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缢蛏苗种池塘强化培育试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2360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缢蛏苗种池塘强化培育试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缢蛏苗种池塘强化培育试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水产养殖 2023 年第 8 期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是福建省主要养殖贝类之一。缢蛏在我国东南沿海有着较为广阔的消费市场,但池塘的养殖产量不高。福建莆田沿海地区的缢蛏养殖苗种大多从外地购入,但由于运输路途远,海区水质环境存在差异,养殖成活低。为了更好地进行缢蛏的池塘养殖,提高养殖总体效益,现在福建莆田北高开展缢蛏苗种海水池塘强化培育试验。1试验材料1.1苗种来源从福建宁德漳湾选购优质的蛏苗 252 kg(规格约 50 万粒/kg)。1.2养殖设施选择苗种培育池塘 2 口。每口池塘 1 hm2,以土埂筑池,南北走向,水深

2、1.3 m,进排水方便,能排干池水,底质为细泥,池底平整为公路式微拱形,池内靠池埂四周挖筑宽 2.5 m 的环沟。每口池塘配备1.5 kW 的水车式增氧机 2 台。养殖用水来自莆田兴化湾,盐度 1.2%2.6%,pH 值 7.88.6,有上游木兰溪和萩芦溪的淡水注入,水质符合 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和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22011)的要求。池边有淡水沟渠,可以抽取其淡水,调节池水盐度。配套有专供蛏苗培育及后期养殖的浮游植物高浓度饵料培育池,苗种培育池(成贝养殖池)与供饵池比例为 1颐1,饵料生物培养池与养殖池有专用管道连通,并配备动力抽水泵,养殖池排出

3、的池水部分回收,用于饵料培养池。2试验方法2.1模式试验地位于莆田兴化湾入海口处。2021 年 10 月3 日12 月 14 日,培育大规格蛏苗;2021 年 12 月15 日2022 年 6 月 20 日,进行缢蛏高密度养殖。以一口池塘作为蛏苗培育和养殖池,池内可用于培育苗种和养殖的面积约占 95%,另一口池塘作为高密度优质饵料生物(浮游植物)的培育池,专供培育蛏苗及养殖成品蛏的微藻饵料,以满足摄食需求,确保培育的苗种和养殖的蛏饵料充足、营养均衡,提高缢蛏的生长发育速度,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蛏苗及成品品质。2.2清整池塘在缢蛏苗种培育前约 2 个月,将池中积水充分排干,清除池底的淤泥,清除

4、池埂上的杂草,并暴晒,2 周后用翻耕机对底泥进行翻耕耙烂后再暴晒。挖筑池内环沟,环沟宽 2.5 m,深 40 cm,环沟向排水口倾斜并能排干池水,浸池冲洗池塘数次,再次将池底的泥块捣碎、耙烂,排干池水后将池底整理成中间稍凸边上略低的公路式微拱形。进水 3040 cm 淹没池底,每 667 m2用生石灰 75 kg 或漂白粉 20 kg 或茶子饼 50 kg 等,全池泼洒消毒,2 d 后排干池水,用清水冲洗干净缢蛏苗种池塘强化培育试验林炫锋,王春忠(莆田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福建莆田351100)资助项目:福建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2021N31010044)作者简介:林炫锋(1964),男,高级工程

5、师,本科,从事水产养殖技术与推广工作.E-mail:试 验 与 总 结doi:10.3969/j.issn.1004-2091.2023.08.00949水产养殖 2023 年第 8 期待用。2.3饵料生物培养缢蛏营滤食性生活,在海区中以微藻和有机碎屑为饵料,主要摄食的微藻为硅藻类,其中以骨条藻、海链藻、菱形藻、小环藻、双菱藻、针杆藻、盒形藻、圆筛藻、角毛藻和舟形藻等组成的硅藻类为主。在缢蛏苗种培育和养殖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硅藻类培养,确保其生长发育的全过程都有充足、营养的饵料供给。池塘进行药物消毒处理后,冲洗干净。在放苗前 1 周左右,经过孔经为 0.250 mm 尼龙

6、筛绢锥形网过滤进水 3040 cm。连续施放 2 d 熟化后的鸡粪 200 mg/L、过磷酸钙 40 mg/L、尿素 100 mg/L,待池水水色呈茶褐色,浮游饵料生物繁殖后,镜检池水中的硅藻类为优势种,密度达 500伊104cells/mL后,隔日加水 1020 cm,追施生物有机发酵肥 1020 mg/L、复合肥 35 mg/L,保持池水呈褐色。根据天气、硅藻类繁殖和水色变化等情况,适时增减施肥品种和施肥量,调节进水量,pH 值为 8.48.9,保持池水中有充足的饵料生物优势种群(硅藻类)。每日从饵料生物培养池向苗种培养(养殖)池供饵2030 cm(经孔径为 0.180 mm 尼龙筛绢网过

7、滤供饵),保持苗种培养池水呈浅褐色,每日监测池水的氨氮和 pH 值等主要水质指标,以便确保其在适宜范围内。2.4苗种放养用冷藏车运输的蛏苗,到达场地后,打开外包装,放置在阴凉处约 1 h,用池水淋洗苗种,让其适应培养地的温、盐度等。放苗前,使池水淹过池中畦面 20耀30 cm,播苗时,将蛏苗放入装七分满池水的桶中轻轻搅匀,用小盆或水瓢舀起,均匀泼洒到培苗池畦面上,放苗量为 1.256 万粒/(有效养殖面积)。购进的苗中约含杂质 4豫,途中死亡 1.3豫。苗培育规格达 6 0008 000 粒/kg 时,可进行洗苗出售。培育苗种收苗后,留下 280 kg 苗种,均匀播撒至池泥中,加上人工漂洗收苗

8、时,底泥中约有 5豫的蛏苗不能完全漂洗干净,一并留作池塘养殖的苗种,进行池塘养殖。2.5日常管理苗种放养 34 d,不引入藻类培养池中的池水,观察苗种活力及其适应潜入培育底泥情况,每天下池检查蛏苗的成活率,根据底泥面上死壳量的多少,确定是否需要补苗及补苗的数量。控制藻类培养池的藻类以硅藻为主,保持水色为茶褐色。每天通过专用连通管道,向苗种培育及养殖池供给藻类培养池水 2030 cm,保持池水清爽,呈浅褐色,引入的饵料以当天能摄食完为宜,通过观察池水水色是否变清,作为饵料藻类量的供给依据,保持池水中藻类颜色在白天 810 h 内由深变浅或变清作为调节依据,若饵料没有吃完或水色变得更深,要及时排水

9、并加注适量的新水。每天注意观察藻类培养池水体中饵料生物藻色的变化,加强施肥及水质监测。苗种培育期间,每 57 d 干露 1 次,每 23 d下池探查苗种生长、活动和摄食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循环利用好部分苗种培育及养殖池排放的尾水,利用养殖的尾水返流回藻类饵料培养池,作为补充用水,抽取淡水调节养殖池水中的 pH 值及盐度。缢蛏苗种培育及养殖期间,提供良好稳定的养殖水质环境,饵料培养池藻类密度保持在 500伊104700伊104cells/mL,水温 10耀32 益,盐度 1.2%2.6%,pH 值 8.48.9,籽(氨氮)0.3 mg/L。遇高温天气,在早、晚排换水,白天提高养殖水位,防止高温水

10、烫伤苗种。凌晨及低气压湿热天气,开启增氧机,以防缺氧。2.6敌害防控缢蛏苗种培育及养殖期间的主要敌害生物有浒苔、蜾蠃蜚、沙蚕和鱼类等,采用生物防治法、保持养殖池水中有稳定的有益藻种群优势、使用水质与底质改良剂和副作用少的药物等进行防控。(1)浒苔。浒苔大量繁殖,不但吸收池水中的营养盐,影响池水中饵料生物硅藻的繁殖,而且遮盖埕面,导致蛏苗难以滤食池水中浮游植物,严重的会造成蛏苗窒息死亡。采用保持池水中有益藻持续优势繁殖,降低池水的透明度,抑制浒苔繁殖;泼洒 0.1 mg/L 生物灭苔灵予以去除;夏、秋季试 验 与 总 结50水产养殖 2023 年第 8 期节,放养少量蓝子鱼,啃食去除池塘中部分浒

11、苔;定期人工捞除。(2)蜾蠃蜚等甲壳类。使用 45 mg/L 烟屑浸出液或 0.030.05 mg/L 苦参、川楝子、雷丸合剂等中草药,全池泼洒,人工捞除。(3)沙蚕等多毛类。用 0.20.3 mg/L 的“复方鱼虫净”(中草药)或 0.71.0 mg/L 的巴豆清除。收获前一周禁用。(4)鱼类防控。放苗前,每 667 m2用生石灰75 kg 或漂白粉 20 kg 或茶子饼 50 kg 予以杀灭,或在池塘中放置地笼网捕获。3结果(1)收获缢蛏苗种。排干池水后,刮取底泥移入网兜,放在水里轻荡漂洗去泥土,洗干净的苗种放入罗筐,以便出售运输。2021 年 12 月 14 日,共收获缢蛏苗种 2 75

12、0 kg,规格 6 500 粒/kg。另留取 280 kg 苗种,加上人工漂洗收苗时,底泥中约有 5豫的蛏苗不能完全漂洗干净,一并留作池塘养殖的苗种。(2)收获缢蛏成品。2022 年 6 月 1820 日,起捕收获商品蛏 26 500 kg(规格为 62 粒/kg)。(3)养殖成活率。苗种培育 71 d,成活率 15.85%,粒质量增长 76.92 倍;缢蛏养殖 186 d,成活率 59.51%,粒质量增长 104.84 倍。(4)养殖效益。苗种出售 34.58 万元,成品蛏出售84.80 万元,产值 119.38 万元。扣除苗种 18.00 万元,池塘租 9.00 万元,肥料 46.50 万

13、元,电费 1.52 万元,管理雇工 6.00 万元,人工洗苗及起捕成品蛏雇工8.60 万元,其他费用 2.00 万元,计 91.62 万元,利润27.76 万元。每 667 m2产值 3.98 万元,利润 0.93 万元,投入产出比 1颐1.3。4讨论(1)提高缢蛏苗种培养和养殖成活率,缩短培养和养殖周期。由于采用供饵式苗种培育和养殖模式,在藻类培养池中施肥,提供充足的优质硅藻,营养丰富、均衡,水质稳定、优良,培育的蛏苗及养殖的成品缢蛏生长发育快速、成活率高。相较海区苗种培育,缩短培育时间 1520 d,成活率提高 5%7%;相较于蛏虾池塘混养,缩短养殖周期约3045 d,成活率提高 10%2

14、0%,每 667 m2产量提高一倍以上。(2)提高池塘养殖的综合效益。收苗后的底泥中,会留下约有 5%洗不干净的苗种,可充分利用,作为池塘养殖缢蛏的用苗,减少池塘养殖苗种放养量。通过供饵式苗种培育和养殖模式,培育提供优质大规格养殖苗种。培育优质稳定的饵料生物,尤其是硅藻类品种多、营养均衡,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条件,促进缢蛏健康生长发育,缩短了养殖周期,提高了缢蛏养殖成活率和产品品质,在相同的养殖单元中,增加了一季的苗种培育收入,提高了养殖综合效益。(3)养殖风险相对可控,一定程度上降低养殖风险。采用供饵式苗种培育和养殖模式,部分循环利用养殖池排放的尾水,避免因大量施肥繁殖饵料生物导致养殖池中的养殖生物缺氧、氨中毒等人为干扰,也避免了因海区赤潮不能进排水,或误纳入有毒海区潮水入池等不可抗力的外界因素,影响缢蛏苗种和成品养殖的快速健康生长。由于苗种培育销往邻近海区,水质环境条件相同,苗种运输路程短,苗种成活率高,为缢蛏养殖取得更好的效益提供苗种支撑。苗种热销,养殖风险相对可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效益。(收稿日期:2023-01-12)试 验 与 总 结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