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2.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阐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二)技能目标
尝试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2.培养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
三、教学难点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
教学演示资料:教师自制PPT,网上下载的相关视频。
实验材料用具:黑暗处理一昼夜的天竺葵、黑纸片若干、曲别针若干、95%的酒精溶液、稀碘液、50 ml小烧杯、200 ml大烧杯、小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黑塑料袋(以上材料每组一套)。
五、教学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
(二)新课教学
1.提问实验步骤和每一步的用意。
2.总结实验步骤并明确各个步骤的意义是什么。
提问:
同学们认为哪一步是最复杂的呢?为什么?
3.明确小组分工的重要性和在实验中的作用。
提出实验中小组评价的标准并宣布实验开始。
4.展示实验结果
5.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利用学生得出的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6.点拨难点:
(1)有光与无光的条件下,对植物产生有机物的影响。
(2)有机物的奥秘在于其中储存着能量。
(3)叶绿体是能量转换器等。
引导学生得出重要概念。
7.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收集资料:
(1)调查家庭中常吃的植物性食物有哪些?
(2)从营养价值的角度分析它们?
(3)这些食物属于植物结构层次的那一层级?
(4)植物主要储藏有机物的组织是哪种组织?这种组织的细胞可能具有什么特点?
(5)图表资料分析:
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这说明什么问题?
(6)资料拓展:年轮的形成与植物个体的生长的关系。有机物在植物体内有什么作用?
(7)提出问题: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请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回答问题并填写本节课的学案:
2.实验步骤:(写出每一步骤的关键词)
(1)暗处理
(2)部分遮光后照光
(3)去除遮光纸
(4)酒精脱色
(5)滴加碘液
(6)观察
小组讨论、分析说明,请一个组到前面演示;说出火柴的使用、酒精灯使用等的注意事项。
3.讨论分组方案。
分组实验。
4.观察结果与分析交流。
5.得出实验结论。
(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收集并交流资料。
思考分析并回答问题。
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找到共同的规律。
以学案的的形式,既复习了旧知识,对实验步骤进行梳理和强化同时为本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基础。
针对难点和重点,引领学生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并提出建议和要求。
思维理解科学原理,并在总结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
(三)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在生物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又是什么呢?对我们的生物圈有没有影响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后面的学习吧!
总结归纳:
有机物构建了植物体自身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植物。植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将实验拓展到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案
光合作用实验报告
班级: 第 小组 时间: 月 日
(一)实验步骤:(写出每一步骤的关键词)
1.
2.
3.
4.
5.
6.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1.滴加碘液后,叶片遮光部分和未遮光的部分分别出现什么现象?
2.分析得到上述现象的原因。
(三)实验结论:
1.光合作用的条件: 。
2.光合作用的产物: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