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课时 4.9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及相关性质;初步了解能利用图形的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2.过程与方法:能准确的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图形,并能指出位似中心和位似比。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对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形成多角度,多方法想问题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位似图形的相关定义、性质的理解及掌握教学难点:位似图形判断;区别位似与相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活动内容: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如:同底不同尺寸的照片)。同时让学生观察教材P137页插图:1、在图片上取一点A,它与另一
2、张图片(如图片)上相应的点B之间的连线是否经过镜头中心P?要求学生操作得出结论。在图片上换其他的点试一试,还有类似的规律吗?此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2、在以上的活动基础上引出位似图形及其关有关概念。活动目的:通过展示图片和照片,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引出位似图形的概念。第二环节:做一做活动内容:课件展示:(2)O(1)P(3)1、让学生观察一组图片,判断每组图形是不是位似图形,如果是,找出各自的位似中心。2、教材P138图4-28,要求学生在图(1)中任取一对对应点,度量这两个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它们的比与位似比有什么关系?在图(3)中再试一试,还有类似的规律吗
3、? 3、通过第2步的活动,引导学生得出位似图形的性质,对于学生正确的描述,教师应给予肯定,最后用课件展示:位似图形的性质。第三环节:想一想活动内容:回顾本章第3节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方法,你能使用橡皮筋使放大前后的两个图形的位似比是1:3和1:4吗?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加深对前后知识的理解,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四环节:课堂练习活动内容:指导学生做课本P139随堂练习,先用课件展示具体作图方法。活动目的:1、让学生初步体会尺规作位似图形的方法、步骤。2、让学生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动手作图的能力。3、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注意事项:本环节要求学生亲身动手操
4、作,体会作图的方法、步骤。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1、学生小结这节课的收获与感受;2、总结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有关性质及画位似图形的方法。第六环节:布置作业1.教材P140 习题4.12 1 22.创新设计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 4.9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熟练准确地利用图形的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过程与方法:了解常用的几种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数学依据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对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形成多角度,多方法想问题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熟练准确地利用图形的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作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5、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提问:1、什么叫做位似图形,它具有什么性质?2、如何将画在纸上的一个图片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线段的比为1:2?你有哪些方法?与同伴交流。第二环节:例题讲授活动内容: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要求作出一个新图形,使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2 :1。 1、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找出方法,然后说明方法的可行性。(橡皮筋法、方格纸放大法)教师对于学生找到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评述,并引入本课的主题:利用位似图形放大(或缩小)图形。注意,此过程对于学过方法的回顾,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学生找出方法即可,因为这两种方法不是本课的重点。2、教师讲解作图步骤及方法(课件展示)。3、待
6、课件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利用位似图形放大(或缩小)的作图步骤。简记方法:(1)选点;(2)作射线;(3)定对应点;(4)连线第三环节:议一议活动内容:1、问:对于上面的例题,你还有其他方法吗?提示:如果依次在射线PA、PB、PC、PD、PE、PF、PG上取点A、B、C、D、E、F、G呢?2、让学生动手按要求在草稿本上作图,此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并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3、将较好的学生作图进行展示,并由学生说明作图的步骤。第四环节:想一想活动内容:课件展示: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1)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取点D、E,使DEBC,那么ADE是ABC缩小后的图形。(2)分别在ABC
7、的边AB、AC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那么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3)分别在ABC的边AB、AC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那么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根据题意,画出草图,进行判断,同时说明理由。2、教师在学生回答各小题的同时,利用课件同步展示,进行集体讲解、交流。第五环节:巩固练习活动内容:三角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2,2),B(4,2),C(6,4),试将ABC缩小,使缩小后的DEF与ABC对应边的比为1:2。过程:先让学生思考,完成练习后,再用课件展示图例,讲解方法。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课件展示)问题:1、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位似比的定义?2、位似图形的性质。3、位似图形的作法。第七环节:布置作业1、教材P140页 习题4.13 1、 22、创新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