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产量的影响与效益初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61154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0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产量的影响与效益初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产量的影响与效益初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年第 7期1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1.1科学选择良种农户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优选当地农业部门审核认定和推荐的玉米及大豆品种。以大豆品种为例,应优选适应性好、抗逆性强、农艺性状优、产量高、品质好的大豆优良品种,例如黔豆 7号、黔豆 10号、黔豆 12号等,其纯度应98%、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12%;以玉米品种为例,应优选耐密、紧凑、低秆、丰产玉米品种,例如黔单 988、新中玉 801、北玉 1521、金玉 579等,其纯度应96%、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13%。只有做到科学选种,方可保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效益。1.2 种植模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

2、植时,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非常关键,目前常见的种植模式包括:“2+1”模式,即种植 2 行玉米、1 行大豆,玉米和大豆两种植比例为 2:1,该种植模式为农民常用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管理粗放,适宜小面积种植及旱作条件,能够降低玉米产量损失,增收一季大豆;“2+2”模式,即种植种 2行玉米、2 行大豆,两者种植比例为 1:1 的宽窄行大豆玉米带状种植的模式,该种植模式适宜规模化大户采用,非常方便播种、除草、收获作业,产量质量均较高;“2+3”模式:即种植 2 行玉米、3行大豆,两者种植比例为 2:3,该种植模式为当前较为成熟的高产栽培模式,对栽培管理措施要求较高,适宜灌溉方便的区域应用,具有

3、较高的生产效率。1.3 种植密度以“2+3”模式为例,建议玉米种植密度控制 在 42 00055 500 株/hm2,瘠 薄 田 块 玉 米40 50042 000 株/hm2,中 等 肥 力 田 块 玉 米45 00048 000 株/hm2,高肥力田块公顷穴数52 50055 500株/hm2;建议大豆种植穴距13 cm,每穴 2粒,公顷穴数 63 000,公顷粒数 124 500126 000。高产栽培条件下,采用 2 m 带宽种植,玉米窄行距 40 cm,宽行距 160 cm,玉米与大豆间距 50 cm,大豆行距 30 cm;全程机械化种植条件下,采用 2.4 m 带宽种植,玉米窄行距

4、 40 cm,宽行距 200 cm,玉米与大豆间距 70 cm,大豆行距 30 cm。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田间光照和通风条件,促进玉米和大豆良好生长,避免相互影响。1.4 防除杂草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若田间存在杂草会与农作物争夺水肥,同时也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率,导致玉米、大豆减产减收,因此,农户要提高除草意识,正确选用除草方法。杂草较少时,建议采用人工除草法。杂草较多时,建议喷施除草剂除草。要结合田间杂草类型,正确选用除草剂。在玉米大豆种植前,可在地表喷施草铵膦除草;在玉米大豆种植后,建议喷施精异丙甲草胺+唑嘧磺草胺进行封闭除草;后期田间若有杂草,建议在 3叶期喷施玉米、大

5、豆专用除草剂,要对准杂草喷药,防止药液飘散对玉米、大豆植株产生危害。喷施除草剂后若遭遇降雨,应再补喷 1次,提高除草效果。1.5 病虫害防治玉米及大豆病虫害防治主要以喷施农药为主,农户要正确选用农药,结合病虫害类型选择针对性、广谱、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减轻污染,同时也保证玉米和大豆质量。防治玉米锈病,建议交替喷施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建议交替喷施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防治玉米螟,建议交替喷施 25%灭幼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产量的影响与效益初探-282023年

6、第 7期世界热带农业信息脲 3 号悬浮剂 600 倍液、2.5%氯氟氰菊酯 2 500倍液;防治大豆锈病,建议交替喷施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防治豆荚螟,建议交替喷施 5%定虫隆乳油 1500 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3 000倍液。此外,要积极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例如以菌治病治虫技术、以虫治虫技术、黄板诱杀技术、灯光杀虫技术等。1.6 适时收获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因成熟期不一致,要进行分期收获作业。建议先收大豆,再收玉米。应在籽粒归圆、落叶 90%以上时收获大豆,利用收获机快速完成收获作业。收获时间不可过晚

7、,防止裂荚造成经济损失。在收获玉米时,应在果穗苞叶变黄、籽粒乳线消失后利用机械设备一次性完成摘穗、秸秆粉碎还田等工作,提高收获效率和质量。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效益2.1经济效益据统计,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平均产量为 7 5009 750 kg/hm2,大豆产量为 9001 800 kg/hm2,总产值超过 2 000 元,和玉米单作相比,每公顷增收 4 500 元左右,达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更好的保障了粮食安全,同时也实现了“一季双收”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2.2 生态效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例如土壤流失量降低 1011%

8、,地表径流量降低 8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56%,玉米土壤总氮提高 4%,大豆土壤总氮提高 7%,氮肥利用率增至 39%,每公顷减少尿素用量 6075 kg。可以看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对土地的保护作用较为理想,而且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更加有利于现代农业高质量、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玉米、大豆是同季节种植的农作物,两者长期存在“争地”矛盾。新时期,要积极推广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掌握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解决玉米大豆争地矛盾,达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的,实现“一季双收”目标,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推动农业良好发展。(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李琼芬毛木亮,唐成果,罗廷松,徐文波,夏冬冬)-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