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理综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本卷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3.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5.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6.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 )
A.橡皮擦——橡胶工业 B.铝合金片——冶金工业
C.铅笔芯——电镀工业 D.铅笔漆——涂料工业
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2.0 g 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配制FeCl3溶液
将FeCl3固体溶于适量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H4+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9.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金属铜 B.Y不可能是氢气
C.Z可能是氯化钠 D.Z可能是三氧化硫
10.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11.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C.每生成1 mol O2,有44 g CO2被还原
D.a电极的反应为:3CO2+18H+-18e- C3H8O+5H2O
12.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c/mol/L
v/mmol/(L
·
min)
T/K
0.600
0.500
0.400
0.300
318.2
3.60
3.00
2.40
1.80
328.2
9.00
7.50
a
4.50
b
2.16
1.80
1.44
1.08
A.a=6.00 B.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
C.b<318.2 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
13.如图,一束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b,波长分别为λa、λb,该玻璃对单色光a、b的折射率分别为na、nb,则( )
A.λa<λb,na>nb B.λa>λb,na<nb
C.λa<λb,na<nb D.λa>λb,na>nb
14.如图,若两颗人造卫星a和b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b到地心O的距离分别为r1、r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则( )
A.v1v2=r2r1 B.v1v2=r1r2
C.v1v2=(r2r1)2 D.v1v2=(r1r2)2
15.图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两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升压变压器T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n2,在T的原线圈两端接入一电压u=Um sin ωt的交流电源,若输送电功率为P,输电线的总电阻为2r,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 )
A.(n1n2)Um24r B.(n2n1)Um24r
C.4(n1n2)2(PUm)2r D.4(n2n1)2(PUm)2r
16.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若某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位于平衡位置的两质点a、b相距为s,a、b之间只存在一个波谷,则从该时刻起,下列四幅波形图中质点a最早到达波谷的是( )
17.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滑道ABC关于B点对称,且A、B、C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若小滑块第一次由A滑到C,所用的时间为t1,第二次由C滑到A,所用的时间为t2,小滑块两次的初速度大小相同且运动过程始终沿着滑道滑行,小滑块与滑道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则( )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比较t1、t2的大小
18.如图,由某种粗细均匀的总电阻为3R的金属条制成的矩形线框abcd,固定在水平面内且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B中。一接入电路电阻为R的导体棒PQ,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ab、dc以速度v匀速滑动,滑动过程PQ始终与ab垂直,且与线框接触良好,不计摩擦。在PQ从靠近ad处向bc滑动的过程中( )
A.PQ中电流先增大后减小
B.PQ两端电压先减小后增大
C.PQ上拉力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D.线框消耗的电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4分)
必考部分
第Ⅱ卷必考部分共4题,共72分。
19.(18分)(1)(6分)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
①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7.73 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为 cm;
②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③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2)(12分)某学习小组探究一小电珠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大小,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现已完成部分导线的连接。
丙
①实验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到右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请按此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实物接线图中完成余下导线的连接;
②某次测量,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
③该小组描绘出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线判断,将 只相同的小电珠并联后,直接与电动势为3 V、内阻为1 Ω的电源组成闭合回路,可使小电珠的总功率最大,其总功率的值约为 W(保留两位小数)。
20.(15分)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摩托车在0~20 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车在0~75 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v。
21.(19分)如图,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AB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光滑轨道,BC段是长为L的水平粗糙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小车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1)若固定小车,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小车的最大压力;
(2)若不固定小车,滑块仍从A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滑入BC轨道,最后从C点滑出小车。已知滑块质量m=M2,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①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m;
②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
22.(20分)如图,绝缘粗糙的竖直平面MN左侧同时存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电场强度大小为E,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MN下滑,到达C点时离开MN做曲线运动。A、C两点间距离为h,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滑块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vC;
(2)求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3)若D点为小滑块在电场力、洛伦兹力及重力作用下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的位置,当小滑块运动到D点时撤去磁场,此后小滑块继续运动到水平地面上的P点。已知小滑块在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D,从D点运动到P点的时间为t,求小滑块运动到P点时速度的大小vP。
第Ⅱ卷必考部分共3题,共45分。
23.(15分)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1)①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②加热时,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5 ℃,在0.10 mol·L-1H2S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c(S2-)关系如图(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2S的挥发)。
①pH=13时,溶液中的c(H2S)+c(HS-)= mol·L-1。
②某溶液含0.020 mol·L-1 Mn2+、0.10 mol·L-1 H2S,当溶液pH= 时,Mn2+开始沉淀。[已知:Ksp(MnS)=2.8×10-13]
(3)25 ℃,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Ka1
Ka2
H2SO3
1.3×10-2
6.3×10-8
H2CO3
4.2×10-7
5.6×10-11
①HSO3-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 。
②0.10 mol·L-1 Na2S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③H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 。
24.(15分)无水氯化铝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氯化铝在水中形成具有净水作用的氢氧化铝胶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Fe2O3、SiO2等杂质)制取无水氯化铝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已知:
物质
SiCl4
AlCl3
FeCl3
FeCl2
沸点/℃
57.6
180(升华)
300(升华)
1 023
①步骤Ⅰ中焙烧使固体水分挥发、气孔数目增多,其作用是 (只要求写出一种)。
②步骤Ⅱ中若不通入氯气和氧气,则反应生成相对原子质量比硅大的单质是 。
③已知:
Al2O3(s)+3C(s) 2Al(s)+3CO(g) ΔH1=+1 344.1 kJ·mol-1
2AlCl3(g) 2Al(s)+3Cl2(g) ΔH2=+1 169.2 kJ·mol-1
由Al2O3、C和Cl2反应生成Al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④步骤Ⅲ的尾气经冷却至室温后,气体用足量的NaOH冷溶液吸收,生成的盐主要有3种,其化学式分别为 。
⑤结合流程及相关数据分析,步骤Ⅴ中加入铝粉的目的是 。
25.(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 (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实验二 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研究
(3)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试管编号
1
2
3
4
0.20 mol·L-1 KI/mL
1.0
1.0
1.0
1.0
KClO3(s)/g
0.10
0.10
0.10
0.10
6.0 mol·L-1 H2SO4/mL
0
3.0
6.0
9.0
蒸馏水/mL
9.0
6.0
3.0
0
实验现象
①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
②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 。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实验三 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
(4)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为:使用下图装置,加热15.0 mL饱和氯水试样,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 。(不考虑实验装置及操作失误导致不可行的原因)
(5)根据下列资料,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
资料:ⅰ.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
ⅱ.次氯酸或氯气可被SO2、H2O2和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
第Ⅱ卷必考部分共3题,共40分。
26.(12分)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探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可可碱浓度
(mmol·L-1)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种子发芽率
(%)
有丝分裂指数
(%)
分裂期细胞占比(%)
前期和中期
后期和末期
0
3.73
3.04
0.69
81.5
0.1
2.90
2.16
0.74
68.1
0.5
2.10
1.72
0.38
18.6
1.0
1.96
1.72
0.24
2.3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号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 期。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 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 。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
27.(14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 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 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 。
(3)在缺氧处理20 min时,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 (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 。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 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 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28.(14分)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P 红眼黄体×黑眼黑体
F1 黑眼黄体
F2 黑眼黄体 红眼黄体 黑眼黑体
9 ∶ 3 ∶ 4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由于三倍体鳟鱼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第Ⅱ卷选考部分共2题,共12分。从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第29、30题都作答,则按第29题计分。
29.[物理-选修3-3](本题共有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物质结构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B.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与温度无关
D.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而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
(2)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ab过程到达状态b或者经过ac过程到达状态c。设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温度分别为Tb和Tc,在过程ab和ac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b和Qac。则 。(填选项前的字母)
A.Tb>Tc,Qab>Qac B.Tb>Tc,Qab<Qac
C.Tb=Tc,Qab>Qac D.Tb=Tc,Qab<Qac
30.[物理-选修3-5](本题共有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83210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 83210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2)如图,两滑块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滑块A的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2v0,方向向右,滑块B的质量为2m,速度大小为v0,方向向左,两滑块发生弹性碰撞后的运动状态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A和B都向左运动 B.A和B都向右运动
C.A静止,B向右运动 D.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
第Ⅱ卷选考部分共2题,共13分。
31.[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3分)科学家正在研究温室气体CH4和CO2的转化和利用。
(1)CH4和CO2所含的三种元素电负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
(2)下列关于CH4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固态CO2属于分子晶体
b.CH4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是极性分子
c.因为碳氢键键能小于碳氧键,所以CH4熔点低于CO2
d.CH4和CO2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别是sp3和sp
(3)在Ni基催化剂作用下,CH4和CO2反应可获得化工原料CO和H2。
①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族。
②Ni能与CO形成正四面体形的配合物Ni(CO)4,1 mol Ni(CO)4中含有 mol σ键。
(4)一定条件下,CH4、CO2都能与H2O形成笼状结构(如下图所示)的水合物晶体,其相关参数见下表。CH4与H2O形成的水合物晶体俗称“可燃冰”。
①“可燃冰”中分子间存在的2种作用力是 。
②为开采深海海底的“可燃冰”,有科学家提出用CO2置换CH4的设想。已知上图中笼状结构的空腔直径为0.586 nm,根据上述图表,从物质结构及性质的角度分析,该设想的依据是
。
32.[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3分)“司乐平”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种临床药物,其有效成分M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遇FeCl3溶液显紫色
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1 mol M完全水解生成2 mol醇
(2)肉桂酸是合成M的中间体,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H2O
①烃A的名称为 。步骤Ⅰ中B的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是 。
②步骤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步骤Ⅲ的反应类型是 。
④肉桂酸的结构简式为 。
⑤C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苯环上有一个甲基的酯类化合物有 种。
选考部分
第Ⅱ卷选考部分共1题,共10分。
33.[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分)G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对损伤的神经细胞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含GDNF基因的表达载体(如图1所示),并导入到大鼠神经干细胞中,用于干细胞基因治疗的研究。请回答:
图1 图2
(1)在分离和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过程中,使用胰蛋白酶的目的是 。
(2)构建含GDNF基因的表达载体时,需选择图1中的 限制酶进行酶切。
(3)经酶切后的载体和GDNF基因进行连接,连接产物经筛选得到的载体主要有3种:单个载体自连、GDNF基因与载体正向连接、GDNF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如图1所示)。为鉴定这3种连接方式,选择HpaⅠ酶和BamHⅠ酶对筛选得到的载体进行双酶切,并对酶切后的DNA片段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第 泳道显示所鉴定的载体是正向连接的。
(4)将正向连接的表达载体导入神经干细胞后,为了检测GDNF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用相应的 与提取的蛋白质杂交。当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时,需进行 培养以得到更多数量的细胞,用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实验。
答案
1.C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但并不是每种蛋白质都含有20种氨基酸;有些蛋白质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消化酶;每种蛋白质均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如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运输或调节作用。
2.A 该种疾病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细胞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的,属于自身免疫病;因患者胰岛B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直接作用下而裂解死亡,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用于该疾病的治疗。
3.B CO2固定过程属于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有光、无光条件下均可进行;该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3为CO2固定的产物,故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的活性越高。故选B。
4.B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 780+4 200)÷31 920×100%=25%;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共计1 483-126=1 357(J·m-2·a-1);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和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评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难度适中。对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去路的正确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A X探针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说明X染色体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妻子的父母性染色体异常而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或性染色体正常而进行异常的减数分裂,均可能造成妻子体细胞性染色体异常;妻子产生的异常卵细胞与其丈夫产生的两种精子结合的机会均等,故选择后代的性别不能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评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及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正确理解性染色体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C 制作铅笔芯的材料是石墨与黏土的混合物,与电镀工业没有关系。
7.B 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聚氯乙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故A错误;以淀粉为原料可以制备乙醇,乙醇可被氧化生成乙酸,故可以制取乙酸乙酯,所以B正确;丁烷只有正丁烷、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水解反应(取代反应),故D错误。
8.C 称量NaOH固体时,应将其放在小烧杯中,故A错误;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Fe3+水解应用盐酸酸化的蒸馏水溶解FeCl3,故B错误;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应将铁钉放在中性或弱酸性环境中,故D错误。
9.A 若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可以生成Cu和Cl2,Cu可以在Cl2中燃烧生成CuCl2,故X可能是金属铜,A正确;若用惰性电极电解HCl的水溶液,可生成H2和Cl2,H2和Cl2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HCl,故Y可能是H2,故B错误;在水溶液中Na+不可能放电,故C错误;若Z是三氧化硫,则Z的水溶液为H2SO4溶液,电解H2SO4溶液得到的X和Y作用不会生成三氧化硫,故D错误。
10.A 根据题中信息知X为N,Y为O,Z为Si,W为P。原子半径:Z>W>X>Y,故A错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3PO4>H2SiO3,故B正确;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NH3>PH3>SiH4,故C正确;N、P、Si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故D正确。
11.B 由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可知,该装置将光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在电解池内部,阳离子向阴极迁移,故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B正确;阴极上:3CO2~C3H8O~18e-,阳极上:2H2O~O2~4e-,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当阳极生成1 mol O2时,阴极被还原的CO2的质量为:4mol6×44 g/mol=29.3 g,故C错误;a电极的反应为:3CO2+18H++18e- C3H8O+5H2O,故D错误。
12.D 根据题表信息可知,相同温度时,随着浓度以等差数列递减,其瞬时速率也以等差数列递减,故a=6.00;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瞬时速率有可能不变;相同浓度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b<318.2;温度升高,瞬时速率加快,故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时,所用时间并不相等,D项错误。
评析 题目信息以图表形式呈现,围绕变量控制来设问,综合考查了控制变量思想在研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中的应用。
13.B 由图可知b光偏折程度大,则na<nb,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所以λa>λb,B项正确。
14.A 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GMmr2=mv2r,所以v=GMr,v1v2=r2r1,A项正确。
15.C T的输入电压U1=Um2,则P=U1I1,I1=PU1=2PUm,又因为I1I2=n2n1,所以I2=n1n2I1=2n1Pn2Um,则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P损=I22·2r=4n1n22PUm2r,C项正确。
16.D 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可分别判定四幅波形图中质点a的振动方向,A图中向上振动,B图中向下振动,C图中向上振动,D图中向下振动;各图中波的周期分别为TA=2·sv,TB=sv,TC=sv,TD=23sv,故从该时刻起,各图中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分别为tA=34·TA=32sv,tB=14TB=14sv,tC=34TC=34sv,tD=14TD=16sv,可知tD<tB<tC<tA,故选D。
评析 四个图像中波形不同,分析时很容易只注意振动方向对质点到达波谷时间的影响,而忽略周期不同也会对问题有影响,要注意把两个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17.A 在AB段同一位置(或关于过最高点的竖直线对称的位置)处速度越大,对滑道的压力越小,所受摩擦力越小;在BC段同一位置(或关于过最低点的竖直线对称的位置)处速度越小,对滑道的压力越小,所受摩擦力越小。分析可知第一次滑块所受平均摩擦力较小,摩擦力做功较少,动能变化量较小,平均速率较大,由t=sv可知t1<t2,A项正确。
18.C 由题意知,题目情形可等效为如图所示的电路问题,其中R左+R右=3R,E=BLv,r=R,当PQ向右运动时,R左增大,R右减小,两者并联的总电阻R外先增大后减小,当PQ运动到线框正中央位置时,R外最大,故流过PQ的电流先减小后增大,A项错误;PQ两端电压U=E-Ir,故U的变化为先增大后减小,B项错误;拉力的功率P=P总=EI,故拉力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C项正确;线框消耗的电功率为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P总-P内=EI-I2r,电流的最小值Imin=E1.75R,故由数学知识可知P出先增大后减小,D项错误。
19.答案 (1)①6.93 ②A ③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2)①连线如图 ②0.44 ③4 2.22~2.28
解析 (1)①Δl=14.66 cm-7.73 cm=6.93 cm
②应逐一增挂钩码,不能随意增减,A项正确。
③弹簧下端钩码对弹簧的拉力过大,使弹簧形变量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弹簧的伸长量不再是线性变化。
(2)①利用分压法连接电路,注意使电流从电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②电流表示数为(0.4+0.02×2) A=0.44 A
③小电珠总功率最大,即电源输出功率最大,P出max=E24r=2.25 W
又因为P出=EI-I2r,所以2.25=3I-I2
解得I=1.5 A
小电珠两端电压U=E-Ir=1.5 V,由图丙知U=1.5 V时,流过小电珠的电流为I'=0.379 A,所以并联的小电珠个数N=II'≈4时,小电珠总功率最大。此时E=U+4Ir,代入数据得U=3-4I,在题中U-I图线中作出其图线,将两图线交点坐标值代入P出=4UI得小电灯的最大总功率。
20.答案 (1)1.5 m/s2 (2)20 m/s
解析 (1)加速度a=vt-v0t ①
由v-t图象并代入数据得a=1.5 m/s2 ②
(2)设20 s时速度为vm,0~20 s的位移s1=0+vm2t1 ③
20~45 s的位移s2=vmt2 ④
45~75 s的位移s3=vm+02t3 ⑤
0~75 s这段时间的总位移s=s1+s2+s3 ⑥
0~75 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v=st1+t2+t3 ⑦
代入数据得 v=20 m/s ⑧
21.答案 (1)3mg (2)①gR3 ②13L
解析 (1)滑块滑到B点时对小车压力最大,从A到B机械能守恒
mgR=12mvB2 ①
滑块在B点处,由牛顿第二定律
N-mg=mvB2R ②
解得N=3mg ③
由牛顿第三定律N'=3mg ④
(2)①滑块下滑到达B点时,小车速度最大。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mgR=12Mvm2+12m(2vm)2 ⑤
解得vm=gR3 ⑥
②设滑块运动到C点时,小车速度大小为vC,由功能关系
mgR-μmgL=12MvC2+12m(2vC)2 ⑦
设滑块从B到C过程中,小车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
μmg=Ma ⑧
由运动学规律
vC2-vm2=-2as ⑨
解得s=13L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