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2329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商贸工业2023 年第 18 期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No.18.2023基金项目:2022 年吉林省高教科研重点自筹课题“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JGJX2022C19);2021 年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GJX2021D518);长春财经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民办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路径研究”(XY202119)。作者简介:徐杨(1995-),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进行说明。翻译可以是英译汉也可以是汉译英,如要求学生进行汉译英练习。汉语:必须看到,决胜全面建成

2、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We must see that the arduous task of securing a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respects and the historic mission of realizing the Chinese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have placed unprecedentedchallenges and new demand

3、s on our Party.通过这种练习,学生既掌握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语言技能又不自觉地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新时期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是各个高校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要自觉有为地承担其思政功能和责任,将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引入一线课堂。本文以中国梦为切入点从词汇、主题和练习等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如何融入对学生的中国梦教育,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高校的英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点滴浸润,实现思政“盐溶于水”的效果。参考文献1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R.教高20203 号,2020.2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课程思政”

4、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8):122-126.3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5 葛滨.美国梦之谜美国国情再认识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路径研究徐 杨(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摘 要:新文科建设顺应新时代文科教育发展要求,旨在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首先探讨新文科建设的必要性,梳理新文科建设的内

5、涵,分析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路径。关键词:新文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高校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8.0251 新文科建设的必要性人才竞争加剧要求文科进行深入变革。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位置,赢得话语权,核心要素在于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生事物的出现使得社会对劳动要素的需求发生巨大转变:一方面,传统文科培养的人才所面临的社会需求大大减少;另一方面,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虽然这种转变给文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文科壮大自身发展的机遇,

6、满足国家和时代要求,培养卓越拔尖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社会,必然要求传统文科进行转型创新,在此背景下,新文科应运而生。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文科进行深入变革。当前我国文科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高等学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固化,导致文科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此外,综合类高等学校出现文理倾斜,文科边缘化现象。文科建设存在的问题限制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其进行深入变革和创新升级,必然离不开新文科的支持,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2 新文科建设的内涵新文科建设强调淡化学科边界,交叉融合理科和工科等其他学科,破除传统文科思维范式,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变革升级,从而创新发展出新学科、新

7、专业,以国家、社会、产业需求为导向,全面提高文科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出具有高人文素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复合型人47现代商贸工业2023 年第 18 期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No.18.2023才。“文科”依然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重新定义文科的内涵,更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文科建设完成“质量革命”的关键。(1)学科交叉融合、破除专业壁垒。新文科建设重点在于破解学科障碍和专业壁垒等一系列传统文科面临的难题,以不同于传统文科建设的理念,倡导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新文科建设立足于传统文科,并在传统文科基础上守正创新,不仅致力于融通性,还强

8、调可操作性,提倡拓宽融合的主体、范围和内容,将一些相关相近的学科按照特定的设计和需求合理整合、交叉和融通。将理科和工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思想融入新文科建设中,充分吸收、消化、利用新的知识和技术手段,形成文理交叉、文工交叉、文医交叉等融会贯通的文科新形态,实现文科的理论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文科的全面发展。(2)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兴专业。新文科建设倡导文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通过不同学科间的相关性确定新的学科定位,形成并发展新兴学科。自然学科可以为人文学科发展注入新方法、新模式、新思想,同时,人文学科也可以培养理工科人才的人文素养、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也可以丰富理工科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通过多

9、专业、跨学科联合培养,可以实现培育具有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高人格修养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可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文科人才。(3)以需求为导向,改革培养模式。新文科建设旨在改变长期以来文科固化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出满足产业变革、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复合型人才。新文科建设要求文科人才培养模式要从需求端出发,课程设置要摆脱以往文科的逻辑体系,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规格设置核心课程,灵活调整教学方式,随时共享教学资源。学生不但要学好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交叉专业的主干课程;不但要掌握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还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不但要学好学科内必备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运

10、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3 新文科建设的问题(1)学科融合度不高,课程体系缺乏弹性。多数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长期保持不变,缺乏弹性,专业课程、课程数量、考试方式、考试内容等原封不动,学生知识体系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轻视实践操作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学科交叉融合主要集中在理科和工科之间,文科与自然学科、文科与文科交叉融合明显不足,使得研究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双向流通程度较弱,从而导致学生人文素养和知识能力的培养顾此失彼。总体来讲,只有少数高等院校开设学科交叉课程,且这些院校开设的课程仅限于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度并不高,实际上,文理科界限并未消失。(2)人才培养理念认识不足,与社会需求脱钩

11、。在实践中,部分高等院校以为新文科建设就是将理科和工科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以不同方式、不同学分纳入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如果不考虑文科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只是形式上引入这些课程,必然导致培养的文科技术性人才落后于市场需求。在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时,专业课程依然局限于单一的学科门类,知识容量低,课程内容陈旧,教学资源单一,缺乏技术性、应用性、操作性课程的融合,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落实新文科交叉融合的建设理念。部分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实践为导向,过于看重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学生的知识、技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存在失衡,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难以真正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3)高等院校产教结

12、合不足,实践教学浮于表面。受限于当地经济环境和体制机制等因素,大部分高校对产教融合认识不足,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协同育人模式单一,双方的职责与义务都比较模糊,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双方权益,导致高等院校难以形成“产、学、研”的能力。此外,高等院校存在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的现象,实践课程单一,教学资源陈旧,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不够,文科实验室建设落后,以校企合作项目的数量作为产教结合的衡量标准,实际上,高等院校与企业剥离,理论与技术深度融合不足,从而导致理论、技术和实践三者之间难以实现联动发展,偏离新文科建设的核心理念。(4)教育理念落后,跨学科人才培养受限。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办学理

13、念依然将传统文科专业作为招生的老牌专业和王牌专业,忽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认为文科与其他学科本质上存在区别,难以推进二者交叉融合,导致办学特色不够突出,学科体系不够创新,专业建设裹足不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阻碍了新文科建设历程,限制了文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与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相比,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教师教学内容局限于传统理论范畴,突出知识性,弱化实践性,多数教师的知识容量和专业化水平尚不足以承担其他学科教学重任,导致学生无法从课程中获得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新文科的要求差距很大。(5)理论研究突出,建设举措落地行不强。我国目前尚处于新文科

14、建设初级阶段,国家层面基本完成了新文科建设顶层设计,但是,在推进工作落地过程中,存在具体举措落地性不强的现象。比如,新文57现代商贸工业2023 年第 18 期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No.18.2023科学科交叉融合度不高;文科实验实训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量不足;大讲堂在全国设立的数量极少;仅有少数高校实施书院制管理模式;尚未构建针对新文科学科建设的教师科研评价体系和文科评价体系考核指标数字化等。4 新文科建设的路径(1)消除专业壁垒,优化学科布局。首先,专业和学科细化会导致学科之间壁垒加深,禁锢学科发展,新文科建设应转向大专业、大文科的发展方向,将相

15、关学科融合到一起,积极推进文科与文科、文科与理工科交叉,恢复大类招生、跨类培养,比如智能管理学等。其次,新文科建设应与新兴技术手段深度融合,积极增设前沿和紧缺型的新兴专业,比如,使用现代技术设计并创建智能实验实训平台等。最后,文科课程设置要与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经济建设契合,在必要时,现有文科专业要大胆合并,果断停招甚至取消,增设新兴专业要注重专业结构合理性,避免因追求数量而盲目增设。(2)调整课程设置,建立课程体系。首先,学科内部融合不足以满足复合型人才需求,因此,新文科建设应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调整课程结构,打破学科壁垒,开设更多跨学科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丰富文科专业课程类型,构建以核心课

16、程为基础,以相关课程为支撑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复合型人才。其次,新文科建设应及时更新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完善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更新和创新。最后,组建知识导向的复合课程群,将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自然学科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构建跨学科专业平台,比如文科实验室,从而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知识视野、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3)更新教育理念,改变评价标准。首先,新文科建设应导入“学生中心、成效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将产教融合、科教结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育人机制贯穿于文科教育当中,打破高等院校文科故步自封的专业教育模式,促进企业、政府、组织机构等部门与学校积极交流,从而

17、形成学校输出高素质人才,企业获得心仪的人才的双赢局面,再倒逼高校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走向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之路。其次,新文科建设至今,高等院校要避免盲目跟风,新文科建设要落到实处,不能只注重规模,不注重质量,切忌功利主义。鼓励研究人员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形成多样化研究成果。构建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方法综合化和评价指标多元化,通过“以评促建”将新文科建设重点转向建设过程,而非建设成果。(4)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新文科人才培养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产业变革趋势,构建产教结合、多学科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通过建设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实现理论和实践联合培养。

18、其次,新文科建设应该不断推进跨国交流,高等院校与国外教育机构联合培养,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培养跨文化精英人才。最后,构建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创造打造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向企业定向式、订单式输出新型人才。对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成效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总结相关结果,持续改进和完善,形成高效的人才培养闭环系统。(5)强化质量意识,践行“质量革命”。首先,新文科建设过程中,高等院校应打造一批新文科一流专业,淘汰“水专”,抓好质量保障工作,建立高等教育质量常态检测体系,促进文科教育专业科学化发展。其次,建设“金课”,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各类型课程,淘

19、汰数量多、质量差,与学生知识能力养成无关的“水课”。其次,高等院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新文科建设主张学科交叉融合,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渗透融入文科教育,对教师知识含量和操作能力基础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注重教师知识容量的拓展和专业技能的实践,提升教师的质量。最后,新文科建设应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改革教师职称评聘方式,让教师回归教学和研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参考文献1 张雷生,魏莲莲,袁红爽,等.我国新文科建设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瞻望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02):39-55+142.2 安丰存,王铭玉.新文科建设的本质、地位及体系J.学术交流,2019,(11):5-14+191.3 刘智,张超然.新文科建设的内涵解析与实践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05):84-91.4 邹宝玲,郑沃林.新文科背景下文科技术型人才培养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11):13-17.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