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植物种子的萌发【学习目标】1. 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2. 分析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3. 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4.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裁培过程【重点难点】 重点:1.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2探究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难点:1探究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预习指导】1 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 2大豆种子有哪些结构? 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3. 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4植物种子的萌发时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
2、?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学习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集体朗读: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很大的一类生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绿色植物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氧和水等物质的循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朗读了解第3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并对绿色开花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初步地认识。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5章 绿色植物的一生。 一、 种子的结构 讲述:地球上的绿色植物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它们在完成自己生命历程的同时,又对其他生物发挥着重要作用。让我们
3、一起来了解绿色植物的一生吧!播放视频: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种子在湿润的土壤中萌发,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讲述并提出问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多数是由种子萌发形成的。那么,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观察实验:大豆(或蚕豆)种子的结构。分发给每张桌子两位同学一粒浸软的大豆种子和一粒玉米种子。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解剖:解剖大豆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结合书上插图,说出各部分的名称。想一想:1. 大豆种子有哪些结构?2.哪些结构与种子萌发有关?3. 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播放视频:植物种子结构。出示:大豆种
4、子的填图,让学生轮流说出其结构。观看种子发芽,感受生命的奇妙,同时提出问题:种子是怎样萌发的?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探究的欲望。分组观察、实验,对照书上插图认识大豆种子的结构。之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4个思考题。1略。2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3种子的胚是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观看,对大豆种子的结构与功能有全面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对胚的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出示:玉米种子的结构图片。请学生观察,并能找出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小结:大豆种子玉米种子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子叶两片,子叶储存营养物质子叶一片,胚乳储存营养物质 播放视频:种子
5、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提出问题:你认为被埋在土壤中的种子什么时候才能发芽?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设计实验: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实验设计。 推荐器材:培养皿、吸水纸、标签、清水、小麦种子。播放FLASH: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实验记录:连续进行实验一周,每天定时观察,并且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念强化。观察后发现:玉米种子有胚乳,而大豆种子没有。玉米种子有一片子叶,而大豆种子有两片子叶。各抒己见:雨水,温暖,春天,空气,土壤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设计出本小组的实验方案,与全班同学交
6、流。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观看,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种子的生长发育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足够的 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讨论:水、空气、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 解释:因为种子中含有的淀粉和蛋白质等复杂物质,只有在水和空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转变为能够被胚吸收和利用的简单营养物质。 播放视频: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观看思考题: 1.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2.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3.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堂小结:理清本节课的思路: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的结构、功能和发育结构主要功能发育时的变化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实验装置在课堂上准备好,实验观察在课后进行。要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致认为有影响。但不知道为什么?从种子萌发过程的动画中,对种子萌发的过程有形象、直观的了解:1胚根首先突破种皮。2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3子叶逐渐消失。通过完成图表理清本节课的思路,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学后记】当堂检测 1.完成教科书 P65- P66自我评价1-4(请学生讲解) 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2.完成补充习题P38P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