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重点、难点)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重点、难点)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重点)知道排尿的意义。2.能力目标 通过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 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利用肾单位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尿液的形成,并且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和实验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进一步建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
2、一的基本观点。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观看视频,分析数据,观看动画,课件演示和游戏体验等,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尿液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难点知识,对此采取让学生分析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中液体成分的不同,提出质疑,然后学生自学进行解疑,再此基础上动画展示尿的形成过程,最后老师点拨释疑。体现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识图能力。课前准备:教师:肾单位的模型、课件。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查询、搜集有关肾脏方面
3、的疾病及肾透析的知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5分钟1、 什么叫排泄?2、肾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3、肾单位的结构组成是什么?学生回忆、看书。结合肾单位的模型说出肾单位的结构组成。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播放“田世国捐肾救母”的视频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田世国的事迹感动了世人,他成为了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为母亲捐肾,挽救母亲的生命。那么肾有什么作用,它与尿的形成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尿的形成和排出。观看视频播放“田世国捐肾救母”的视频,引导学生交流感想,水到渠成,引入新课。展示目
4、标1分钟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读标识标目标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明确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提高课堂效率。引导探究层层推进6分钟温故知新: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课件展示:肾单位的组成示意图你来推测: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时候有什么变化?与尿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过渡 :同学们推测得很好,那么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初步感知,提出质疑:比较进入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的液体成分的变化。 (单位:克/毫升)肾小球中的血液肾小囊中的液体肾小管中液体水939795蛋白质70.030葡萄糖0.10.10无机盐0.90.91.1尿素0.030.031.8血细胞若干00过渡: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提出的问
5、题也很好。观看动画初步释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当血液经流肾小球时,哪些物质可以经过肾小球到肾小囊中?这说明肾小球有什么作用?到达肾小囊的液体称为什么?、肾小囊的液体到达肾小管时成分又发生什么变化?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在肾小管形成的液体称为什么?3、肾小管中的尿素的含量为什么会大大增加?4、比较尿液和血液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过渡: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下面请观看尿的形成动态图,并总结尿的形成过程。课件展示尿的形成动态图精讲点拨总结知识: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
6、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游戏:首先请同学们熟悉一下游戏规则:每人领一种成分卡片并举在胸前,经过讲台(相当于肾小球)时,被滤过的到门前来,末被滤过的就回到自己的座位先站着,再经过讲台前(相当于肾小管)时,被重吸收的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站着,未被重吸收的站到另一边。知识拓展:血尿与蛋白尿。含有红细胞的尿叫血尿,含有蛋白质的尿叫蛋白尿。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进入肾小囊腔,所以正常人的尿中不会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当患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红细胞和蛋
7、白质可以滤过到原尿中并进入尿液。这样,患者不仅尿量增加,而且还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同时还伴有发烧、水肿等症状。生活连接巩固新知:1、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2、如果发现了较多的蛋白质呢?3、如果发现了较多的葡萄糖呢?动脑思考知识升华:流出肾脏的血液与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成分上有什么明显变化?总结:流出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和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学生思考,讨论。一位学生代表上讲台对照课件示意回答: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推测: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成分发生了变化。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比较不同提出质
8、疑:1、为什么肾小囊中蛋白质比血液中的少,而且无血细胞?2、为什么肾小管中的液体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3、肾小囊中的液体成为什么肾小管中液体称为什么?观看动画,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初步释疑。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学生观看尿的形成动态图总结尿的形成过程。学生游戏。阅读,了解血尿与蛋白尿的形成过程。快速抢答小组讨论交流作答。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建构下面的新知识即:“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作好基础。让学生对数据不仅要横向比较,也要从纵向进行比较。这样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分析、提出问题,这是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观看尿的形成
9、动态图,使学生将实验数据和肾单位的结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尿的形成有初步的理解。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起到一个强化理解的作用,突出尿液形成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到知识。结合实际应用,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通过抢答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竞争意识。通过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达到知识提升的目的。组织交流点拨建构18分钟过渡:肾脏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体外的呢?我们接着学习。二、尿液的排出过程展
10、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膀胱尿道输尿管肾脏阅读教材自主学习:1、泌尿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2、各有何功能?3、人的肾脏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说,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而为什么排尿又是间歇的呢?连连看: 肾脏 排出尿液 输尿管 产生尿液 膀胱 输送尿液 尿道 暂时贮存尿液播放排尿过程的动画 你能说出排尿的途径吗?总结:排尿的途径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过渡:你有憋尿的习惯吗?这样好不好呢?请你说说理由。 提问:排尿有什么意义? 总结:排尿的意义1、排出体内的废物。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拓展探索:介绍血液透析请问:图中的人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了?首尾呼
11、应深化提高请同学在学习了尿的形成和排出以后,来谈一谈田世国为母捐肾的事迹为何感人?阅读教材69页标出重点知识并作答。学生代表在白板上连线。观看动画说出排尿的过程: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学生分析、交流、作答了解血液透析的原理。谈感受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连连看,巩固知识。播放动画使学生直观看出尿的排出途径。说出憋尿的危害,提高学生保健意识。结合实际应用,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通过学生感受,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知识整合迁移应用8分钟知识整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激烈的讨论和互帮互学中你有何体会?迁移应用:1、某人双肾功能衰竭,则不能进行( )A.
12、维持氧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B.调节水和无机盐的代谢和排出代谢废物C.维持血糖在0.1%左右D.体内有机物的分解2、人体排出的尿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无机盐 B、水 C 葡萄糖 、尿素3、根据下图完成有关问题: 填写各部分名称: 图中形成尿的主要器官是 ;排尿的通道是 、 和 ;其中 能够暂时贮存尿液。4、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出尿液?学生小结、质疑、解疑。谈体会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5分钟课堂达标检测题:A类(必答题)1、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
13、体分别是( )。A血浆、原尿、尿液B血液、原尿、原尿C血液、原尿、原尿D血液、原尿、尿液2、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 ) A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血细胞和葡萄糖 C尿酸和尿素 D血细胞和无机盐 3、原尿和尿液在成分上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收集管有收集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尿作用 4、在无外伤的情况下,当尿中同时出现红细胞和蛋白质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囊 B 肾小体 C肾小管 D肾小球 5、下列有关排尿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出废物 B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排出食物残渣 D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14、 6、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小体 7、由血液形成尿液的正确过程是()A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 B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C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B类(抢答题)8.下表为终尿、血浆、原尿三种液体的成分(克/100毫升),请回答问题:成 分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尿酸无机盐 甲80.10.030.0020.9 乙00.10.030.0020.9 丙0020.050.9(1)、甲是 乙是 丙是 (2)、甲的蛋白质为8、乙的蛋白质为0,这是由于什么原因?(3)、乙的葡萄糖为0.1、丙的葡萄糖为0
15、,这是由于什么原因?(4)、乙的尿素为0.03、丙为2,这是由于什么原因?C类(选做题)9.下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血液在流经 时,通过 1 和 2 的_作用,除_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其它成分,都可以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2)、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 _时,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的成分是_,完全不被重吸收的成分是_, 它和多余的水、无机盐一起形成尿液。(3)、人体排尿,不仅能够起到排出_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_的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课下作业:A类:教材70页第1、2题、B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60当堂达标题;C类:请同学们以“肾移植、器官移植”为主题,创作一
16、份手抄报,把你知道的、想说的写下来,在班内进行宣传和交流,到时给优秀者以奖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板书设计: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一、尿液的形成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形成尿液二、尿液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体外三、排尿的意义1、排出体内的废物。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有: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推测。 这一设计应用在“尿的形成”教学
17、的导入阶段。在强化肾单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肾单位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尿的形成过程,从而将尿的形成和血液循环联系起来,形成初步认识,为下一步重难点的突破做好铺垫,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提供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讨论探究。 这一设计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是数据和结构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测结论和新认识的对比,从而达到引出和强化滤过及重吸收这两个概念的目的。第二是自由讨论和教师设题讨论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找到问题的实质,注意分析的角度和方法。通过这一环节,最终突破重难点,突出能力培养。3、设置目标要求,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这
18、一设计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是在学生对尿的形成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后,借助动态图,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课文,并进行讨论和归纳,从而对尿的形成过程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步展示归纳,达到强化目的。第二是在处理排尿的意义时应用,这一知识点学生结合上节课知识已有较为明晰的认识,通过阅读和总结,形成完整的概念。4、设置应用题和竞赛题,达到巩固强化和检测评价的目的。 这一设计分为两个步骤,第一,设置与实际生活相关应用题,在教学内容进行过程中,穿插其中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达到及时巩固及时反馈的目的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第二是知识竞赛,这主要是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和好胜心强的特点,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对这两个课时的内容进行一个总体回顾和检测评价。存在不足之处:1、 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还应进一步加强组织教学,可以考虑课前培训小组长以便协助老师。2、在知识的拓展上还应加强,可介绍一些有关泌尿系统的科普网站给学生,以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