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幼小衔接对应着学生的首次学段转换,意味着学生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学前教育阶段过渡到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小学教育阶段,关系着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与多方面的发展。因此,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具备幼小衔接的相关理念十分重要。教师应以识字教学为突破口,准确掌握学生已有语言发展基础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顺利地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来。文章基于幼小衔接视角来研究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深入了解识字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分析得出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幼小衔接;一年级语文;识字;对策作者简介:杨雪如,福建省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颜厝镇兰庭幼儿园教师
2、,研究方向为幼小衔接。(福建 漳州 363119)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3)24-0129-03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杨雪如一、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当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就会和幼儿园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学生需要付出努力,不断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交往环境;另一方面,学生的感知、注意力、记忆、想象和思维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变化。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强调的随机、无目的的识字学习相比,小学生的语言发展迅速,很快地从口头语
3、言转变为书面语言。学生也开始系统地学习汉字,随着学习要求的突然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压力也随之增加,而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在阅读、写作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小衔接视角下的识字教学是一个值得小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现阶段,我国幼小衔接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学龄前儿童在入学前缺乏学习准备和社会性准备,入学后在学习心理和社会性方面难以适应。此后,国内学者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扩展幼小衔接的内容,得出如下结论:提高刚入学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帮助他们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是非常有价值的;幼小衔接中语言教学是很重要的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意注意、责任感以及任务意识,进而扩展
4、和探索非智力因素衔接的内容;社会适应性方面,同伴沟通在幼小衔接中非常重要。然而,国内一些研究者认为,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很多方面,如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情感、社会和家庭交往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学习适应性方面,有学者认为,在幼小衔接阶段,绘本识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幼小衔接的教学需要和儿童的成长需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龄前儿童更好地进入小学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对现阶段儿童语言发展提出了两项要求。第一,倾听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培养和提高儿童听、说汉语的综合交际能力。儿童能够认真倾听,逐教学微观-129新课程研究2023.24渐理解日常
5、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基本用语,愿意说话,尝试流利、清楚的口语表达,从而形成文明的语言习惯。第二,做好儿童阅读、听说训练工作和前书写准备。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注重通过游戏培养儿童的识字兴趣,引导儿童通过阅读、绘画、写字逐渐感受各种汉字符号的功能,通过阅读让儿童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前书写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在适宜的环境中支持、鼓励和吸引儿童积极地与教师、家人或者朋友进行交流,让儿童感受语言沟通的种种乐趣,进而才能够慢慢学会运用和熟练使用礼貌、得体的日常交流语言。幼儿园在语言领域的识字教学可称为“前识字教学”,即教师以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作为教学途径,引导幼儿对文字和符号产生兴
6、趣,关注文字功能意识和结构意识对幼儿式识字的重要影响。关于幼儿园的识字教育,学者们一直在争论儿童在幼儿园识字是否可行和必要,以及识字是有益还是有害。二、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问题分析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发展其他能力的质量。而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以使识字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没有去研究汉字本身,这就使得识字教学失去自身的魅力。1.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的缺失。教师往往只专注于追求识字速度和数量,学生增加了额外的学习负担。虽然学生发展语文学习的其他能力需要学生认识许多汉字,但不是要求教师一味地追求学生在识字学习中达到一定识字量,而是
7、让教师引导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每一个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以及汉字背后的汉字文化对学生理解文章并获得更高层次审美体验的作用。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未得到重视。教师不能满足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而应该探究本篇课文的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学生情领域教学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识字的规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主动、愉快地认识汉字。3.识字教学评价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识字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识字教学目标,运用一定的方法对识字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当前,教师普遍重视评价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以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笔者通过访谈和课堂
8、观察发现,几乎所有的评价实施者都是教师。教师不应当在课堂上直接指出学生出现的问题,而是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评价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关注其他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适时采用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因为识字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的方面,还包括学生学习的方面。长此以往,学生虽然掌握汉字的字音、字形,却不明白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严重阻碍了识字教学在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上的重要作用的发挥。此外,教师对汉字的教学方法使用不恰当,反而会增添汉字本身的复杂性。三、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改进对策1.重视汉
9、字文化育人功能,提升识字质量。汉字承载着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语文课程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常规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在弘扬优秀文化方面的优势。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识字质量。2.以汉字文化为依托,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当学生开始学习书面语言表达时最先接触的就是汉字,这不仅是学生与文字这一语言符号之间的接触,更是与文化的接触。汉字有自己的独特性,它除了具有记录汉语的工具性功能之外,它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性,汉字以它独特的
10、形体结构散发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制订识字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到将汉字的工具性和文化性完全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使学生能够积极愉快去感受汉字文去化的广度和深度。-1303.加强幼小衔接意识,提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幼儿园与小学虽然是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但是在识字教育教学的内容与目标、方法与途径以及重要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断裂与错位。为此,就需要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增强幼小衔接意识。一方面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目标等,另一方面要充分掌握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开展识字教学活动。4.构建幼小衔接阶段
11、语言素养评价体系。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与小学识字教学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方面,幼儿园的识字教育并非幼儿园教育强调的重点,幼儿识字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而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幼儿园的识字教育是基于幼儿语言发展的连贯性的特征,为幼儿从口头语言转向书面语言的前期阅读和前期书写做准备,但是幼儿为前期阅读与前书写的准备到达何种程度尚未能作出统一的结论。这就使得小学教师不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识字基础。有关部门与幼儿园和小学应加强合作,重视幼小衔接阶段学生语言素养评价体系的建设。这样使每一位小学一年级教师都能获得学生在幼儿园语言学习阶段获得的各种素质评价结果,使教师在基本掌握学生语
12、言发展基础的前提下进行识字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进入小学后迅速适应识字学习活动,发展语言技能。5.关注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合理选择识字教学方法。结合认知发展规律,一年级学生主要有以下显著特点:第一,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仍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稳定性和集中度较差,这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干扰。因此,教师需要设计组织有序、有趣且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识字。第二,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是以整个幼儿期的记忆发展为基础,并在教学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意识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意义记忆逐渐发展。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他们记住的东西很容易忘记和消失。因
13、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巩固和系统地复习学生已学的识字内容,科学地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第三,一年级学生受思维制约,有时需要借助直观来理解抽象概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将抽象汉字形象化,激活学生的思维。一年级语文教师要真切地去感受识字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好识字目标和内容,并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新动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实现识字教学高质量的发展。参考文献:1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2 韩仁生,苗军芙,李传银.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3 张素丽.汉字文
14、化视野下的识字教学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4 崔增亮.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5 谭梓华.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0.6 郭宇.幼小双向衔接的个案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9.7 张玉萍.汉字文化视域下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8 曹楠,吴荔红.澄清与化解:基于家长视角对幼小衔接现实困惑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10).9 刘丽伟,李敏谊.在家努力还是参与学校: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情况调查J.学前教育究,2015,(6).10 肖静.丹麦实施幼小衔接的目的、举措及启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4).责任编辑郝婵责任校对雷濛教学微观-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