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1 工程概况………………………………………………………
1.2 交通……………………………………………………………
1.3 自然条件………………………………………………………
1.4 建筑材料………………………………………………………
1.5 施工供水、供电………………………………………………
第二章 施工总进度………………………………………………………
2.1 施工总进度计划(表)编制原则……………………………
2.2 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形成………………………………………
2.3 工期保障措施…………………………………………………
第三章 施工总布置图……………………………………………………
3.1 施工总体布置原则……………………………………………
3.2 施工导流………………………………………………………
3.3 施工区布置……………………………………………………
3.4 其它附属设施布置……………………………………………
第四章 施工用地计划……………………………………………………
第五章 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5.1 土石方开挖……………………………………………………
5.2 坝体填筑工程…………………………………………………
5.3 钢筋混凝土工程…………………………………………………
5.4 帷幕灌浆施工工艺…………………………………………………
5.5 砌体工程………………………………………………………
5.6 金属结构安装工程……………………………………………
第六章 质量保证措施……………………………………………………
6.1 施工组织机构…………………………………………………
6.2 质量保证措施…………………………………………………
第七章 安全保证措施……………………………………………………
7.1 安全管理机构…………………………………………………
7.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3 施工安全措施…………………………………………………
7.4 其它安全保证项目……………………………………………
第八章 环境保护方案与文明施工措施………………………………………
8.1 环境保护………………………………………………………
8.2 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8.3 临时设施拆除…………………………………………………
第九章 雨季汛期施工技术措施………………………………………
9.1 雨季施工管理目标………………………………………………………
9.2 雨季施工准备工作……………………………………………
第一章 概 述
1.1 工程概况
拟建的细水水库位于州广南县正西方向的珠琳镇阿哈村民委细水村境,坝址位于细水村西北方向0.5km处。总库容145.0万m³,正常库容109.9万m³,兴利库容94.3万m³,调洪库容35.1万m³,属小(一)型水库。其坝址以上径流面积5.17km2,多年平均产水量207万m³,p=75%年入库径流量161.3万m³,p95%年入库径流量115.9万m³,其中:烟田灌溉供水量117.9万m³生活用水、大牲畜饮用水量3.9万m³:生态用水量为20.7万m³。本工程来水量已基本利用完。
本标段枢纽建筑物有:拦河坝、输水兼导流隧洞、开敞式溢洪道与附属工程。拦河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址处河床高程为1421.000m,拦河坝最大坝高30.5m,坝轴线长233m,坝顶宽5m,坝顶宝成1444.500m;输水兼导流隧洞总长168.590m;水库正常蓄水位1441.290m,正常库容109.9万m³,设计洪水位1443.060m(p=3.3%),校核洪水位1443.740m(p=0.33%),总库容145.0万m³,兴利库容94.3万m³,调洪库容35.1万m³,死水位1429.530m,相应死库容15.6万m³。淤沙水位1426.230m,相应淤沙库容5.67万m³。
细水水库回水长度0.65km,细水水库工程正常蓄水位1441.29m,农村居民点迁移界线1442.68m;耕地征用界限1442.41m;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征地界限1441.29m。库区淹没征用处理总面积214.48亩。其中耕地面积131.34亩;林地65.58亩;交通运输用地1.26亩;水域与水利设施用地2.34亩;其它土地13.96亩。淹没乡村道路1.2km。不存在学校、卫生所等企事业与特殊设施的淹没和搬迁。
1.2 交通
本次投标的细水水库位于州广南县正西方向的珠琳镇阿哈村民委细水村境,水库坝址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5′14″,北纬24°02′59″。坝址位于细水村西北方向0.5km处。水库距广南县城约45.0km,距州府所在地110km,距470km,距丘(北)—广(南)公路,有简易公路从丘(北)—广(南)公路通至细水村,交通较为方便。运往大坝枢纽的主要材料和设备全部通过永久和临时公路运至施工现场。
1.3 自然条件
1.3.1 水文气象
坝址以上径流面积5.17km2,河流长度3.62km,比降为48.9‰.细水水库径流区形状呈扇形,流域形状系数为0.394,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峰位于流域北部,海拔高程1699.0m,最低点位于水库坝址处,海拔1420.0m。流域植被较好,由灌木、乔木与草地覆盖,地形以山区为主,属构造侵蚀中低山和岩溶地貌。
广南县降雨分配不均,汛期一般始于5月中旬,10月下旬结束,由于季风的影响,变化较大,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11月-4月占20%。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6.7℃,多年平均无霜期306天;多年平均最大风速21.3m/s;多年平均蒸发量167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降水量1040mm。
1.3.2 工程地质
工程区位于云贵高原向桂东溶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区域总体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近呈阶梯状降低。测区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碎屑岩分布于测区北部库区一带,碳酸盐岩则分布于库区外围一带,地貌类型主要由构造侵蚀低地貌、侵蚀溶蚀低地貌和小岩溶盆地地貌组成。测区冲沟较为发达,河网密度大,溪流多呈树枝状,谷坡陡缓不一。水库溪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右江支流西洋江的旧漠河小支流,河谷主要呈基本对称和不对称的“u”型谷和“v”型宽谷。溪沟两岸零星分布有阶地和台地,滑坡、崩塌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
1.4 建筑材料
细水水库推荐坝型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料种和数量为:粘土料 3.66万m³,堆石料15.93万m³,砂、碎石和小块石料3.15万m³。料场为可研阶段选定的料场。心墙土料场位于水库南部丘广公路旁,料场距坝址区公路里程约6.2km;坝壳灰岩料料场位于水库南部,距坝址区公路约3.0km,交通较为方便。
1.5 施工供水、供电
工程区附近有10kv输电线路经过,工程施工用电拟从附近经过的10kv线路搭接,需架设永久输电线路长约1.5km的施工供电专线即可至施工区总变压器,50kv变压器一台,然后再分配给各施工作业点即可,到各个生活区与施工点临时用电线路长约5.0km。
生活与生产用水可直接引用库水,输水管道线路长约0.2km,为防止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染,生活用水需做净化处理。
第二章 施工总进度
2.1 施工总进度计划(表)编制原则
(1)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确保工程施工能平顺地按进度计划进行, 避免出现施工强度过载以与劳动力突变。
(2)区分各项工程的轻重缓急,将控制性项目,即大坝基础砼砌 块石和冲砂孔砌筑施工排在前面。作为保证措施,相应为其施工需要的 料场、道路、风水、电系统与少量的生产用房准备工程须导前安排;
(3)根据水利工程施工季节性强的特点,先排出在枯水期的项目, 然后再排汛期可以施工的项目;
(4)确定一些调剂项目,作为保证重点,实现均衡的施工措施。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4个月。
2.2 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形成
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形成程序:
以招标与合同文件工程量清单各项目的工程量和工程分期为基础→确定各项目的施工期限→确定各项目开竣工时间和相互搭接关系→以横道图形成总进度计划。本工程具体施工进度计划详见附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2.3 工期保障措施
本工程施工的主要难度在于帷幕灌浆和坝体砌筑,我方采用较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方案,严格控制 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提高保证率,就能解决本工程的施工难点问题。
2.3.1 工期保障思路
优化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与进度;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与现场调度,与时调整现场资源,紧抓关键线路工期实现;保证现场 人、财、物、机与技术的供给;建立激励的竞争机制;积极推广新技术、 新工艺,采用新设备。
2.3.2 工期保障方案
本工程拟定为我单位直管项目,我单位对项目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咨询、指导、检查、监督、服务,确保工程按期实施。
2.3.3 工期保障措施
2.3.3.1 施工组织
(1)选派具有丰富管理与现场施工经验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与技术总工,由长期从事同类工程施工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
(2)合理安排,超前考虑,快速进场,迅速开展工作。中标后迅 速组建项目经理部,施工队伍、机械设备作到“三快”,即“进场快、 准备工作快、开工快”,按“先施工后生活、先打开(工作面)再完善” 的原则,齐头并进,保证工程顺利开工。
(3)做好工程动员,做到层层发动,深入人心,调动参建人员的 工作积极性,无私奉献。
2.3.3.2 机械设备
(1)设备配置新型、施工能力强、数量充足,满足施工需要。
(2)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力量,确保机械完好率,提 高机械使用率,搞好机械的配套使用,提高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机械 设备的效能。
(3)零配件供应充足。 施工机具使用情况参见附件:主要施工设备表
2.3.3.3 现场技术与计划管理
(1)编制好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最优施工方案,加强施 工计划的科学性、实用性,运用网络技术、系统工程等新技术原理,使 工程施工做到点线明确、轻重分明,资源配置合理。
(2)根据施工变化,与时调整施工计划,明确关键线路,确保关 键线路上各项工程的施工工期按计划实现。
(3)搞好计划管理,合理地安排资金和人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安
排各种物资材料的采购工作,与时供给各阶段所需的材料。
(4)制定详细作业计划,做到日保旬、旬保月、月保季、季保年 工期,实现施工总目标。
(5)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经验与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2.3.3.4 现场生产管理
(1)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单机、 单车、单项工程记件工资包干制度,超产的给予奖励,提高职工和机械 的工作效率。
(2)开展劳动竞赛和立功创模活动。抓住施工有利时机,适时组 织单位与单位、项目与项目、班组与班组之间,以“创优、高产、低耗、 安全”为主要容的对口赛,不断掀起施工高潮,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3)加强施工调度工作,减少各工序间的衔接时间,充分利用各 工作面,避免出现窝工。
(4)对重点和难点早下手,重点抓,争分夺秒,尽快实施、突破。
(5)加强各部门协作配合,理顺上下关系,对施工现场出现的问 题与时反馈、与时解决。
(6)充分考虑冬、雨季施工的困难,合理安排生产。
2.3.3.5 进度控制
(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或业主、监理人对工期的要求,适时根据 工程进展,调配资源配置,实现目标。对关键工序,关键项目强化跟踪 指导,跟踪监测。
(2)比较施工与计划完成的投资差距,分析原因,找出导致差距
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
(3)对分项、分部工程编制每旬、每月、每季、每年的施工形象 进度计划,与时掌握实际每旬、每月、每季、每年所达到的施工进度, 采取相应的对策。
(4)与时掌握各单项进度指标,与施工总进度确定的指标比较, 找出差距,分析原因,采取调整工序,增加投入等与之相适应的措施, 确保单项进度指标的实现。
(5)明确关键线路,狠抓关键工序,根据工程的变化,实施动态 管理,适时调整,采取相应对策。关键线路分层次,关键工序保关键点、 关键点保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保总工期。
2.3.3.6 资金保证
(1)管理利用好工程资金,保证各项施工正常进行。
(2)确保流动资金的投入,为工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工程资金专款专用。
2.3.3.7 理顺关系
(1)尊重与依靠业主、监理人,虚心接受监理单位的指导、监督, 尊重设计单位,主动协作配合。
(2)与建设方相互沟通,相互谅解,互相配合,通力合作。
(3)加强与当地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第三章 施工总布置图
施工总体平面布置是施工方案在现场空间上的体现,它反映着已建工程和拟建工程之间,以与各种临时建筑设施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
3.1 施工总体布置原则
1、实用性:与整体布局结合考虑,布置有利于施工和现场管理。为了方便管理和施工,施工区的临时设施尽量集中布置,污水集中处理。
2、合理性:即临时工程、施工交通工程布置合理,相互影响小,能满足本工程施工所在地区的交通要求。
3、经济性:即在满足施工条件下,要布置紧凑并适用本工程,尽可能减少施工用地,尽量少占农田,减少征地和拆迁量。
3.2 施工导流
3.2.1 导流标准与导流方案的选择: 本枢纽工程为四等,主要建筑物为 4 级,次要建筑物为 5 级,相应导流建筑物为 5 级。因工程规模小,工程量不大,选择导流标准为五年一遇洪水重现期。相应此标准的施工分期洪水流量如下表所示:
表 3-1 水库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P=20%)
月份 2 3 4 5~9 10 11 12~次年1月 11~次 年3月 10~次 年4月
Qp(m3/s) 0.73 0.220 29.6 240 35.6 3.47 0.63 5.17 53.8
导流方案选择如下:
第一阶段 水流自左岸导流明渠向下 游泄水。
第二阶段 水流由河道经溢流坝预过流坝段的直角梯形断面渠道泄水。
第三阶段 洪水由左岸导流明渠经冲砂 孔渲泄。
3.2.2 导流明渠的设计与施工
导流明渠在左岸边坡开挖而成,用于渲泄工程第一阶段施工中的洪水和第三阶段将洪水引进排砂孔渲泄。渠道进水口布置在上游围堰附近设计高程处,出口约在设计高程处,底坡 1∶500。渠道采用矩形断面,底宽 2.0m,边墙高 1.2m,设计水深 1.0m,渠道采用挖掘机开挖, 人工配合修饰。
3.2.3 围堰设计与施工
上游围堰位于距大坝约 400m 的位置,主要是作为造成第一、三阶 段干地施工,和为坝前壅水至导流明渠进口处的临时挡水建筑物。经布置,围堰最大高度 2.0m,顶宽 1.0m,底宽 2.0m,堰顶高程 按设计要求,坝前设计水深 1.0m。围堰采用袋状粘土局部修饰,用土从料场取料,载重 汽车运至施工现场,人工装袋后,水中填筑就位。施工完成后,用 1.0m3 挖掘机配合人工拆除围堰。
3.2.4坝体导流断面设计 根据相关的水文资料,某水库枢纽工程在第二阶段的施工主要受施工洪水的制约。为了保证大坝左、右岸主体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工期都不会受到影响,设计科学合理的导洪断面渲泄施工洪水非常重要。受坝体 排水检查廊道和冲砂孔位置的影响。过洪断面设计为直角梯形,经水力 计算,下底宽 7.0m,上底宽 14.0m,当水深为 5.2m,i=1/500 时,过流量为 Q =260m3/s。因此在第一施工阶段,务必在坝体中部施工至设计高程时,预留底宽为 7.0m 的一段作为导流用,同时在左、右坝段两个工区,沿垂直于坝轴线的方向将坝体一部分砌筑至 设计高程,以自然形成一导流明渠,这样既保证了主体工程在汛期能正常施工,又满足了洪水季节排泄洪水的需要。
3.2.5 基坑排水 选用电动单级污水泵抽排基坑与工作面的渗水、降水与施工用水,经估算与工程类比,大坝基坑抽水量约为 1.0m3/h。
3.3 施工区布置
施工区主要参照招标文件给出地形数据与现场实际情况布置,选址是要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各类气候条件与会影响施工的各类因素。
施工总布置图参见附件:工程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
3.4 其它附属设施布置
3.4.1 施工供水
为保证施工期有足够的施工与生活用水,在坝顶左右两岸附近各设置一个面积为 5×10m 的施工用水池(设沉淀池)。施工期两岸供水系统可通过 JDY-350 型抽水水泵,直接从河道或导流明渠中抽水至两岸施工用水池,其水质和水量均能满足施工期施工要求,生活用水经过简单 的过滤消毒处理后即可饮用。
3.4.2 施工供电
工程区附近有10kv输电线路经过,工程施工用电拟从附近经过的10kv线路搭接,需架设永久输电线路长约1.5km的施工供电专线即可至施工区总变压器,50kv变压器一台,然后再分配给各施工作业点即可,到各个生活区与施工点临时用电线路长约5.0km。
3.4.3 施工交通
本次投标的细水水库位于州广南县正西方向的珠琳镇阿哈村民委细水村境,水库坝址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5′14″,北纬24°02′59″。坝址位于细水村西北方向0.5km处。水库距广南县城约45.0km,距州府所在地110km,距470km,距丘(北)—广(南)公路,有简易公路从丘(北)—广(南)公路通至细水村,交通较为方便。运往大坝枢纽的主要材料和设备全部通过永久和临时公路运至施工现场。
3.4.4 弃渣堆料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规要求,将大坝基础土石方开挖后的弃渣堆放在上游围堰以下库区左岸的开阔地带,并尽量减少弃渣对库区的环境影响。水库蓄水后,弃渣堆料场即被淹没。
3.4.5 施工照明
夜间施工照明布设有临时照明设施,其照明强度符合国标和技术条款中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 施工用地计划
本工程施工用地即指永久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的用地情况。永久建筑即大坝与其附属设施,临时建筑物用地即临时管理用房等,坝上游一部分临时占地在库区形成后将被淹没,坝下游一部分临时占地还可恢复成耕地。
临时建筑物用地情况见附件:
第五章 主要施工工艺
本枢纽主体工程的施工是针对拦河坝基础开挖、坝体填筑、砌体砌筑工程、输水导流隧洞、开敞式溢流洪道与附属工程而言。旨在于对土石方开挖、心墙砌筑、坝体砌筑、砌体砌筑和金属结构安装等工程,拟定相应施工方法组织现场施工,以便保证主体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能够符合招标与合同文件第二卷相应的技术条款与其引用标准和规程规的要求。
工程开工前,依据业主提供的现场坐标各水准点资料,用 GTS602/CP 型拓普康全站仪和 S3 型水准仪对所提供的高级控制点进行互检,在确认各点的坐标和高程,与所提供的成果表中的数据以与有关三角网点和水 准网点的基本数据相符合后,在施工区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测量, 根据设计图纸增设平面控制网点和水准网点。
5.1 土石方开挖
大坝边坡和基础土石方开挖石方总量相对较大,其开挖采用风钻钻孔,人工装药预裂 爆破,小炮分层爆破,两岸边坡自上而下分梯段开挖的方法,临近水平建基面预留岩体保护层。土石方采用 WY-160 型挖掘机挖土,T-180 型推 土机集料。土石弃渣用挖掘机和 ZL-50 型装载机装渣,5T 载重汽车运至 业主和监理人指定的堆料场。对于边坡的整修、齿槽和盲沟的开挖以与 机械无法操作的部位的施工,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对开挖出露的软 弱岩层和构造破碎带区域,按施工图纸和监理人批示进行处理,并在施 工过程中设置临时排水设施与时排除坡底积水,保护边坡的稳定。
5.2、坝体填筑施工
5.2.1 回填施工程序
主坝填筑应从上下游低于心墙基础的低凹部位首先开始,待填筑到心墙高程后,坝体填筑以心墙先上,其它填筑料紧随其后,平起上升。
5.2.2 坝料填筑施工工艺与方法
5.2.2.1 填筑作业面的划分
5.2.2.1.1 划分填筑单元的目的
为了使大坝填筑各个工序尽量连续施工,需在填筑作业时划分成若干个工作面或
作业单元,以提高坝面上各类施工机械的使用效率,提高上坝强度。
5.2.2.1.2 工作面填筑单元的划分
每个单元面积的大小,依施工设备的品种、型号和数量而定。单元太小,会给车辆卸料、洒水与碾压造成困难;单元太大,单元数则减少,会给单元的循环造成困难
(1)上库主坝心墙区最大面积在2000m2以,考虑心墙部位预留通道等因素影响,心墙区面积更小,根据类似工程,心墙区每个单元面积约1000~3000m2,因此,本工程粘土心墙部位按照一~二个单元进行划分,划分作业单元后形成进料摊铺、碾压、质量验收流水循环施工作业。
(2)根据填筑规划,堆石体每个单元面积约4000~8000m2,以平行坝轴线划分条带填筑作业大区,各作业大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填筑单元。
(3)反滤料各条带填筑区作为一个作业大区组织施工。
5.2.2.1.3 填筑单元的循环
作业面划分后,形成作业区流水循环、区单元流水循环、单元工序流水循环施工。单元循环的原则是:第一个单元铺料平料,第二个单元洒水碾压,第三个单元质量检查验收,以此循环往复,形成流水作业。
5.2.2.2 坝料运输与卸料
5.2.2.2.1 上坝料运输
(1)心墙料、堆石料: 20t 自卸汽车运输;
(2)反滤料、过渡料:采用4t 以下的农用车运输,必要时农用车车尾焊一上大下小呈喇叭口状的滑槽,确保卸料时不超出料宽1.5m 的围;
(3)上坝料的运输车辆均设置标识牌,以区分不同的料区,如运输上游I 区料的挂上“上游I 区料”的标识牌等。
5.2.2.2.2 坝料卸料
(1)心墙料采用进占法卸料。即自卸汽车在碾压检测合格的土层上卸料,摊铺时采用推土机配合汽车边卸边推,汽车在已摊铺好的松土层上行走,碾压,这既有利于心墙土料的防雨,也利用了汽车的压实功能,有利于提高干密度,也避免了重车直接在已压实土料面上反复行驶,造成剪切或超压等现象。
(2)反滤料、过渡料、采用后退法卸料。即在已压实的层面上后退卸料形成间隔料堆,再用反铲平料。这种卸料方式可避免填筑料的分离或粗颗粒集中。因与心墙邻近的反滤料、过渡料宽度仅为1.5m,卸料时应按1.5m 宽、40cm 厚,以与每车的装料量计算出卸料堆间距,以此间距卸料成堆。
(3)堆石料采用后退法卸料。采用挖机进行平料。平料时,在工作面两侧与前进方向,每20m 放置一个标有刻度的移动标志杆,挖机操作手控制铺料厚度。标志杆安排专人负责挪动,当挖机平料前进时,与时向前挪动,并指挥挖机平料。平料过程中一旦发现超径块石则用反铲从铺料层中挖除,运到坝体上下游护坡块石区或采用破碎锥破碎,再与填料混合填入坝体中。
5.2.2.3 铺料
根据下发的技术要求,大坝各物料每层松铺层厚:粘土、反滤料、过渡料不大于40cm,粗砂碎石垫层为28cm,堆石料不大于80cm,全强风化料不大于65cm。
5.2.2.4 施工供水与坝料洒水
5.2.2.4.1 上坝填筑料中途加水
主坝上坝填筑料中途加水站布置于主坝上游围堰上,距离主坝很近,水源直接取于主坝上游围堰封堵后的明渠中,方便取水与余水排泄。
大坝施工期多为晴天,车辆行驶导致灰尘迷漫,应经常、定时用洒水车对施工运输道路进行洒水,压制灰尘。
5.4.2.4.2 堆石料、过渡料洒水
堆石坝料、过渡料洒水是影响堆石坝填筑质量控制的主要问题之一,拟采用料场喷水、坝外加水和坝面补水相结合的方案,加水量根据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1)料场喷水:即在开采料场设喷水管,在坝料装运前将石料洒湿。料场喷水以不扬尘和道路不打滑为准,由人工控制。
(2)坝外加水:坝料上坝前,通过入口加水站加水(主坝上游围堰),加水站由专人负责,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相结合。
(3)坝面补水:主要利用10t 洒水车,在供水点处接水,运至工作面进行补充洒水。
(4)加水量控制:按照已经批准的碾压试验确定的加水量,在料场、加水站加一部分水量,在坝面上补充剩余的水量。铺料或碾压过程中洒水量约为20%,最终由现场试验确定。加水站采用自动计量装置,根据不同车型、单车方量确定自动加水控制时间;坝面补充洒水前首先计算洒水填筑单元工程量、面积,从而计算坝面洒水总量和洒水车行驶遍数(均速)。若同一填筑单元洒水与碾压时间间隔较长,按照监理人指示重新洒水。
5.2.2.5 坝料碾压
碾压方法
①振动碾行走方向:与坝轴线平行;
②振动碾行走速度:1~3km/h;
③碾压方法:主要采用错距法(碾轮宽/碾压遍数),即从一侧到另一侧一次碾压完成。碾压遍数和错距宽度已通过碾压试验最终确定。
5.2.2.6 坝料各分区料施工
5.2.2.6.1 建基面处理
(1)填筑开始前,应将开挖验收合格的建基面零填碾压6 遍,并取样检测合格。对于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坑、洞、沟、槽与软弱夹层等应先清理夯压齐平后再开始零填碾压6 遍;
(2)建基面上若果存在渗水,甚至存在承压涌水,应先处理好后才能进行填筑,
尤其是粘土心墙部位更应慎重处理。处理办法如下:
①渗水处理:对于集中渗水,应埋管引流到坝外,或采用灌浆封死。对于非集中的渗水,应设法将其集中后再埋管引流;
②承压涌水,垂直埋管,待平压稳定不再上涌后,浇水下砼封死;
③少量渗水,不太明显时,可铺洒水泥10cm,随即铺土碾压封闭。
5.2.2.6.2 心墙料填筑工艺与方法
(1)土料天然含水率的调整
土料场是上库主副坝防渗体的主要料源,其含水率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动的围也很大。为了保证主副坝粘土心墙填筑的正常进行,对雨季前后的2、3 月和8、9 月的交替期,土料含水率可能过高,拟采用如下三个措施:
①根据Ⅱ16 土料场山脊轴线基本是南北向的有利地形,上午日出,山脊东侧,面对,晾晒土料,天赐良机;下午,太阳偏西,山脊的另一侧送太阳西归,也是机会难得。其次,山脊长约300 余米,东西长不足200 米,有足够长度进行土料的晾晒和开采的轮替。再次,我们采用大角度的坡面开采,作业面上湿下干可以使坡面开采的干湿混合而得以含水率的调整。
②除坡面开采、晾晒交替外,与此同时,在开挖工作面以上的山坡地面采取必要的排水和防水措施,以减少雨水对山顶地面的渗透,降低雨季料场的天然含水率。
③为了确保粘土心墙土料的供应,除在料场采取坡面开挖晾晒和开采交替的措施外,另外还准备旱季土料含水率偏低,建立土料储备场,储存土料,在雨水较多,连续下雨,含水率偏高时,以干土料和湿土料混合供料,以确保心墙的正常施工。
(2)土料摊铺:心墙土料摊铺采用进占法施工,即汽车边卸料,推土机边摊铺,
进料的汽车在刚摊铺开的松土层上行驶碾压,对刚摊铺开的土层进行了初步的碾压封闭,这不仅避免了暴雨的突袭造成的被动,更重要的是减少了雨水造成的损失和雨后的影响天数。进占法另一施工特别之处,它避开了在已验收合格的层面上重车行驶,反复碾压而导致的剪力破坏的发生。
(3)铺土厚度:心墙采用30cm(压实厚度)一层填筑施工,松铺系数1.3,松铺厚度不超过40cm,必须予以严格控制。采用定点测量方式解决超厚问题。
(4)心墙铺土前应测量放出控制边线,以10m 远一根标杆为线,给推土机司机以开阔的视野和明显的目标,尤其是夜晚操作。铺土完成后,应以人工对心墙料和反滤料结合边线进行修整,收齐边线,清理污染物料。
(5)碾压采用10t 以上的振动平碾进行,碾压完成检验合格后,采用推土机刀架下部的刀片后面加装的齿耙推毛,解决新老层面结合问题。
(6)相邻两段交接带碾压时,其碾迹应互相搭接,垂直碾压方向(横缝)搭接宽度应不小于0.3~0.5m,顺碾压方向(纵缝)搭接宽度应为1.0~1.5m。
(7)天气干燥时,土层表面水分易蒸发,铺料前,压实表土适当洒水湿润,严禁干燥情况下在其上铺新土碾压。
(8)碾压应沿坝轴线方向进行,以避免横向碾压可能产生的渗透通道。
(9)心墙分段施工的横向接头采用不小于1:3 的斜坡搭接。
(10)心墙防雨水施工:
①主坝一期工程心墙宽度 20m 以上,属于宽心墙。填筑面始终保持心墙轴线突起向上下游以1~2%的横坡排泄雨水;
②在雨水来临之前,心墙表面虽经重载汽车反复碾压作了初步的表面封闭,但
必须以振动碾至少再碾一遍,以清除汽车碾压的高低不平。
③坝面作业区的所有的施工机具必须在雨前撤出心墙区;下雨到复工前,严禁
机械、人员进入心墙区和反滤料区。
④雨后心墙作业面上的局部积水应以人工排除,对未经压实的表土检测其含水
率,并采取翻松晾晒或清除处理。
⑤心墙碾压结束后,进行碾压土料的取样检测,合格后,可进行下一轮的作业。
(11)碾压施工中的接触带处理
①与心墙盖重砼板的接触处理。
心墙填筑施工,除了常规的用浓泥浆涂刷盖重砼板的接触面外,尚须注意如下事项:
心墙上下游两侧碾压时,由于振动碾的外框架限制,有30cm 左右的空挡,振动碾不可能碾压到边,应采用冲击夯等小型机具予以补夯。冲击夯的夯击功能达不到30cm以上的深度,可采用分层冲击。心墙盖重砼表面上填土碾压,必须待砼表面以上的填筑厚度达到1.0m 左右时,振动碾才可上到心墙上进行正常施工,这是基于振动碾错距碾压,当盖重板上填土太薄,又在偏心受振动碾压情况,砼可能受到的损坏,尤其接缝间的止水片。
②与岸坡的接触处理:
除了常规的浓泥浆涂刷岸坡的岩石或砼,浆砌石表面外,在碾压过程中须加注意:碾压是平行坝轴线进行的,当碾压到岸坡时,可能会遇到是凸岸坡或凹岸坡,加之振动碾框架前端抵触边坡岩石,而留下较大的空当无法碾压。在岸坡1~2m 围应改变振动碾的行进方向,使其顺着岸坡边线碾压,剩下振动碾框架影响的局部部位,采用小型夯机补缺。这种碾压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反滤料和过渡料的碾压。
(12)汽车跨越心墙措施
①采用10mm 厚,长为6m,宽为1.2m 的厚钢板,表面焊接(横向)防滑钢筋,2 列并行,铺放于心墙土料表面,作为汽车跨越心墙的道路
②必要时可以配合道路口分层错位的办法,汽车直接在钢板上过心墙,确保土料层不造成剪切破坏。
③注意收集心墙遭剪切破坏的时间间隔,以此为据,当汽车在心墙碾压而造成剪切破坏的时间到来之前进行路口的更换,防患于未然。
5.2.2.6.3 反滤料填筑工艺与方法
反滤料位于心墙料上下游侧,水平宽度上下游各1.5m,对心墙料起反滤作用。
(1)反滤料应是质地坚硬,抗水性、抗压强度与排水能力均能满足要求,应严格控制细骨料含量和含泥量,不得超出设计值许围。
(2)反滤料宽1.5m,边坡坡比为1:0.2,压实层厚度为30cm,松铺厚度为40cm。
反滤料紧随心墙土料之后填筑施工。
(3)反滤料运输采用4t 的农用车辆并作必要的改装:即车箱尾部底板上焊接喇叭口卸料,以确保卸料宽度在1.5m 以。按照反滤料宽1.5m,厚0.4m,汽车装载方量多少,以此标示出料堆的间距,并在地面上给以显目的标定。
(4)农用车大箱底板相对较低,卸料采用料堆卸料,可减少粗粒径反滤料的分离;此外,在装车时,对反滤料适当加水湿润,不仅可以减少粗粒径的卸料分离,还可以在碾压时更易压实。
(5)反滤料一边紧靠粘土心墙,另一边以标杆为边线,采用定点测量方法树立标杆,控制铺料厚度。反铲摊铺,厚度40cm 不能突破;摊铺后人工收边,并清除物料的污染。
(6)反滤料的碾压,是和粘土心墙料,以与其后的过渡料一起碾压的,即从碾压粘土心墙料开始逐步向反滤料过渡料横向推进,骑缝碾压同层上升。
(7)反滤料施工也应做好防雨水的工作。当心墙雨水分流到反滤料时,应在事前做好雨水挟带泥土侵入反滤料层面上的预防工作。尤其当雨水较大,形成迳流时,挟带的泥土不但量大,而且危害大。特别是当泥土侵入反滤料部,危害更为严重。
5.2.2.6.4 过渡料填筑工艺与方法
(1)过渡料区1.5m 宽,压实厚度为30cm,松铺厚度为40cm。过渡料也是紧随反滤料之后进行填筑施工。
(2)过渡料区介于反滤料区和堆石(渣)之间,宽仅1.5m,汽车无法在仅1.5m
宽的条带上行走,因此,堆石料区晚一步填筑,空出位置让过渡料区先进料填筑,连续填三层时达到1m 的高度时,填筑1m 高堆石料,摊铺碾压,又一次平起,碾压时,从堆石区骑缝到过渡料区一个碾压错距。
(3)过渡料也是采用农用车,车厢后部焊成喇叭口状,也是采用料堆卸料形式,
反铲摊铺,人工收边。
(4)心墙料、反滤料、过渡料填筑层的厚度能否突破30cm∕层的瓶颈,其填筑三层和堆石料填筑一层(层厚1.0m~1.2m)相匹配。
(5)过渡料的碾压和反滤料一样,振动碾从反滤料区错缝横向推进到过渡料区骑缝碾压,碾压完成后,取样检测合格,才能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5.2.2.6.5 堆石料填筑工艺与方法
(1)堆石料在主坝上游,以死水位为界,分为堆石Ⅰ和堆石Ⅱ,其填筑施工先完成堆石Ⅰ填筑后,接着上升填筑堆石Ⅱ。施工从上下游最低处的填塘开始。
(2)堆石料的粒径采用600mm 和800mm 两种粒径,其摊铺厚度分别为80cm 和100cm。采用退占法进料摊铺。摊铺以反铲为主,突出层面的大石块必要时用反铲挖出或将其击碎。
(3)反铲初步摊铺好的层面上,高低不平,岩石棱角如刀,对振动碾轮胎和汽车胶轮损坏极大。因此表面上用进占法铺一层粒径10cm 以下的碎石盖面,推土机摊铺后,再进行振动碾碾压作业。
(4)堆石(或渣石)与岸坡接触处,沿岸坡或刚性构造物边线应设置一条过渡料带从堆石向岸坡方向逐渐减小粒径。以避免大石与岸坡接触形成较大的空隙。振动碾碾压时,应沿岸坡方向推进,其碾压宽度(距岸坡边)为2.0m 围,不易压实时,可减少层厚,分层碾压,或采用轻型夯机逐层夯实。
(5)堆石体雨天填筑施工
①上库 5~10月雨水较多,而且连续下雨,在雨天,粘土心墙反滤料都不能施工,势必造成大量的施工机具停工待命,不仅不利于工程进度,而且增加了工程的施工成本。
②坝施工道路布置与填筑。
a、雨天堆石坝填筑分上下游两个作业区,早期以岸坡式道路直接进入作业区,
后期以坝坡式道路进行堆石填筑施工。
b、在堆石料作业区,以堆石料区的中线为准,其外侧边坡以主坝上下游设计边线控制,随着填筑层的升高,按设计边线收坡。
c、堆石料区的侧坡则与心墙反滤和过渡料填筑相适应,采用坝坡式道路,从中线起,汽车沿坝坡道路进入临近过渡料区。卸料摊铺碾压。
③在雨天后或雨后影响天的日子里,心墙区、反滤区和过渡区不能填筑的情况
下,堆石料以1:3 的坡比收坡,以维持连续升高的填筑层作业。
(6)上下游堆石料区边坡的收坡碾压
堆石料的粒径较大,在600mm~800mm,对于上下游的永久性边坡,既要碾压密实,又要在边坡收坡时不因大粒径的石料而影响边坡的平整度和密实度。为达到此目的,拟在边坡0.5m 围清除出0.5m 以上的大石,再以0.3m 的细石料超宽0.5m 填筑,振动碾碾压,反铲削坡,以期为上、下游边坡砌石提供一个密实的、平整的基础。
5.2.2.6.6 特殊部位处理(接缝)
①坝体分区交界面处理
a. 过渡料与反滤料交界面的处理
先铺反滤料,再铺过渡料,其交接面大于10cm 的分料予以清除。
②临时断面边坡的处理
对临时断面边坡采用台阶收坡法施工,后续回填时采用反铲对相应填筑层的台阶松散料挖除与修整、清除污染不合格料,待该层铺料碾压时,可进行搭接碾压,从而保证交接面的碾压质量。
③上坝路与坝体结合部
坝区采用坝体一样料区的石料进行分层填筑,填筑质量按一样区料的填筑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