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606143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总结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的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年版)》要求,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治疗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率。院感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各科主任、护士长、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 2017 年度开展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任务,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2017年9月22日住院的所有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但不包括新入院患者。 2.调查方法:在开始调查前4天通过院周会形式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登记表项目填写说明》及《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发至各临床科室,由各科室院感质控管理小组督促本科室医生认真学习。检查人员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各科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及临床医生组成,采取床旁逐个调查和病案调查相结合,并结合查阅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检验结果,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 3.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判定。 二、结果 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应查429人,实查425人,实查率99.06%,符合院感病例调查率不低于96%要求。发现医院感染病例5人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18%、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为1.41%。感染部位分别为上呼吸道1例、下呼吸道2例、腹腔内组织1例,泌尿道1例,表浅切口1例;社区感染病例180人223例次,社区感染率为42.35%,感染例次率为52.47%。感染部位构成中上呼吸道31例,下呼吸道70例、泌尿系感染11例、胃肠道6例、腹腔内组织3例,表浅切口1例,器官腔隙2例,皮肤软组织41例,其它58例。 调查情况详见以下附表 附表1.本次调查实查率及现患率汇总表 实查率(要求≥96%) 现患率(4-8%) 应查人数 实查人数 实查率% 人数 例次 现患率% 现患例次率% 429 425 99.06 5 6 1.18 1.41 附表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科室及病原体 感染部位 感染例次数 分布科室 病原体 上呼吸道 1 内一科 无 下呼吸道 2 外一科、内二科 无 腹腔内组织 1 外一科 无 泌尿道 1 内二科 无 表浅切口 1 外一科 大肠埃希菌 附表3.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送检情况汇总表 科室 实查人数 抗菌药物使用 抗菌药物 使用目的 抗菌药物 联用 细菌培养 是 否 治疗 预防 治疗+预防 一联 二联 三联 四联及以上 做 未 做 及 时 做 内一科 79 44 35 43 1 0 41 3 0 0 38 5 38 内二科 72 30 42 29 1 0 26 4 0 0 24 5 24 内三科 5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外一科 62 31 31 21 3 7 30 1 0 0 27 1 19 外二科 41 9 32 5 1 3 9 0 0 0 8 0 8 妇科 4 3 1 2 1 0 3 0 0 0 2 0 2 产科 18 7 11 0 7 0 7 0 0 0 0 0 0 儿科 88 85 3 80 0 5 83 2 0 0 57 28 57 五官科 22 11 11 9 0 2 11 0 0 0 11 0 10 中医科 16 6 10 6 0 0 6 0 0 0 5 1 5 康复科 16 0 16 0 0 0 0 0 0 0 0 0 0 急诊科 2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全院合计 425 227 198 195 14 18 217 10 0 0 173 40 163 附表4.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统计 抗菌药物种类 使用例数 内科 外科 妇科 产科 儿科 五官科 苯氧青霉素 1 0 1 0 0 0 0 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 91 44 14 0 0 31 2 第一代头孢菌素 32 7 8 3 7 0 7 第二代头孢菌素 3 2 1 0 0 0 0 第三代头孢菌素 78 18 13 0 0 45 2 头霉素类 1 1 0 0 0 0 0 其他β-内酰胺类 19 9 3 0 0 7 0 大环内酯类 4 0 0 0 0 4 0 氟喹诺酮类 6 6 0 0 0 0 0 硝基咪唑类 2 0 2 0 0 0 0 合计 237 87 42 3 7 87 11 附表5.治疗目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统计 抗菌药物种类 使用例数 治疗 预防 治疗+预防 苯氧青霉素 1 1 0 0 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 91 83 1 7 第一代头孢菌素 32 19 10 3 第二代头孢菌素 3 3 0 0 第三代头孢菌素 78 71 0 7 头霉素类 1 1 0 0 其他β-内酰胺类 19 16 3 0 大环内酯类 4 4 0 0 氟喹诺酮类 6 5 1 0 硝基咪唑类 2 1 0 1 合计 237 204 15 18 附表6.我院近三年现患率调查数据比较 年份 项目 2015 2016 2017 病例数 应查 465 466 429 实查 444 466 425 抗生素 使用方式 一联 193 230 217 二联 67 18 10 三联 0 0 0 合计 260 248 227 抗生素 使用时机 治疗 162 184 195 预防 38 44 14 治疗+预防 60 20 18 抗生素使用率% 58.56 53.22 53.41 微生物送检率% 52.31 70.97 76.21 院感发病率% 1.13 1.07 1.18 社区感染发病率% 14.64 8.15 42.35 2.汇总表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425人,有227人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53.41%,其中一联使用率为95.60%(217例),二联使用率4.41%(10例),无三、四联使用。根据用药目的,治疗用药195例,占85.90%,预防用药14例,占6.17%,治疗+预防用药18例,占7.93%。治疗和治疗+预防用药细菌培养173人次,送检率76.21﹪。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数为大肠埃希菌1例;社区感染病原体监测有5例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中发现3例分枝杆菌属、伤口分泌物发现1例大肠埃希菌;泌尿道感染发现1例其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近三年现患率调查比较中,我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呈下降趋势,治疗及治疗+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的微生物送检率为76.21%,符合国家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要求(≥30%)。这个良好现象与院部通过多渠道再三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调查当天住院患者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41℅,暂符合《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的暂行规定,但超出了国家卫计委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提出来的“力争控制在50℅内的要求”。我院仍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 2.部分临床医生应用抗菌药物会根据院部管理要求进行微生物送检,但发现培养阳性结果的不常规做药敏试验,仍存在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其中原因反馈为: (1)部分患者已经在其它医疗场所接受了抗菌药物治疗、标本采集方法及时机不合理等原因,造成阳性率低无临床指导意义。或我院目前的微生物检测手段需要的培养时间长,大部分住院患者在报告结果出来后可能已经治愈出院,微生物送检结果对本次治疗方案缺乏指导意义。 (2)不根据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用药,关注个人利益。 四、分析评价 1.经统计,本次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为1.18﹪,社区感染率为42.35%。院感病例5例均已上报的。说明经过院部多方强调下,我院临床医生对院感病例的上报意识明显增强。但仍然存在个别科室或医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不熟悉,对院感病例及时上报的目的不清楚,对现患率调查工作完全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2.常见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 (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和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及探视人员流动大,环境拥挤,病区空气质量差,有时环境消毒不彻底,易导致病原菌传播; (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病人、危重病人、慢性基础性病病人、原发性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放射或化疗者。慢性病人和卧床病人因长期的疾病折磨使其全身多系统机能遭到破坏,加之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住院时间长,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加,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处于衰退阶段,大多数有几种慢性病同时存在,机体防御功能低下,肿瘤、放化疗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遭到破坏和抑制,这些原因使部分人群医院感染发生的机率大为增加。 六、整改措施 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强化全体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 2.加强消毒隔离管理、无菌操作、手卫生依从性等的督导检查。 3.加强病区环境管理,保持良好的空气的流通及环境整洁,控制陪护人员数量,对医院感染易感人群要加强日常消毒隔离并切实做好病区的终末消毒工作。 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病原体标本送检率。在有抗生素使用指征的患者用药前均须做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杜绝因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的院内感染。发现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并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防护措施中存在的缺陷,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5.院部通过制定相关制度等途径再三要求临床科室、院感科、药剂科及微生物室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细菌耐药防控合作机制。及时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将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包括I类切口抗生素使用情况)、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总结,院感科每季度通过《医院感染管理通讯》将相关情况反馈到各临床科室,并要求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不定时查阅临床运行病例,督导临床医师提高微生物送检、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