、潜在从幽暗处召唤出来沐浴于意识的光明之中关键词:语言书写存在召唤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语言对于表达有某种阻碍作用语言无法准确表达某些体验和感受也就是所谓的“言不尽意”其中以庄子之论为著名:“世之所贵道者书也 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

3、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 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庄子天道)这种情况的确是有的却未必就是因为意之深有时就是一些浅层的感觉比如生理上的感觉也难以用语言描述出来 即使一个感性的存在物要用语言把它传递给另一个人在他头脑中建构出感性图像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形成感性图像必须通过亲知 语言的界限未必就是存在的界限感性层面的存在交流常常无需语言现代西方哲学家们的观点则指向了与庄子相反的方向 伽达默尔认为“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强调语言与存在之间的同一性语词之外无物存在 维特根斯坦也说:“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

4、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他把语言的界限看作世界的界限语言于感性存在层面所起的作用只是一个中介、指向、提示和启示而它所指向的东西之所以能够传达给别人并不决定于这个词本身而是取决于受众是否具有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比如“辣”若一个人从未尝过则无论怎么向他描述他都难以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在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说语言就是存在而脱离了存在的语言便仅仅是一种符号从以上情形看语言似乎限制了对于存在的表达言不尽意论好像很有道理但这只是语言的功用在某个方面的表现同时它对于存在还具有揭示、显现、召唤的功能 在这个方向上言不仅尽意而且超出了意将意引向存在的深处使未知者显现出来从而突破世界的界限 以下尝试

5、用现象学的方法来展示语言的开启性作用一、书写是揭示存在的活动如果说精神世界是一个广袤的宇宙一篇作品的写作则无异于一个星系的诞生(刚写完这句话脑中突然联想到了人的精神结构形成的过程也是与星系的演化过程相类似的于是停下来将这个想法写到日记里准备补充到关于自我精神内在结构形成的有关文字中)追溯一篇文章的起源可以发现它最初往往来自一个简单的想法、观念、感悟、判断、命题 在这个想法产生之前的阅读、思索类似于原始星云阶段那时没有结构没有中心只有无序的粒子运动 星星点点的、散乱的感想 而基本命题的出现意味着在这个思想的星云里演化出了一个核随着这个核的出现一个引力场产生了 星云被这个核所吸引开始围绕它旋转进而

6、形成一个个“旋臂”当我觉得一个想法比较成熟决定要写成文章时就会在脑子里产生出更细致一些的想法通常会把它们写在文章的标题之下作为即将展开的写作过程的提示、关键词 它们就是从核心命题里衍生出的一条条旋臂比如本文现在的“旋臂”是如下一些内容:言语的召唤作用不如文字的召唤作用写作是一种召唤活动是一种追问追问敲扣着未知之大门涌现书写的整体性核心命题或感受种子标题的指向作用引力作用展现生长对未知的召唤牵引引力中心草稿并非词不达意相反是词会生意语言把存在召唤到光明处语言的抓握作用预定与不确定物之不可说树木这些旋臂大多有不同的指向有一些指向相近的方向总体上则都受制于标题或核心命题的约束被限制在核心命题所辐射的

7、域中 目前这些旋臂还是无序的随着演化过程 文章的展开它们会逐渐形成有序的结构 在即将定稿的文章中这些旋臂不一定都会出现有的旋臂会消失有的会被融合在写作过程中有可能衍生出新的旋臂只是现在我还不知道它们会是什么也可能根本就没有新的旋臂生成 因此这篇文章这个星系最终究竟是什么样子目前尚不可知(写到这里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十点多该休息了所以这个指向未知的写作活动暂时结束 这里说的“未知”是就细节而言的就整体的方向来说则是已知的那就是探讨语言对于存在的召唤作用)这些旋臂最终会演化成一颗颗行星围绕着太阳 文章的主题而旋转 那时一篇完整的定稿 星系就诞生了 这个星系是自成体系、自称起结、自我证明的自洽系统 不过

8、这是一个语言与逻辑的星系文字是它的粒子逻辑和语法是它运行的规则写作过程更可以比喻为一棵植物的生长过程标题或核心命题就是一粒种子 当然是逻辑的种子而文字的展开则是它发芽、生长的过程干、枝、叶、花、果依次生成完成一个整体建构的过程 种子规定了能够生长出什么样的植物规定了即将生成的植物的质标题具有指向作用它放射出强大的引力把与主题有关的一切信息和材料源源不断地呼唤出来将它们全部聚焦在这一个方向上用以建造即将生成的精神星系 它仿佛从虚无中创造出无数的粒子用以建造这个新的世界 标题或核心命题牵引着思维的指向使之不得过于发散分散了力量以至于无法构造出新的星体、星系 由此也限制着作者的视域使作者只能在这个域

9、中劳作割舍掉分生出来的枝杈标题或核心命题只规定了方向细节则是在文字的具体生长过程中展开的 标题或核心命题是抽象的它的展开才是具体的前者是骨架后者是血肉标题或核心命题也仿佛设定了一种内在的逻辑写作一经开始就沿着逻辑的轨道不断生发出新的枝叶而这些新的枝叶往往是作者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写作活动中思维经常分叉如同植物生长的过程这种内在的逻辑构成了一个引力场域把潜在于作者精神星空中的能量牵引出来 一开始作者常常觉得没有多少话可说而当他进入书写状态时语句就仿佛自动地跳出来一般如江水奔流涌现出作者自己都感到意外、惊异的观点、句子 写作活动构成了一个逻辑的引力场如德里达描述逻辑时所说的那样这个逻辑引力场仿佛具有生

10、殖功能从虚无中孕育出存在写作是一种召唤活动将潜在与未知之物召唤于文字之中显现出来 在非写作状态下若仅仅是进行脑中的思考无论对某个核心命题思考多么深入也都有一种模糊的感觉唯有书写 把思考变为文字的活动才可以将这个命题细化、展开并使之更加严谨在纯思维状态下也很少有上述的文如泉涌的状态出现在脑中涌现出的大多是一些核和点它们犹如思维海洋里的一个个孤岛而书写可以使它们连结成大陆书写活动不断激发出新的思想在书写的过程中当正在书写的这个意思浮现于笔端后边常常会跟随着许多新的意思等待着涌现的机会 它们如同在幕后的一个个演员等候着登上表演的舞台每一个存在都争先恐后地要变身为文字 当然也有停顿和断裂的时候这时在那

11、里等待着的就是作者了不只是文字具有召唤作用而且言语同样能够起召唤作用 当你心中有某种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将其说出来你的这个想法不仅会变得更加细密而且还会衍生出许多新的想法 这些想法往往是在你正在向别人述说的同时就在你大脑的后台产生了言语的召唤具有灵动、跳跃和更具有活力的特点它宛如山间小溪跌宕起伏激起浪花文字的召唤作用则更加深入、细微、精密和沉稳它犹如平静的湖水映现着天空的每一片云朵显现出思维机体的每一个细节写作之所以具有召唤作用是因为写作实质上是一种追问活动追问指向未知开启了未知之门打开了未知、潜在显现的通道把它们从幽暗的虚无境域中呼唤出来 追问敲开了存在的大门写作活动的召唤作用与它的整体性有关

12、 这个“整体性”的意思一方面是指书写的每一个部分的观点都与中心命题以及其他部分保持一致这是由内在的逻辑自动生发出来的标题和中心命题也以自己的逻辑力量将思维约束在已经生成的逻辑轨道之内运行 另一方面是说书写活动是向着未知和不确定开放的思维的焦点指向未知和不确定的领域而这正是写作活动能够呼唤出未知和潜在的原因 已知的逻辑片段潜含着尚未显现的逻辑片段逻辑的链条在思维的燧石对于未知的敲打中向前延展着 这个逻辑引力场的重心位于未知之域由此牵引着思维之舟前行(在写上面这段之前脑中断续出现了以下几个光点:无形之物变成有形之物的过程理性与非理性虚无下面就接着写这些内容)写作和言语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把无形之物变为

13、有形之物的过程 一个观点只出现于心中时它是无形的心理存在物它类似于一项工作开始之前的计划、草案要将这计划、草案变成现实则需要实际的行动写作和言语就是这样的行动 心中的观念、命题是理论的写作和言语则是实践的是将内在之物变为外在之物、心理变为物理的过程 实践活动使原本抽象的理念获得现实的生命成为丰满而生动的存在 这也是书写和言语活动之所以能够呼唤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写作活动似乎具有非理性的特征主体不能完全把握写作的整个过程 将要写出怎样的具体文字、写作过程中还会出现什么样的思想作者是不能预先知道的作者也不能完全决定要写出的是怎样的文章想是一回事写是另一回事 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写作活动却始终贯穿了理

14、性:它是有计划的整个写作过程都是在作者头脑清醒的情况下进行写成的文章也是以逻辑为骨架这些都是理性的表征 一个没有理性的人不可能进行这样的创作非理性的波浪是在理性的堤岸内涌动在不确定性中又有着某种确定 这种显现不会是没有限度的它受到作者前见的约束 那些将要显现的东西首先受制于作者最近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状态所构成的视角这一视角影响着他能够看到什么东西再远一些就是一般性的前见它由作者个人的全部历史构成虽然说这个未知之域相对于知的活动来说是虚无这虚无却不是纯粹的空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有只是我们不知道有什么而已 纯粹的虚空是同质的所有人都一样我们这里说的作为未知的虚无却不是它是有质的每个人的未知都有其独特

15、性 哲学家的虚无不同于科学家也与艺术家相异从哲学家的虚无之海里溅出的是哲学的浪花 虚无是有规定性的在每个人的虚无里都潜藏着他自己所生成的存在都具有属他的性质二、语言把存在召唤到光明处(写到这里脑中出现了“名词对于存在的显现有抓握作用”的想法)语言是存在表演的舞台唯有登上这个舞台存在才能够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在这个舞台之外的存在是我们所不能达致的无名之域 舞台是一个光亮的处所其周围是无边的黑暗存在犹如飞蛾一般被光明所吸引扑向这个能够使自身显现的场域没有语言即使把握到了存在也无法向别人传达即便你感受到了存在它也是模糊幽暗、游移浮动的 没有语言也可以思维不过这样的语言浅显而不精确其所显现的存在也就不清

16、晰 天生聋哑人固然也可以进行思维活动却主要是形象思维脑中呈现的是一幅幅画面这样的思维感性倒是感性却不足以显示存在之复杂 语言看起来是抽象的、普遍的却能够刻画最精微的存在语言仿佛具有俘获的能力当存在被它捕捉到时就牢牢固定在世界的某个位置上成为坚不可摧之物 可以说语言是存在的秩序当存在进入了这个秩序就在“世界”中得到安置在与“世界”中的其他存在的相互关联中获得规定成为确定性的存在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知其名的花草树木它们就活生生地呈现在感官面前或色彩绚丽或暗香袭人有着最直接的存在感 可是由于不知其名称就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它们因而总感到无法把握 当我们离开直观再去回想的时候非常模糊难以复现它们很容易从我

17、们的世界里滑走 我们对它们进行描述的时候多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知道了它们的名称就大为不同了那个对象会一下子明亮起来好像从黑夜中升起的朝阳一样从你思维的海洋里脱颖而出 比如在意大利我看到一种树所结的果子与栗子无异却不能吃一直纳闷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树木呢?在向人描述的时候也只能这样去述说结果是大家依然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树 直到某一天有人说那是马栗其果实马可以吃人不能吃这种树才在我心中有了确实而可靠的存在它的性质才明晰起来就在此时此刻我还有很多的植物不认识它们只能存在于我的世界的边缘在语言的边界处若隐若现飘忽不定只在直观时它们才是生动而确实的转过头去就会消失 这是由于缺少了能够抓住它们的“手”名称名

18、词好像有着特殊的意义 不知其名时你只能说有一种东西是什么样的形状、颜色、特性等等由于没有一个名词来抓住它它就始终是一个不够澄明的东西 这时我们的种种刻画都是碎片式的、零散的、局部的杂乱地呈现着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当我们知道了这种东西的名字以后情形就变了:那些碎片就会建构为一个有机整体各种性质就像找到了自己的主人似的成为那个名词的构成部分名词具有凝结、聚合之力是性质的主体没有了它各种性质就没有了着落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名词与形容词的区别 名词虽然实质上具有形容词的性质它们在语言上的功能和对于存在的把握作用却是不同的 名词直指存在是存在的整体具有很大的包涵性 名词的实质相当于“有”它只是说有物存在并不指明

19、它的任何性质它的性质是由形容词来给出的 与形容词相比名词具有一种无限性它可以包含众多的形容词 在这个意义上名词是形容词的“家”名称本身是无意义的它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命名名词的意义来自于反复的使用即镶嵌于具体的语境之中 比如山毛榉对于没有见过且不知道这种树木的人而言它就是一个字符和音符不知道山毛榉这个名称究竟有什么含义顶多知道它是一种树对于一个毫无化学和物理学知识的人说“原子”这个概念跟与他说外语差不多 名词的意义来自我们对于语言的反复使用和知识来自形容词对它的界定 当我们向他人解释这些东西或概念时如果不是先说出名词而是先说它们的性质只会使人莫名其妙不知道你究竟要说什么 解释就是赋予这个名词以意义 名词是本体亦即主体有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才有意义和归属那些尚未登上语言舞台、尚未被语言捕捉住的存在是生成中的存在正处于发育途中 存在的发育跟动植物的发育一样有的可以发育成熟有的则停滞在某个形态中有的则如河流中泛起的浪花一现之后再无踪影语言是对于他者的召唤和开启语言和言语打开了存在的门将未知、潜在从幽暗处召唤出来沐浴于意识的光明之中参考文献: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郭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