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习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9246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习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习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旅游导刊 第 7 卷 2023 年第 4 期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spects Vol.7 No.4,2023学习二十大精神 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厉新建1 吴文学1,2 吴金梅3 宋 瑞4 张 辉5周久财6 顾嘉倩1 雷海粟7 魏小安8(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 北京 100024;2.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北京 100081;3.北京首旅集团 北京 100020;4.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北京 100006;5.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163;6.文化和旅游部政策和法规司 北京 100020;7.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暨香港中

2、旅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 香港 999077;8.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 北京 100020)收稿日期2023-07-02;修订日期2023-08-02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文化和旅游部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模式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DY05)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北京市旅游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模式与优化策略”(项目编号:SM202310031001)共同资助。作者简介 所有作者均为共同第一作者(按姓氏笔画排序)厉新建(1973),男,浙江东阳人,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发展战略。E-mail: 吴文学

3、(1955),男,河北抚宁人,博士,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政策。吴金梅(197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北京首旅集团副总经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旅游产业发展。宋 瑞(1972),女,陕西西安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张 辉(1957),男,山东诸城人,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产业运行。周久财(1965),男,河北秦皇岛人,文化和旅游部政策和法规司一级巡视员,研究员,研究方向:旅游政策研究。顾嘉倩(1999),女,江苏常州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硕士

4、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休闲经济。雷海粟(1971),男,上海人,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暨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企业管理。魏小安(1952),男,湖南衡阳人,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研究方向:休闲经济、旅游经济。引用格式 厉新建,吴文学,吴金梅,等.学习二十大精神 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J.旅游导刊,2023,7(4):124.LI Xinjian,WU Wenxue,WU Jinmei,et al.Learning from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to promote Chin

5、ese path to tourism modernizationJ.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spects,2023,7(4):124.学习二十大精神 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2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式旅游现代化是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方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精神,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本质要求、价值逻辑、机遇挑战、实践矛盾和实现路径,核心观点如下:(1)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面临根本性转变,中国式旅游现代化是旅游业新一轮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和重要契机;(2)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

6、要引擎,其中企业的健康活力和集聚发展是根本基础;(3)中国式旅游现代化应回应和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等 5方面内涵特征,审视其与旅游现代化的紧密关联;(4)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产业事业性相协同、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坚持守正创新等是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式旅游现代化实现的关键路径;(5)中国式旅游现代化应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区域协调、新型城镇化等重点任务中,充分发挥旅游业发展对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作用价值。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旅游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二十大精神中图分

7、类号F59 DOI:10.12054/lydk.bisu.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238(2023)04-0001-24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国家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要战略和重要举措,揭示了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明确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进程和宏伟蓝图,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幸福产业和绿色产业,其发展必将与中国式现代化紧密相联。旅游业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旅游业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格局和历史方位中加以审视。中国式旅游现代化是什么、为

8、何推进中国式旅游现代化、如何推进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等问题都亟须探讨。据此,厉新建教授以“学习二十大精神 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为题,约请国内旅游政界、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价值体系为根本遵循,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旅游业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内涵、本质要求、价值逻辑、机遇挑战、实践矛盾和实现路径等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未来相关实践工作与学术研究提供启示与指引。3旅游导刊 第 7 卷 2023 年第 4 期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spects Vol.7 No.4,2023中国式旅游现代化是旅游业的再次转型魏小安核心观点:中国式旅游现代化是旅游业的再次转

9、型。旅游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消费能力下降、多元化需求兴起、传统供给格局调整等问题逐渐浮现。新亮点和困局并存,要全面挖掘旅游作用,明确事业与产业的领域划分,建立新评价指标体系,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一、历史的转折中国式现代化是来自党的二十大的号召,也是时代最强音。中国式现代化的呼唤引发了对旅游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由此引申出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的时代课题。对于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的理解、把握与实施,应关注以下 5 个重点:第一,人口规模巨大。这意味着大众旅游将长期保持巨大的市场规模,并形成巨大的需求拉动力量。第二,旅游精细化和体系化。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应关注市场垂直

10、细化和体系化所产生的需求细分。第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将成为文旅融合的趋势,文化的作用在促进旅游全面发展中日益凸显。第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方向。第五,通过促进国际合作,使旅游超越简单的外交工具,发展成为经贸工具、信息工具和认识工具。未来应围绕以上 5 个方面在旅游领域发力,并形成新的旅游发展战略。在此框架下,仅强调旅游的经济性和产业性无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当前旅游市场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局势不容乐观,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第一,消费能力受到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形势恢复后的消费能力如何仍存在疑问。第二,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多元化时

11、代来临,多元化产品凸显。城市大休闲兴起,乡村微度假兴旺,高安全、近距离、短时间成为当前旅游的基本要求。第三,供给变化导致传统格局几乎崩溃,与需求相对应的新产品正在兴起。这引申出两个问题:一是拥有巨大存量资产的传统旅游企业如何应对这一现状?二是新业态是否有足够体量推动整体旅游行业的发展?第四,由于缺乏信心和优质项目,旅游投资严重下降,导致旅游行业缺少发展后劲。学习二十大精神 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4第五,旅游作用逐步下降和调整,疫情等原因导致收入和就业急剧减少,同时,从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的角度看,文化功能、环境功能、生活功能、幸福功能未得到充分表述和认识。第六,如何客观科学地看待旅游在经济发展、社会

12、、文化、环境、国际尤其是幸福生活中的地位成为一个新课题。对应中国式现代化,旅游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幸福生活。因此,综合来看,种植养殖业保障生存,制造业满足供给,而要追求幸福,则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休闲正逐渐成为生活中的必然追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旅游的再次转型是历史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二、历史的推进中国旅游再次转型,并非要走回头路,也不是否定过去,而是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所提出的新要求。第一,旅游产业转型并非非此即彼,而是要形成产业与事业并行的格局。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从世界旅游资源大国转型为世界旅游强国,但思维并未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同步发展。中国式旅游现

13、代化需要进行观念、战略、思路和方法上的调整,也需要多个学科合作发力,融合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第二,需要明确事业与产业的领域划分。一般来说,公域属于事业,需要政府发力;私域属于产业,需要市场发力。目前来看,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存在薄弱之处,这涉及公共环境、公共产品、公共设施等方面的系统性不足。未来仍需考虑旅游公共服务与城市公共服务深度结合,创造出新的格局。第三,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过去 40 多年的旅游发展是文旅融合的过程。早期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产品层面,而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文化成为旅游最关注的领域。2018 年的机构改革则着眼于行政融合,为旅游业

14、的发展搭建了新平台。二十大报告强调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仅要求产业和事业的融合,更要求全面融合,最终达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活融合。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融合是贯穿始终的,这也是由旅游业综合性的特点所决定的。不同于过去强调综合性主要是在外延上的扩大,新时期的旅游要挖掘内涵,既挖掘文化的内涵,也需要挖掘旅游自身的内涵,在深挖内涵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实现深度融合。在项目层面上,应实现宜融则融,其重点在于项目的文化性,但不必牵强,应有主辅之分。在行业层面上,应实现能融尽融,文化可分为事业和产业两类,其中一部分文化领域需要产业化。因此,“以文塑旅”不仅是资源5旅游导刊 第 7 卷 2023 年第 4 期

15、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spects Vol.7 No.4,2023性的促进,更是主导性的推动,“以旅彰文”则是功能性的体现。在当代的信息环境和市场条件下,旅游更容易吸引更多关注,也更能深层次地彰显文化价值,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文旅融合。第四,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旅游评价指标体系,以客观分析旅游发展的作用,引导旅游各个方面的科学发展。例如,要认识到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包含多个行业的综合概念,因此在统计评价上需要构建新的模式,以真正体现旅游作为幸福产业之首的价值。从大休闲与生活的角度来看,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性和产业性,而必须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旅游

16、业经历了多次转型和发展过程: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 10 年间,旅游从民间外交逐渐被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确立了产业形态,逐步形成了发展转轨;从 90 年代开始的 10 年则构建了行业管理架构,将旅游业视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市场化和标准化的格局逐渐形成,旅游产业开始逐步走向成熟;进入 21 世纪后,旅游市场规模和产业规模齐头并进,旅游业被明确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十三五”时期,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得到了明确。经过过去 40 多年的发展与转型,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已经客观存在,不需要过分强调。当前更重要的工作是全面把握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全面挖掘旅游业的发展潜力,以完成旅游业在中

17、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再次转型。用现代思维推动旅游业新发展吴文学核心观点: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旅游业指明了新时代的发展方向,要以现代思维思考谋划构建旅游业新发展格局,将旅游业发展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从新消费、新供给等视角切入,顺应消费趋势,创新旅游产品,培育市场主体,拓展旅游新空间,充分展现旅游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重点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党的二十大明晰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学习二十大精神 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6的对外开放,加快建设

18、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等。以上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会为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为国家一切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和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想象,当这些重要的工作部署得以实现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人民将会进入什么样的时代。其次,聚焦新文旅,谋划新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发展中突出强化文化的地位,凸显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表明了党中央推进发展的决心和态度,提振了旅游业的信心。“坚持以文塑旅”就是要把文化注入旅游的魂,让文化融入旅游

19、过程;“以旅彰文”就是要把旅游融入文化产业,使人们在旅游过程当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这既是文化和旅游融合长久以来形成的共识,也是在实践当中探索出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其最终目标就是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当中有 3 个层次。一是要明确推进的重点在于战略、路线、方针、政策、措施的谋划和制定。二是深度融合,不仅是文化与旅游的一体化,还在于“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既需要过去经验的总结传承,更需要大量的社会实践探索,需要创新作为。三是发展,要发展就要调整生产关系,重在发展旅游生产力。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发展是无止境的、永恒的主题。对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问

20、题,要尽快由序幕转向高潮,尽快转入学习的深度阶段,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研究和思考。再次,以团结奋斗为落脚点,启航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文化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把旅游放到深度融合发展之中,明确而清晰。以往旅游热衷于“玩概念”“玩专家”“玩规划”“玩对策”,甚至喜欢以旅游的方式“玩旅游”,然而这都不是做旅游。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应该尽快解决旅游战略层面的问题。中国旅游业用了几十年时间追赶发达国家百年的历程,具体工作抓手有哪些,靠的是什么,其实不复杂但也不简单,主要就体现在“五个一”上:一个文件、一个机制、一只基金、一部法律、一些抓手。一个文件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 号),

21、它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一个机制指国务院促进旅游发展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级省、市政府都建立这个机制;一只基金指旅游发展基金,也就是从民航发展基金中提取一部分用于旅游发展,每年都有不少的7旅游导刊 第 7 卷 2023 年第 4 期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spects Vol.7 No.4,2023额度;一部法律就是 2013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使旅游发展有法可依;一些抓手就是每一年和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抓手,其核心是消费服务经济,旅游人流带来物流,形成商流,实现货币流,带动资本流,就是经常说的人流、物流、

22、商流、货币流、资本流。在未来的发展中,要继续巩固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不可动摇的地位,不要再去做太“碎片化”的表述。构建新格局,要关注新消费的问题。我国政府明确新时期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个性化、定制化、高品质、高消费的需求,面对旅游主流消费人群年轻化的趋势,旅游行业还没有准备好。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旅游产品虽然不像电子产品迭代得那么快,但也绝非一劳永逸。现阶段的旅游产品主要还是对应观光的需求,在“大休闲、小康养、微度假、又观光”的阶段到来的时候,很多产品就不适应了。其实不少产品已经完成了它们的生命周期,它们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了。促进新发展,

23、关注重拾市场主体的问题。制约中国旅游业发展有两大命门,一是旅游人才供给匮乏与人力资源保障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旅游业缺少市场主体,没有压舱石,企业发展不稳定的问题。现在各省在组建旅游集团,局部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总体层面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关于旅游市场主体的培育,就行业目前情况看,主要寄希望于景区和饭店。景区面临两大挑战,其一是建设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的挑战,其二是面临门票免费的巨大挑战。门票不仅是有价凭证,更是对游客负责任的庄严承诺。免票免责不可取,免票担责难担起。另外,免票也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生态和有价服务的补偿也会缺失其保证机制。最后,实现守正创新,拓展乡村振兴旅游新空间。今后国

24、家构建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的主体任务。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旅游是三个相近概念,但各有不同的定位。乡村旅游写入了旅游法,乡村振兴是时代的主题,乡村振兴旅游是新的命题。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之后,对应的旅游业态是主题乐园时代的到来、邮轮游艇时代的到来、露营旅游时代的到来、研学旅行时代的到来,落脚点在于旅居时代的到来。不同时段的旅游业态对应的是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要在微观方面过多纠缠,乡村振兴旅游是新领域、新空间、新蓝海,前景无限,旅游的拓展应该有新的思考和新的作为。学习二十大精神 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8顺应时代变化,开创旅游业新的发展格局周久财核心观点:中国旅游业正面临根

25、本性转变,从市场驱动、投资拉动转变为社会带动。新时代旅游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特征、展现社会担当,高度重视产业跨界融合、主题化旅游发展以及平台化思维的运用。要深化文化的认识,将文化要素与文化发展深刻融入到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国家战略中。党的二十大不仅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描绘了蓝图。旅游业如何秉承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发展好旅游,这是每一个旅游从业人员都高度关注的事情。第一,认清历史方位,看到根本变化。众所周知,新冠疫情使旅游业处于非常困难的阶段,但这里也需要反思一个问题,即如果没有疫情的话旅游业的发展是不是就很顺利?其实在以往发展形势较好的时候,旅游业的很多根本性问题没

26、有被看到,现在因为疫情反而使很多问题得以“暴露”。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到当下有 40 多年的时间,这 40 多年间有几个变化:前 30 年整个旅游业是市场推着向前走,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是市场驱动的状态;近 10 年则是投资拉着走,快速增长的旅游投资推动了整个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不过要清晰地看到,目前投资主体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旅游业正面临根本性转变,从原来的市场驱动、投资拉动,开始步入社会带动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是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要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强调了高质量发展主题,

27、更是把高质量发展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意味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从产业角度讲,高质量发展要先拓展产业链条,一产在“接二连三”,二产在融合跨界,三产也在相互渗透。这种变化在发展实践中随处可见。比如,近几年各行各业关注自身的文化建设,关注自身和旅游的结合,这个热度是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文化引领和支撑,这些变化都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使命,也反映了旅游业的根本性转变。第二,顺应时代特征,彰显社会担当。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改革开放 409旅游导刊 第 7 卷 2023 年第 4 期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spects Vo

28、l.7 No.4,2023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传统的以农业人口占主体的国家成长为现代化的工业国,而且正在向后工业化转型。我们需要思考,现代社会的特征到底是什么?有个现象值得深入探讨,就是每个人的微信圈,部分围绕亲戚朋友,但更多的是围绕特定主题凝聚起来的。大家关注旅游,关注文化,关注读书,关注戏曲曲艺,这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形态,存在于线上空间。传统旅游中一直强调观光和度假,现在更多的是主题,现在人的旅游更多是带有目的性的,这种主题旅游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主题旅游跟传统的结合其实相得益彰,传统的景区完全可以平台化,既增加内容与吸引力,也增加客户的黏性,同时也能拓展未来发

29、展的新路径。旅游业需要在这些方面加以关注、追踪,逐渐将其转化为产业发展新的动力。第三,创新行业发展,强化文化视角。从观光旅游来讲,游客很少深入了解景区背后的文化,也不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实际上,景区能够提供给游客的不仅是美感,还应该包含文化价值导向。要强化文化视角的原因,就在于传统旅游中文化视角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是文化的创意者,因为文化不都是唱戏写书,文化是多元的、多门类的。道德、习俗、礼仪等都属于社会文化,旅游业切入的就是这种社会文化。旅游人不是搞艺术的,也不是专业研究文化的,但是同样要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厚植土壤,只有这样才能为文化强国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是现代社

30、会文化的创造者,只有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旅游,才能彰显其真正的价值,而不是简单地说文旅融合就是文化为旅游所用。要思考旅游哪些东西能为文化所用,要重新认识旅游自身的功能和价值。第四,融入国家战略,创新发展格局。当下旅游发展的重点一是乡村旅游、二是城市更新。要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问题,而是农村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当中,无论是从产业角度还是文化角度,旅游业都大有可为。不要再盲目发展新业态,玩概念,忽悠游客。比如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不是简单地恢复祠堂,恢复宗族,而是要把发展放到整个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兴盛的大格局当中。旅游在这里面的作用是要从技术产业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

31、真正深入到乡村振兴中去,有机地把它们结合起来。城市更新板块的主战场之一是老旧厂房和小区改造,但是随着这些改造任务的完成,后续一定伴随着产业升级,这就给文旅发展带来很大的空间。除了这两大战略之外,还有很多重点区域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包括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等,还有国家文化公园。目前来看,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改变思路,不是看又给自己提供了哪些机会从而能做什么,更多的应该是旅游业能为社会经济学习二十大精神 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10发展做些什么。只有把旅游业紧密深入地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反思传统的思维和做法,旅游业的未来才会更好。深刻理解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的五个关键词宋 瑞核心观点:对党的二十大报

32、告的学习,应该是整体性、系统性、思想性的。要结合旅游业的发展现实,对中国式现代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质量发展、“有形之手”和创新等 5 个方面准确把握、深刻领会、深入思考和积极行动,探索新形势下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对党的二十大尤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整体性、系统性、思想性地学,而不是字词式、碎片式地学。本文围绕 5 个关键词谈谈笔者的理解。第一个关键词是中国式现代化。尽管“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来已有一段时间,但是作为二十大报告的主题词值得特别关注。从学术角度来看,现代化、现代性,甚至后现代,都是基于西方话语的一种表述,其标准、界定、诠释都是按照西方来的。那么,中国式现

33、代化的含义是什么?意味着什么?需要从哪些角度进行理解?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有两个问题值得研究,一是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旅游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二是如何实现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现代化内涵很丰富,包括经济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生产的现代化、生活的现代化等,有很多维度。党的二十大报告从 5 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界定,即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一种总体性的描述。这 5 个方面并没有写“旅游”两个字,但是每个方面都涉及旅游,都可以找到旅游的位置,能够发挥旅游的作用。比如人口

34、规模巨大。规模巨大的人口都要过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而旅游是现代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如何满足这么大规模人口的旅游需求?再比如共同富裕。旅游早就说“三区三州”,就是要带动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又比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经济发展了才有条件享受,有物质条件才能追求精神需求,旅游也是追求精神需求11旅游导刊 第 7 卷 2023 年第 4 期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spects Vol.7 No.4,2023的一种重要体现。又比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无论是开发、经营,还是旅游活动,都要与自然相协调,都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再比如走和平发展道路。

35、旅游是文明互相借鉴、互相交流的重要方式。从这些角度看,虽然没有“旅游”两个字,但实际上又处处可以找到旅游的位置。我想这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第一个需要思考的在这当中旅游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或者说能够发挥什么作用。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具体到旅游,除了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以外,旅游自身也要实现现代化。比如,在旅游领域,人们的消费观念有没有现代化的问题,旅游企业的管理有没有现代化的问题,旅游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有没有现代化的问题等,都可以有新的拓展空间。围绕这个方面,需要有进一步的学理性解释,还要有制度性的支撑,具体的实践中还要有工作层面的推动。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词,可发展的空间还有

36、很多。第二个关键词是变局。什么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表述有“历史性变革”“整体性重构”,怎么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等。总而言之,现在的环境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从旅游的角度来看,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旅游是否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一个跟过去 40 年不一样的历史转折点。旅游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自身形势已经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各种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强。而国内环境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也影响到旅游的发展。旅游产业链条的完整性、旅游服务的组织模式、市场需求的主要特征都发生了变化。旅游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就需要思考,在这个阶段下旅游该如何发展,逆周期是

37、否可行。此前旅游的发展承载了很大的期望,新阶段下还能否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如何从政策上引导?怎么重新组织新的行业逻辑和运行规则?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第三个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首要任务意味着这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高质量发展涉及很多,最受到关注的就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要考虑在新的环境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旅游可以发挥什么作用。与此同时,旅游产业自身也存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多年前笔者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旅游绿皮书就呼吁要从追求规模、追求速度转变到追求效益、追求效率的轨道上来。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之下,在追求质的有效

38、提升的同时,还要保证量的合理增长。没有量的基本保障,质的提升是没有基础的。同时我们要看到,要引导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对旅游的统计体系、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学习二十大精神 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12第四个关键词是“有形之手”。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从政府角度来看,怎么借助“有形之手”去带动经济发展。在项目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面提到的国家文化公园和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包括“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和地方的一系列重大工程等,都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之前很多年里,旅游业的投资主体中 60%是民营企业。目前民营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都有所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性,同时在投

39、资方式上有所创新。资产证券化、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都是可以探索的方式。经历了几年疫情冲击之后,消费者、经营者、投资者、从业者的信心处于低迷状态,政府要以此为契机,稳住行业、提升信心。最后一个关键词是创新。一般来看,企业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会进行创新,一是行业竞争激烈不得不进行创新,二是自身发展良好探索新的赛道。而面对目前的形势,有些企业由于发展受限无法创新。其实创新可大可小,按照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只要在现有体系里面引入新的要素、新的组合,就是创新,比如说用原来服务旅游团队的方式给本地人提供生活服务等。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想办法变换组合,把原来用在 A 市场的服务方式尝试探索用在B、C 市场

40、,就是创新。例如把传统旅游团队服务与交友相结合,组织大龄青年通过外出旅行的方式相互了解,这就给旅行增加了新的价值。如果说在行动上暂时还不具备创新条件的话,还可以建立创新项目库,待企业形势好转时候实施。总之,有创新才有新的机遇。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张 辉核心观点: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我国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旅游的高质量,表现为旅游要成为国家经济逆周期和跨周期的重要引擎,成为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未来的十年就是要围绕这样的任务来开展工作。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

41、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个是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这两个是不同的。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要考虑全要素生产率、旅游便利化体系、旅游13旅游导刊 第 7 卷 2023 年第 4 期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spects Vol.7 No.4,2023市场结构合理等;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则是把旅游作为一个领域、一个现象来认识。那么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内涵是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为高质量发展?应该如何评价?第一,旅游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旅游业应该成为国家经济逆周期和跨周期的重要引擎。过去 40 年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都是顺周期发展,下一步如何在逆周期、跨周期的产业调整中展现旅游的价值,这

42、是每一个旅游人都要思考的问题。比如 1997 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时,提出的逆周期的 4 个行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通讯业、旅游业,结果其他 3 个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了,旅游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在随后的逆周期发展中,互联网产业、数字产业(包括新媒体)都迅速崛起,而旅游业的发展依然跟不上这些产业。因此,旅游高质量发展不单是要考虑在顺周期时成为重要的战略产业,还要能在逆周期和跨周期的产业调整中真正成为引擎。旅游在城市更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在很多城市提出要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旅游城市,这里面有旅游城市的方向问题。再比如乡村振兴靠什么?其中很多需要依托旅游进行。实际上

43、,如果在消费端、需求端稍微进行政策的突破、制度的调整,那么马上就可以让消费更好地推动供给端、制造业等创新发展。比如三亚开始转向发展冲浪、潜水、帆船等技能性旅游,自然就带动了制造业链条的发展,为制造业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样地,由于旅游发展,特别是有了民宿这种业态之后,一大批艺术家、企业家,包括知识青年到乡村创业,有效推动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第二,旅游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旅游要成为释放消费能量的主战场。先看两组数字:2019 年全国的住户贷款是 50 多万亿元,2022 年为 70 多万亿元,3 年间住户贷款增加了 20 多万亿元;2019 年住户存款余额是 80 多万亿元,2022 年住户存款余额

44、是 120 多万亿元,增加了 40 多万亿元。从这些数字看,消费还是有潜力的,关键是在满足现实旅游消费的同时,如何通过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来全面激活潜在旅游消费,同时通过创新产品开发、业态优化把其他消费引向旅游领域。只有在释放消费能量中能看到旅游的作用,才表明旅游得到了高质量发展。第三,旅游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旅游要成为有文化目的的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两个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样是旅游人当仁不让的任务。许多传统文化是在农耕时期形成发展的,在如今的工业化浪潮下想要保护好和传

45、承好这些文化的学习二十大精神 推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14确很有难度,而其中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让旅游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方式。因此,文旅融合、打造有文化目的的旅游体系,都是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了建立有文化目的的旅游,就需要在生活方式之外,将旅游作为学习和成长的方式。同时,旅游业应该成为文化进步发展的重要领域,通过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成长方式塑造新旅游文化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还要使旅游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生态治理离开了旅游恐怕很难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生活发展之间的关系。旅游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非常重要的转换器,也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旅游高质量发展还要看

46、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度。旅游是消费现象,将其与体育、交通、教育、农业、医疗等产业完美结合到一起,通过旅游赋能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使这些产业能够借助于旅游消费提升附加值、增加活力,这是发展各种旅游形态的目标,也是最重要的意义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雷海粟核心观点:中国式现代化的 5 个特征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并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新时代和新格局之下,旅游业要发挥好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作用,发挥好富民产业、幸福产业、绿色产业以及在国际和国内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为新冠“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复苏增长、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

47、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战略机遇和发展红利,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考验和发展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之下,旅游业要高度关注并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 5 个趋势特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5 个深度融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首先,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机遇。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旅游业增长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中国 14 亿多的庞大人口基数将形成规模巨大的旅游消费群体,支撑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游市场、最大的旅游客源地和国际旅游支出国。大众旅游和旅游消费将保持长期向好、持续增长的趋势,很快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经济体和旅游投资市场。二是全体人民共同15旅游导刊 第 7 卷 2023 年第 4

48、期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spects Vol.7 No.4,2023富裕的现代化是旅游业提质的有利条件和增长动力。我国近 1 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绝大多数人步入小康生活,中等收入群体超过 4 亿人,包括旅游在内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将超过 5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出游频次提高,旅游消费出现消费下沉和消费升级的双向扩张趋势,将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和增长点。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旅游业升级的根本保障和价值体现。目前国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较 10年前成倍增长,全国 6.5 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的收入已超过 1

49、2 万亿并连续增长,旅游业将从外延式的观光休闲度假需求向满足精神追求、具有文化体验价值的主题型、系列化、人文类、定制化的内涵式的旅游文化业态和产品服务供给转型。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旅游业转型的先进理念和引领模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会持续改善提升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和游客体验,也会促进旅游产业加快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共建共治共享、可持续的开发模式和经营方式转型并成为最终的受益者。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旅游业依托的外部环境和国际空间。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拓中外文化旅游交流合作

50、新格局的历程中,旅游业将在推进“一带一路”旅游合作,举办系列对外文化旅游活动,促进人文交流、文明互鉴,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展示“美丽中国”形象,服务国家外交,促进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愈加重要、愈加明显的功能与作用。其次,要推动传统旅游业的高质量转型。(1)要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球和我国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国内、出境、入境 3 个主要旅游市场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结构性问题还很突出,特别是在出行频率、人均消费、旅行服务贸易逆差等方面还有充足的修复空间和提升余地。同时,疫情已经倒逼传统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加快调整转型,通过“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