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4整式的乘法(1)教案 冀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15095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4整式的乘法(1)教案 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4整式的乘法(1)教案 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4整式的乘法(1) ----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 一、教材分析   《整式的乘法》是冀教版教材第十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一个单元是继教材第六章《整式的加减》之后,初中阶段对整式的第二次的研究,它与整式加减一样是整式运算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因式分解、方程、函数以及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不可缺少的工具与其它数学知识一样,它在工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材将单项式乘法安排在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之后,单项式的乘法包括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的乘方与乘方的乘法的混合运算等,内容较为充实、完整。为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运算法则拓宽了空间,有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单项式乘法运算的熟练程度得以提高。在综合运用多种运算法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运算能力,同时本节课的教学难度有所增加。   学习单项式的乘法并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是学好整式乘法的关键。单项式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又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乘法的基础。同时,本课中由图形面积引入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也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它为本章结束时的课题学习《整式变形与拼图》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学习既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应用,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本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节课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魅力,从几何与代数两个角度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整体代换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乘多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是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而是将着眼点放在多乘多的积中各项的来源的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良好习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是分析与研究多乘多的项的产生过程及运用多乘多的法则进行适当的训练。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并会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目标:学生在探索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的过程中,感受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并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适当的探究、合作讨论、实践活动,获得一些直接的经验,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体验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的规律,享受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及其应用。 这是因为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是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难点: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 这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辩论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以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三、教法设计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的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在观察思考之中.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围绕问题进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进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矫正,使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致于影响后面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扫清障碍.通过例题的讲解,教师给出了解题规范,并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本节课可以师生共同小结,旨在训练学生归纳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进一步防范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四、教学过程 以下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 复习回顾,奠定基础 a.提出问题:回顾前边所学的幂的运算性质?学生回答。 b.请四个学生板书学案上的四个复习题; (1)(-a5)5 (2) (a2b)3 (3) (-2a)2(a2)3 (4) (y n)2 y n-1 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几个运算性质以免在以下新课学习中发生混淆。 c. 引导学生复习整式的有关概念,并解决学案相应习题。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引入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导学案中的图。体现了整式乘法的实际需要。同时提出问题: 你能这两幅图画中画面面积吗? 这个问题会使学生感到,研究单项式的乘法正是为了满足生活与学习的需要,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观念,同时也体现了生活即课程的新课程理念。 (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问题提出后,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思考,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说。在这里,可能学生会很快得出结论。 这时我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能否将上述结果表达的更简单,并说明理由? 在学生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出示以下两题: (1) (2) 同学们按以下提问,回答问题: (1) ①每个单项式是由几个因式构成的,这些因式都是什么? ②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③根据乘法交换律变更因式的位置    ④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⑤根据有理数乘法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得出结论   按以上的分析,写出(2)的计算步骤:   (2)    通过以上两题,让学生总结回答,归纳出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步骤是: ①系数相乘为积的系数; ②相同字母因式,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相乘,作为积的因式;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也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积仍是一个单项式; ⑤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也适用. 看教材,让学生仔细阅读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边读边体会边记忆.利用法则计算以下各题. 【教法说明】把两个引例当做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勇气.师生共同总结法则,使学生对单项式乘法的运算从肤浅认识到形成一般的规律性认识. 例1 计算: (1) (2) (3) 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同桌互阅,最后由教师点评。 例2 计算以下各题: 师生共同完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叙述过程,教师板书。 小结: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是整式乘法中的重要内容,它的运算法则的导出主要依据是,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以及幂的运算性质。 【教法说明】例 1紧扣法则,学生可以顺利完成,所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例2中(l)小题涉及运算顺序问题.(2)小题要注意几个负数的书写形式,讲解例2要注意教师的“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 (4)尝试反馈,解决疑难 练习一 (1)计算: ① ③ ② ④ (2)计算: ①   ②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 ② ③ ④ 【教法说明】对于法则的应用,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回答时,教师应特别指出错误的根源,避免学生在以后的运算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5)实践探索,突出应用 为了突出法则的应用这一重点,就要突出它的实践性,那么,与引入部分就有了呼应,有了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后,一些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下题: 例3 一家住房的结构如图示,房子的主人打算把卧室以外的部分全都铺上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转? 【教法说明】本节课教学关键是使学生熟练进行单项式乘法运算,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6)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1)判断:   ①   ②   (2)填空:   ① ② 【教法说明】第(1)题通过两个判断引起学生注意,在计算过程中一个是“-”号,另一个是系数的计算都是容易出错的地方.第(2)题主要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以及逆向思维能力,在处理此题时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另外,学生的当堂练习设计分层次,注意前后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变式训练,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体现。 (7)回顾与小结 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谈相互交流,谈谈本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有什么体验。 学生交流讨论后,再次指名部分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作适当的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共同探讨了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在学习中同学们发扬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精神,自己发现了法则,并对法则进行了推广应用。认识到研究一个新问题往往都要借助于旧知识的应用,将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这是我们今后从事研究工作的重要方法。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继续发扬今天的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精神,让它成为自己前进的不竭动力。 (8)布置作业 课本第99页习题第2大题与第3大题。 五、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再次体会到:课堂上的真正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是一名参与者。一堂好课,师生一定会有共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教学中,各知识点均是学生通过探索发现的,学生充分经历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没有将重点盯在大量的练习上,而是定位在知识形成的过程的探索,这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体现,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与自我发现,注重挖掘教材的能力生长点,挖掘教材的内涵,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