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第卷第期 年月 教育研究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况敬晶(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类别及规模迎来发展机遇。发展职业教育,既要强调职业技能训练,又要注重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已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聚焦点。本文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研究职业素养培养标准化体系、职业素养评价模型数据化、职业素养培育主题多元化、职业素养培育质量提升等内容,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职业素养;心智模式;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
2、中心课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公民韧性研究与培养”()作者简介:况敬晶(),女,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年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而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了思想引领,树立了目标要求,即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理念。近年来,在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中,社会各界和企业
3、对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上。以交通运输类的汽车工程相关专业为例,要求不光具有扎实的汽车维修技术理论与实操经验,更要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观念。许多汽车企业在招聘面试时,将职业素养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要素,希望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但同时,行业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评价却缺乏系统性的标准和方法。当前各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以就业为导向,基于专业课程基础和教学实践,采用理论考核和专业技能评价的综合方法,实现对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以汽车维修接待与服务课程为例,分为期末考试、实训操作、课堂表现三大板块,按照适当的教学方案设计,从
4、课堂教学引向课内课外、课前课后等多个方向,以促进学生更多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着重看什么。如果片面强调技能培养,对个人素质的考察力度就会不足,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和鉴定就会缺少客观评价,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一、职业素养的内涵职业素养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通常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职业意识等多个方面。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事业启航的重要基石和坚强后盾,根据人社部发布的 通用职业素质纲要框架,职业素养除了知识和 能力层面以外,还主要体现在以下通用精神层面的要素:(一)
5、积极的职业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确立,尤其是在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大学生的择业竞争意识逐渐增强,自觉地将就业问题与自我生存和发展密切联系起来,职业成为个人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等”“靠”“要”的依赖性职业价值观不同,其容纳了主动的元素,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强调自我价值,重视自我发展。(二)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包含了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等要素,它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具有社会和时代的烙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即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代表,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忠诚正直、公平公正、追求卓越、承担责
6、任、服务社会,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行为中的体现。(三)正确的职业意识端正就业和择业观念,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能够辩证、全面、理智地对自我进行评价和认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正确处理好自我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充分的认识,在职业劳动中具备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完成自我实现。(四)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心理素质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自信、自律和自驱的个性特征。优秀的职场人士在经历重要的职业压力或逆境时,具有良好心理韧性,能够通过主动调整自身行为,积极适应职场环境变化,保持效能
7、感,并养成良好的内驱动力和成熟的心智模式,能够与团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职场人际关系,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以保证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二、以职业素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的特点(一)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衔接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按照各自专业定位制定,在此基础上划分培养方向,每个专业方向又包含多种就业面向。以职业素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认知发展和身心成长规律,以胜任力为导向,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除了主动对接不同企业对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的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实现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对接,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能吃苦耐劳,留得住
8、、干得好。(二)人才培养手段与实际岗位应用对接课程设置以职业为背景,以社会需求为依据,课堂教学充分职业化,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将实际工作要求,分解为对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确定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实施顺序,以此确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块。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岗位胜任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充分关注学生在劳动中的效能感提升,以劳动教育推动心理健康培养,促进心智模式持续改善。(三)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衡量专科学生是否具有潜在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不仅要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更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为适应职业生
9、涯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职业素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共处、生存的综合能力,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潜在能力进行持续开发,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并成为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第卷第期 况敬晶: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四)人才评价标准与社会化接轨通过人文化、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量化评判,面对职业素养的教学培养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监测、管理与反馈,评价以企业行业需求为导向,贯穿职业素养教育全过程,评价职业素养量表、基于 证书制度等客观标准,涵盖了学生
10、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能力,能体现个性化因素,学校和企业均参与评价过程,确保评价真实、客观。评价的结果对学生形成反馈,有效引导学生自我改进。三、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及其评价机制建设途径(一)标准引领,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制定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以“关爱学生、立德树人”为中心目标,打造专业教育育人的“第一课堂”和素质养成育人的“第二课堂”,整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实践能力素质等培养要素模块。每个模块从认知、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定职业素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项目和培养考核点,从核心与拓展两方面确定职业素养培养基本路径,指标间相互联系、补充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11、,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在培养手段上开展思想意识引领工程、专业能力培养工程、核心素质提升工程、创新实践教育工程和育人管理服务工程。学生围绕职业生涯规划,自主参加各类培训培养项目,大一注重增强认识,明确对职业目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认识,初步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培养工匠心态,促进团队合作意识;大二注重专业实践,提升心理韧性与效能感。培养执行力,自我管理、时间管理能力,明确认识自身能力与目标岗位的综合素质差距,制定未来长期发展的方向目标,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大三围绕求职发展,修炼核心能力,包括有效沟通、形象与礼仪、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通过学徒制和企业实训,与未来职
12、场形成对接,培养人际交往和自我呈现、自我推销的能力,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并通过就业指导,掌握面试技巧,从容求职。(二)模型支撑,实现职业素养评价数据化改变以往“一张成绩单”和主观评价等终结性评价方式,通过量化指标,客观反映学生职业素养的真实状况。采用冰山理论构建专科学生职业素养模型(见表),从显性和隐性两个维度细化为通用职业技能、潜在职业能力、价值观、职业品德等四大评价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成项子目标,逐步形成层次化结构,明确学生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应具备的综合品质和行为能力,与基于 证书技能评价标准形成互补。表专科学生职业素养模型目标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13、专科学生职业素养通用职业技能(显性)职业形象,商务礼仪,语言表达,沟通潜在职业能力(隐性)目标管理,问题解决,资源管理,创新能力,执行力,学习能力价值观(隐性)积极主动,情绪管理,合作共赢,同理心,团队协作,服务意识职业品德(隐性)责任,诚信,规则,感恩坚持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标准上,明确每个素养指标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和考核标准,通过职业素养学分和素质认证等方式转化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既有学生在校的基础性评价,又有面向未来的发展性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既有学校的评价,也有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企业评价,还有鼓励、激发学生劳动实践的社会评价。在评价标准编制、评价
14、过程实施、评价结果反馈中,强化师生互动,邀请学生、家长和企业共同参与,坚持他评与自评有机统一、标准化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统一。在评价结果运用中,联动多种激励机制,将测评数据作为学生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双月刊年创刊)年月 自我诊断改进的重要依据及评定荣誉、推优助困、推荐就业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为企业选人提供更加直观的参考。(三)质量保证,促进职业素质诊改持续化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建立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在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环节构成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支撑下,按照一流人才培养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和学生发展标准开展考核性诊断,同时,完善“全面育人”工作机制,优化素
15、质教育工作体系,实现学生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全面发展。诊改工作的逻辑起点是目标链和标准链。以学生年度自我规划和总体自我规划作为目标,以学生成长规划为起点,按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逻辑,分为三个阶段,即大一规划设计、大二实施监测、大三改进提升。其中规划设计阶段主要面向大一新生,开展宣讲和职业生涯管理培训,促进学生及早树立发展意识,重视对自我的评估和闭环改进,形成对生涯发展的初步规划,并了解螺旋式质量管理的理念。实施监测主要面向中低年级学生,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素质培养,落实三全育人和劳动教育,对质控点进行监测,评估人才培养效果,及时发现偏离。改进提升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通过工作层面诊改和学生层
16、面诊改相结合,梳理未达标质控点,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偏离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实现职业素养和自我发展质量的螺旋式改进。(四)全员参与,推动职业素养培育多元化将学校统筹实施、企业培养评价、家长督促见证和社会关心支持融入职业素养培育全过程,从决策、推进、执行、联络、践行等方面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社会的顺利过渡,并实现“适应性、学习主动性与目标性、积极思考人生、自主发展能力”等四个有限目标的顺利达成。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导师、辅导员、管理员、学生干部、朋辈“五位一体”,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覆盖全领域、以毕业后再教育影响职业发展全过程,
17、提升全程育人的持续影响力。辅导员以谈心、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人生经验分享、人生目标规划等教育引导;导师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技能指导,并通过言传身教,实现职业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社会、家庭、学校、企业内外联动,为学生自主实践提供精准、全程、多样的服务,实现全方位育人,并进一步延伸和完善校企合作的功能作用,使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培养的社会能力,能够在企业和社会层面得到进一步应用。四、结语当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素质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岗位要求,主要原因不在于缺少专业知识或专业能力,更多的欠缺则在于职业素质,专业技能提升了,工匠精神却遗失了。因此,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不仅要关注职业素养模型“冰山以上部分”
18、,更要关注“冰山下的部分”,不能仅仅满足于可测量的指标提升,更应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善作善成,不断发展进步。在高职学生培养和评价模式中,坚持以职业素养为导向,以培养模式及评价机制提升教育质量,提炼人才培养的内涵,真正让职业素养这样的“软实力”看得见、摸得着,见成效。让职业人才的成长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创造,():湖南日报评论员坚持立德树人答好“三道题”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
19、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湖南日报,()王亚伟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李明建设类高职院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第卷第期 况敬晶: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刘亚琴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逻辑脉络、价值取向与优化路径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况敬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李小元,刘敏新时代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与路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曾泓华工匠精神: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着力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吴佳男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胜任力模型的建构与启示 江苏高职教育,():池云霞,谢园,李新丽系统观念下职业本科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路径探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况敬晶职业院校践行核心价值观与培育技能性人才的思考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责任编辑:陈光军责任校对:邓建萍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双月刊年创刊)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