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5.2平方差公式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学
主题
整式
主备教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通过拼图游戏,与同伴交流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难点:发展推理和表达能力
导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导学步骤
导学行为(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
引出新课
1、平方差公式是什么?
2、运用公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引入课题
新知探索
例题
精讲
合作探究
【类型一】 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如图①,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把剩下部分拼成一个梯形(如图②),利用这两幅图形的面积,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图①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2-b2,图②中梯形的面积是(2a+2b)(a-b)=(a+b)(a-b),∴a2-b2=(a+b)(a-b),即可验证的乘法公式为(a+b)(a-b)=a2-b2.
方法总结:通过几何图形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可对平方差公式做出几何解释.
【类型二】 平方差公式的实际应用
王大伯家把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了邻居李大妈.今年王大伯对李大妈说:“我把这块地一边减少4米,另外一边增加4米,继续原价租给你,你看如何?”李大妈一听,就答应了.你认为李大妈吃亏了吗?为什么?
解析:根据题意先求出原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改变边长后的面积,然后比较二者的大小即可.
解:李大妈吃亏了.理由如下:原正方形的面积为a2,改变边长后面积为(a+4)(a-4)=a2-16.∵a2>a2-16,∴李大妈吃亏了.
方法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公式化简解决问题.
引出研究本节课要学习知识的必要性,清楚新知识的引出是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
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教师给出准确概念,同时给学生消化、吸收时间,当堂掌握
例2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课堂检测
1.若(x-5)2=x2+kx+25,则k=( )
A.5 B.-5 C.10 D.-10
2.9.8×10.2=________;
3.a2+b2=(a+b)2+______=(a-b)2+________.
4.(x-y+z)(x+y+z)=________;
5.(a+b+c)2=_______.
6.(x+3)2-(x-3)2=________.
7.(1)(2a-3b)(2a+3b);(2)(-p2+q)(-p2-q);
(3)(x-2y)2; 4)(-2x-y)2.
8.(1)(2a-b)(2a+b)(4a2+b2);
(2)(x+y-z)(x-y+z)-(x+y+z)(x-y-z).
9.有一块边长为m的正方形空地,想在中间位置修一条“十”字型小路,小路的宽为n,试求剩余的空地面积;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比较这两种表示方法,验证了什么公式?
10.观察下列各式的规律.
12+(1×2)2+22=(1×2+1)2;
22+(2×3)2+32=(2×3+1)2;
32+(3×4)2+42=(3×4+1)2;
…
(1)写出第2007行的式子;
(2)写出第n行的式子,并说明你的结论是正确的.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练习,教师批阅部分学生,让优秀生帮助批阅并为学困生讲解.
总结提升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a+b)(a-b)=a2-b2.
2.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板书设计
1.5.2平方差公式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二)探索新知 例1、例2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本课作业
教材P22随堂练习
本课教育评注(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