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有理数的减法【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天气预报的例子,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应统一关系,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教材第40页最上方的第一个图及相应内容.【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找出生活中关于有理数减法的例子,通过计算温差,有利于学生初步认识有理数的减法.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问题1 计算下列各式:
2、15-6= ,15+(-6)= ;19-3= ,19+(-3)= ;12-0= ,12+0= ;8-(-3)= ,8+3= ;10-(-3)= ,10+3= .【教学说明】学生观察左右两个算式的特征,再进行计算,得出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归纳结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2.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问题2 计算下列各式:(1)9-(-5); (2)(-3)-1;(3)0-8;(4)(-5)-0.【教学说明】通过计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归纳结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根据计算法则转化为加法运算,再按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
3、算.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是运算符号由“-”变为“+”;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3.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问题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m.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教学说明】学生在导入中已初步认识有理数的减法,可类比求温差的方法来求落差.问题4 教材第41页“例3”.【教学说明】将数学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使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进一步体会有理数减法的实际应用.【归纳结论】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计算.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口算(1)3-5
4、(2)3-(-5)(3)(-3)-5 (4)(-3)-(-5)(5)-6-(-6) (6)(-7)-0(7)0-(-7) (8)(-6)-6(9)9-(-11)2.计算3-(-3)的结果是( )A.6 B.3 C.0 D.-63.一个数加上-4,其和为-10,则这个数是( )A.14 B.-14 C.-6 D.+64.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3)-(-4)=1B.0-(-2)=-2C.(-5)-(-5)=0D.-25-25=05.若a-(-b)=0,则a与b的关系是 .6.小马虎在计算25+x时,误将“+”看成了“-”,结果得20,则25+x的正确答案应为 .7.以地面为基准,A处高+2
5、.5m,B处高-17.8m,C处高-32.4m.问:(1)A处比B处高多少?(2)B处和C处哪个地方高?高多少?(3)A处和C处哪个地方低?低多少?8.已知xy,且x=3,y=4,求x+y,x-y的值.【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自我检测对有理数减法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一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1)-2 (2)8 (3)-8 (4)2 (5)0 (6)-7 (7)7 (8)-12 (9)202.A 3.C 4.B5.互为相反数(或a=-b)6.307.(1)(+2.5)-(-17.8)=2.
6、5+17.8=20.3(m)(2)B处高,高(-17.8)-(-32.4)=-17.8+32.4=14.6(m)(3)C处低,低(+2.5)-(-32.4)=2.5+32.4=34.9(m)8.x=3,y=4得x=3,y=4.又xy,所以x=3,y=-4,所以x+y=-1或-7,x-y=7或1.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有理数减法法则.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请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营造互学互比的良好氛围.【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6”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例子感受有理数的减法,到探究、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培养学生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