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专题十九 开放性试题,中考化学,(广西专用),第1页,1.(广西南宁,18,6分)以下说法正确是,(),A.物质组成元素相同,物质性质一定相同,B.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一定是酸,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一类粒子总称,D.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仰视读取数据,会造成配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好题精练,答案,DA项,
2、组成元素相同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比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过它们性质有很大不一样,故错误;B项,一些非金属氧化物也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O,2,(非金属氧化物)和NaOH(碱)反应生成Na,2,CO,3,(盐)和水,故错误;C项,元素是,含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一类原子总称,故错误;D项,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会造成实际量取浓溶液体积偏大,其它操作无误,则所配制,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正确。,第2页,2,.(安徽,6,2分)归纳法是学习化学主要方法之一,以下图示正确是,(),第3页,答案,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
3、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故A正确;,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并列关系,纯净物和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B错误;地壳中含量最多是氧元,素,铝元素比铁元素含量多,故C错误;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物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思绪分析,A项,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角度分析;B项,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C项,从地壳中,元素含量角度分析;D项,从金属化学性质和氧化物、盐概念等角度分析。,解题关键,解本题关键是掌握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物质分类相关概念、地壳中元素,含量和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第4页,3.,(重庆B,14,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惯用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是,(),A.人血液呈碱性,则人体液都呈碱性,B.NaCl
4、溶液能够导电,则全部液体都能导电,C.KNO,3,溶液无色透明,无色透明液体都是溶液,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能使石蕊变红溶液都是酸性溶液,答案,D人体液有呈酸性,A项错误;只有存在自由移动阴、阳离子溶液才含有导,电性,如酒精溶于水形成溶液就不能导电,B项错误;无色透明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无,色透明液体,但不是溶液,C项错误;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能使石蕊变红溶液都是酸性溶,液,D项正确。,第5页,4.,(新疆乌鲁木齐,10,2分)图中A、B、甲、乙、丙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纯净物,其中甲、,乙、丙物质类别相同,甲、丙和足量A溶液反应能生成相同生成物。A、B均含两种元,素,其混合物有挥发性,挥
5、发出气体能使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丙中含氧45.3%,被广泛,应用于玻璃、纺织品生产等。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对应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以下推断,错误,是,(),A.甲、乙、丙均属于盐类,B.丙和A溶液发生是复分解反应,C.甲,乙转化经过一步反应也可实现,D.甲和丙都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第6页,答案,D丙可用于玻璃、纺织品生产等,且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45.3%,说明丙是碳酸,钠;A、B均含有两种元素,且二者混合物含有挥发性,而且挥发出气体能使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A、B两种物质一个是氯化氢,一个是水,二者混合物是盐
6、酸;甲、丙与足量,A溶液反应生成相同生成物,说明甲是碳酸氢钠,同时也能推出A为氯化氢,B是水;甲、乙、,丙三种物质属于同类物质,而且丙能反应生成乙,说明乙是难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钙等。依据以,上推断,能够断定,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盐类,A正确;盐酸与碳酸钠发生反应是复分解反,应,B正确;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能生成碳酸钙沉淀,C正确;碳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但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D错,误。,第7页,5.(,山西,24,3分)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宣传栏里,有这么一则宣传:,幽门螺旋杆菌消化道传染病,检测方法(如图2):被检者空腹,先用约
7、20 mL凉开水口服一粒尿素胶囊(尿素中碳相对原子质,量为14)。静坐25分钟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卡中吹气,再将吹完气样品交给,医生检测。,(1)观察图1,集体就餐时,为防止疾病传输应该注意是,(写一条)。,(2)胶囊中尿素相对分子质量是,。农业生产所使用化肥中,尿素可用作,肥。,第8页,答案,(1)用公筷(或分餐制)(合理即可),(2)62氮,解析,(1)集体就餐时能够用公筷或采取分餐制防止疾病传输。(2)胶囊中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4+1,2),2=62;尿素中含有氮元素,是惯用氮肥。,误区警示,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但要注意本题中碳原子
8、,相对原子质量是14。,第9页,6,.(广西钦州,25,4分)兴趣小组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后进行了归纳,构,建了下面知识网络图。回答:,(1)依据图示信息,处内容是,。,(2)写出中一个反应化学方程式:,。,答案,(1)酸+碱,(2)Fe+CuSO,4,Cu+FeSO,4,或Cu+2AgNO,3,2Ag+Cu,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解析,(1)由题图可知,空缺处应是酸和碱中和反应。,(2)是盐和金属反应,此题答案不唯一,同学们熟悉反应有Fe+CuSO,4,Cu+FeSO,4,、Cu,+2AgNO,3,2Ag+Cu,等。,第10页,7,.(广西贺州,25,5分)比较、归纳是学习主要
9、方法,小红在学习了酸、碱、盐知识后进行,了总结。,(1)酸含有相同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填微粒符号);,(2)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3)以下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是,(填序号);,金属氧化物+酸,盐+水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酸+碱,盐+水,(4)在溶液中与CaCl,2,、Ca(NO,3,),2,均能反应盐有,(任举一例,写化学式);,(5)请你找出一个在溶液中与CaCl,2,反应而不与Ca(NO,3,),2,反应物质,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第11页,答案,(1)H,+,(2)蓝(3),(4)Na,2,CO,3,(可溶性碳酸盐均可得分),(5)CaCl,2,+2AgNO
10、,3,2AgCl+Ca(NO,3,),2,解析,(1)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化合物,故全部酸溶液中都含,有H,+,;,(2)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3)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是中和反应,故选;,(4)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在溶液中与氯化钙和硝酸钙均能反应,盐是可溶性碳酸盐,如Na,2,CO,3,;,(5)在溶液中与氯化钙反应而不与硝酸钙反应物质能够是硝酸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l,2,+2AgNO,3,2AgCl+Ca(NO,3,),2,。,第12页,8.,(广西宾客,33,10分)有C、Al、C,2,H,6,、H,2,SO,4,、NaO
11、H、NaNO,3,六种物质。,(1)依据不一样分类标准,把它们进行以下分类:,属于有机物是C,2,H,6,属于含氧化合物是H,2,SO,4,、NaOH、NaNO,3,含有钠元素,是NaOH、NaNO,3,属于金属单质是,请你参考模式,写出另一个分类标准,并列出符合该标准物质(从上面六种物质中选,择):,;,(2)请你完成判别H,2,SO,4,、NaOH、NaNO,3,三种物质稀溶液试验方案:,(查阅资料:NaNO,3,溶液为无色,呈中性),试验步骤,试验现象,试验结论,第13页,答案,(1)Al属于酸是H,2,SO,4,(其它答案合理均给分),(2),试验步骤,试验现象,试验结论,分别取少许溶
12、液于a、b、c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a试管内溶液变红色、b试管内溶液变蓝色、c试管内溶液仍显紫色,a试管内溶液是H,2,SO,4,溶液;b试管内溶液是NaOH溶液;c试管内溶液是NaNO,3,溶液,解析,(1)题给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是Al(或铝);物质分类标准不一样,分类结果就不一样,除题述分类标准之外还有单质:C、Al;非金属单质:C;酸:H,2,SO,4,;碱:NaOH;盐:NaNO,3,;,含碳元素物质:C、C,2,H,6,;含氢元素化合物:C,2,H,6,、H,2,SO,4,、NaOH等分类标准。,(2)H,2,SO,4,、NaOH、NaNO,3,分别属于酸、碱、盐,故可
13、从酸碱性角度来判别:溶液pH小于7,是H,2,SO,4,溶液,大于7是NaOH溶液,等于7是NaNO,3,溶液;也可用紫色石蕊试液判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呈紫色是NaNO,3,溶液,呈红色是H,2,SO,4,溶液,呈蓝色是NaOH溶液;还能够利,用其它化学性质判别。,第14页,9,.(广西崇左,26,3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亲密相关。,(1)当前,人类使用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和天然气等。为降低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影响,当前,正在利用和开发新能源有,(填一个即可)。,(2)控制反应条件可使燃料充分燃烧,从而节约能源。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并不,断鼓入空气,这么做目
14、标是,。,答案,(1)石油太阳能、风能、核能等,(2)给燃料提供足够空气,使燃料和空气有足够大接触面积,解析,(1)化石燃料包含煤、石油、天然气等;正在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很多,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2)燃料充分燃烧条件有:有充分空气,燃料和,空气有足够大接触面积。鼓入空气给燃料提供了充分空气,粉碎煤块使燃料和空气有足,够大接触面积。,第15页,10.,(黑龙江哈尔滨,31,4分)分类是学习化学惯用方法。,(1)物质用途主要是由它们性质决定,请依据以下碱用途所表达出物质相关化学性,质将它们分类,并参考实例完成空白处内容。(填一条即可),用氢氧化铝作胃药,用石灰浆粉
15、刷墙壁,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火碱,用熟石灰制波尔多液,用碱溶液吸收硫酸厂产生二氧化硫,工厂化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第16页,(2)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没有显著现象,需要设计试验证实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从反应物或,生成物改变角度,将以下试验中A与,(填“B”或“C”)归为一类,理由是:,。,A,B,C,第17页,答案,(4分)(1)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或能与盐反应)(1分)(或)(1分),(2)C(1分)二者都经过显著试验现象证实有其它物质生成(1分)(合理即可),解析,(1)碱化学性质有:能与酸反应、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一些盐反应、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故能够
16、答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或能与一些盐反应,如,。(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无显著现象,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显著现象,再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新物质,二者都是利用生成物发生化学改变产生显著现,象来证实生成物存在,故选C。,解题关键,了解碱化学性质(能与酸反应、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一些盐反,应、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和一些常见碱用途是解答本题关键。,第18页,11.,(辽宁沈阳,19,8分)观察是学习化学主要方法。我们能够利用自己感官,也能够借,助仪器经过试验,观察物质及其
17、改变条件、现象和结果。,观察与思索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观察与思索二:在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过程中O,2,体积分数测定,试验1: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某同学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体积,分数。(以下列图所表示),第19页,观察试验结果图,初始时O,2,体积分数是,%,蜡烛熄灭时O,2,体积分数是,%。,试验2:相同试验条件下,某同学另取一瓶混有空气O,2,进行测定(初始时O,2,体积分数是,30%)。,结合已经有信息,合理猜测:蜡烛熄灭时O,2,体积分数(与试验1相比较)。,第20页,请写出两种不一样情况并分别说明理由。,【温馨提醒:试验操作合理,蜡烛相同且量足够
18、,忽略仪器误差】,猜测1及理由:,;,猜测2及理由:,。,第21页,答案,观察与思索一:,(1)颜色、状态(其它合理答案均可),(2)明亮火焰,烛芯周围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其它合理答案均可),(3)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其它合理答案均可),观察与思索二:,20.716(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猜测1及理由:等于16%,由图可知,当氧气体积分数为16%时蜡烛可能就会熄灭(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猜测2及理由:小于16%,初始时氧气体积分数变大,造成燃烧猛烈,放热多,温度不易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值可能大于14%(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第22页,解析,观察与思索一:,(1)做
19、试验时要学会观察与统计,试验前应观察物质颜色、状态等;(2)试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试验现象,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火焰,烛芯周围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3)试验后要观察生成,物颜色、状态等,蜡烛燃烧熄灭后有一股“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观察与思索二:,由题图可知初始时氧气体积分数为20.7%。,第23页,12.,(山西,27,6分)在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后,小丽构建了以下知识网络,并对它进行了推,理和判断。AE是初中化学常见五种不一样类别物质,E是提取量最高金属。它们之间,关系如图所表示,“”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个物质能生成另一个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
20、回答以下问题:,(1)D化学式是,(写一个),D和E反应现象是,反应发生原因是,。,(2)B化学式是,(写一个),A和B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第24页,答案,(1)HCl(或H,2,SO,4,)(合理即可)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铁排在金,属活动性次序氢之前,(2)NaOH或Ca(OH),2,或KOH(合理即可)2NaOH+CO,2,Na,2,CO,3,+H,2,O或Ca(OH),2,+CO,2,CaCO,3,+H,2,O或2KOH+CO,2,K,2,CO,3,+H,2,O(合理即可),解析,E是提取量最高金属,故E为铁,A、B、C、D、E是五种不一样类别物质:单质、氧
21、化,物、酸、碱、盐,E能够和D反应,故D为盐酸或硫酸;B能与D反应,B 应为碱(或可溶性盐),A可,以和B反应,当B为可溶性碱时,A可为可溶性盐,则C为水,A也可为氧化物,则C为可溶性盐;当B,为可溶性盐时,A为可溶性碱,则C为氧化物。,第25页,1.,(安徽,15,8分)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 g以下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改变以下表,回答以下问题。,(1)以下图示能反应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改变微观示意图是,(填字母序号)。(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时间,质量/g,
22、水,饱和石灰水,稀盐酸,浓硫酸,氯化钠浓溶液,氯化钙浓溶液,1天,8.16,8.37,8.64,11.18,9.38,10.25,2天,5.76,5.94,6.69,12.55,8.47,10.33,教师专用题组,第26页,(3)为研制一个安全、环境保护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填溶质化学式)。,(4)将10.00 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 g晶体,则该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 g),(5)为深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改变,该小组开展以下探究。,甲同学猜测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为验证甲同学猜测是否正确,设计试验方案:
23、,。,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出60分。,(6)乙同学取20%氢氧化钠溶液20.00 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18.80 g溶液,由此,能否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若能,请计算其组成;若不能,请补充完成试验方案设计,同时说,明需要测定数据(用,a,表示),并计算,a,取值范围。(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第27页,答案,(8分)(1)D(1分),(2)Ca(OH),2,+CO,2,CaCO,3,+H,2,O(2分),(3)CaCl,2,(1分),(4)不饱和(1分),(5)稀盐酸中水蒸发量大于HCl挥发量(1分)(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取等质量原,盐酸和久置后盐
24、酸,均滴加酚酞试液,分别滴入等浓度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量(2分)(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6)不能。试验方案:将变质后溶液加热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g。,a,取值范围:4.00,a,5.30。(4分)(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第28页,解析,(1)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水中水分子比水面上水分子,多,故选D。(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3)由表中数据可知,浓硫酸和氯化钙,浓溶液均含有吸水性,但浓硫
25、酸含有腐蚀性,不安全,所以从安全、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应该选CaCl,2,浓溶液。(4)NaCl浓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2.6%,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所以原溶液不饱和。(5)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可能会变大,原因是稀盐酸中水蒸发量大于HCl挥发量。取等质量原盐酸和,久置后盐酸,均滴加酚酞试液,分别滴入等浓度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溶液量,判断浓度改变;还能够经过测量敞口放置前后稀盐酸pH变,化,判断浓度改变等。(6)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水分蒸发使溶液质量减小;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会使溶液质量增
26、大,仅经过放置前后溶液质量改变,不能求出,溶液中溶质组成。能够将变质后溶液加热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g,原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为20.00 g,20%=4.00 g,假设固体完全变质,则,第29页,2NaOH+CO,2,Na,2,CO,3,+H,2,O,80106,4.00 g,a,g,80106=4.00 g,a,g,a,=5.30,因为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所以,a,取值范围为4.00,a,”“=”或“”),说明,。,物理量,试验,序号,30%H2O2,溶液体,积(mL),2%FeCl3,溶液体,积(mL),加入H2O,体积,(mL),反应时,间(min),生成O2体积(mL),1
27、,5,x,20,5,V,1,2,10,3,15,y,V,2,第49页,答案,2H,2,O,2,2H,2,O+O,2,.量筒内产生气泡速率快慢(或量筒内液面下降快慢等),.方案二相同时间内搜集气体体积35,试验结论: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其分解速率越慢),第50页,解析,该试验为过氧化氢在FeCl,3,溶液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向相同体积、不一样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中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氯化铁溶液后,可经过观察产生气泡速率快慢或量筒内液面下降快慢来粗略判断过氧化氢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要准确判断反应速率快慢,还可测定单位时间或相同时间内搜集到气体体积多少。,设
28、计试验时,要注意控制单一变量,两次试验中其它条件都相同时,只有过氧化氢浓度不相,等,所以在表格中,作催化剂氯化铁溶液体积均为3 mL,即,x,=3;反应时间均为5分钟,即,y,=5。,相同条件下,若,V,1,V,2,说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其分解速率越慢。,第51页,8.,(湖南郴州,29,7分)袋装食品中惯用一个“双吸剂”保质,主要成份是铁粉和生石灰,同,学们对一久置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了以下试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成份是什么?,【做出猜测】久置“双吸剂”中可能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试验探究1】,取固体样品研磨,用磁
29、铁吸引,磁铁上沾有黑色粉末,说明“双吸剂”中一定有,再用,磁铁重复吸引后,残留固体用于后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2】,试验操作,试验现象,试验结论,取少许探究试验1残留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试管外壁不发烫,固体中一定没有,第52页,【试验探究3】,【试验结论】,步骤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久置“双吸剂”中含有,其反应化学方程式:,。,步骤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说明久置“双吸剂”中含有,和,。,第53页,答案,(7分)Fe(铁)CaO(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钙)Ca(OH),2,+Na,2,CO,3,CaCO,3,+,2NaOHCaCO,3,(碳酸钙)Fe,2,O,3,(氧化铁),解析,可能成份中只有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故“双吸剂”中含有Fe。CaO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依据试验现象可知固体中不含CaO。【试验探究3】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CaCO,3,、Fe,2,O,3,不溶于,水,但均与盐酸反应,前者有气泡产生,后者使溶液呈黄色,所以久置“双吸剂”中含有,CaCO,3,、Fe,2,O,3,。,第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